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6-08 2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久以来,某种关于“纯文学”的想象始终影响着我们对于文学的认识,让不少人有意无意地相信,文学审美可以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切断联系,自给自足。这一认识最为突出地表现为对形式的重视,似乎诗歌的节奏和格律、小说的视角与结构都是历史的法外之地,单纯地属于文学内部。但卢卡奇在《现代戏剧的发展》中早已指出:“文学中真正的社会因素是形式。”不难理解,文学形式同样是历史的产物,超越历史的抽象文学审美是不存在的,而仅仅在审美的层面上进行文学批评当然也就绝无可能。

事实上,如果缺乏最基本的历史感,我们甚至根本无法理解文学作品,更不要说准确地鉴赏、评判,进而将其锚定在文学经典的序列之中。以今天的审美趣味看来,刘心武的《班主任》故事或许简单了一些,笔法也稍显生硬和粗糙。如果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民众记忆与读者期待缺乏了解,则恐怕完全不能理解这样一篇小说何以会引起那么广泛的反响,并被视为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当然,历史感的获得是相当困难的。并不是庸俗地了解一下作家生平、写作缘起和历史背景,就算是有了历史感。也不是无节制、无选择地占有了历史资料,就算是有了历史感。历史如此混沌和庞杂,那当中丰富的细节、复杂的关系,需要谨慎而精微的认识。这就凸显出理论的重要性。

而当我们认识到,所谓的历史感并非指那些浩如烟海的史料,更有赖于理论指导下的理解与见识,我们便触及了历史判断的问题。重要的从来不是掌握大量碎片化的历史知识,而是如何用这些碎片拼贴出一个清晰的历史轮廓,这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立场。如何判断历史立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何确定理解历史的合适位置?那其实不是由历史决定的,而是由现实决定的。我们终究是站在当下的土地上去回望历史,历史判断是以现实感为前提的。很多时候,那些颇有些硝烟味道的批评文章并非党同伐异,更不是理论空转的文字游戏,而是基于具体的现实情境,出自某种现实责任感的捍卫。在此并非要对曾经的论争的任何一方予以肯定或支持,而是想要说明,只有认识到那时文学批评的现实动因,才能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

因此,所谓“历史”,并不只是指向过去,也不只是关于现在,更永远向未来敞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些文学论争的参与者以现实为立足点讨论那些细致的文艺问题的时候,心中怀着一个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文艺图景。而今天我们回望过去,清理那个时代的种种创作、事件与言说,也同样不仅仅是为了当下。对于最新文学作品的评价同样如此。从今天往后再过72年,那时候的人们如何理解今天的文学,乃至于通过文学如何想象今天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文学批评如何选择、如何呈现、如何定义、如何引导。在此意义上,我们的文学批评工作,我们的每一篇评论文章,当然都负有历史的责任。

(摘编自丛治辰《文学批评的历史感、历史判断与历史责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形式是文学审美可以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切断联系这种认识的最突出表现。
B.历史感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了解作品的社会状况就能准确鉴赏、批评。
C.以具体现实情境为基础的文学批评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对某种现实责任感的捍卫。
D.文学批评工作者肩负着历史责任,为未来的人们理解今天的文学提供理论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卢卡奇的观点反驳“纯文学”的认识,又引出下文对文学批评的议论。
B.文章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例,论述了历史感对于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
C.作者认为历史判断取决于历史立场,而判断历史立场是否正确是由现实决定的。
D.文章从历史感、历史判断、历史责任三个方面论述文学批评的问题,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与文学形式是历史的产物,故而在审美的层面上进行文学批评绝无可能。
B.历史是混沌而庞杂的,需要谨慎而精微地认识历史丰富的细节和复杂的关系。
C.历史感是对历史的理解与见识,获得途径是用历史知识的碎片拼贴历史轮廓。
D.历史涵盖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学论争都是以现实为立足点,只是为了当下。
2022-06-02更新 | 40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IP?IP即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但在我国实际使用语境中,IP的概念得到了很大延伸,它可以是消费者喜欢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一台综艺、一个吉祥物、一款游戏,甚至可以只是一个理念,只要能够持续获得吸引力和流量的文化消费品,就能称之为IP。业内专家总结,IP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经营。

在当下,除了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传统的IP来源之外,社交媒体平台、文博机构,以及不少地方政府等也纷纷加入打造网红IP的潮流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

个人IP。个人IP,以李子柒为典型代表。着一袭古朴装束,在充满古意的氛围里,用古法的工序、传统的工具展现古风乡村美食文化。通过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短视频,李子柒形成了“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等身份标签,其产品由短视频延伸至食品、电商领域,实现了个人IP的拓展和变现。

文博IP。近年来,一些广播电视和文博机构借国风浪潮创设IP。今年河南卫视春晚,一曲《唐宫夜宴》在网络上爆红,“唐宫小姐姐”们极具辨识度的IP形象,让其成为文创界的“新宠”。河南博物院反应迅速,开发了《唐宫夜宴》系列IP衍生品,“仕女乐队”盲盒一推出便成爆款。

城市IP。西安的不倒翁小姐姐,成都的大熊猫……这些IP的走红让公众关注到一个崭新的领域——城市IP。放眼世界,城市IP的概念早已有之,许多知名城市都有自己的吉祥物,它们往往承担着推广地方旅游的重任。日本熊本县的熊本熊就是城市IP中最知名的一个。

(摘自方曲韵《打造IP,如何从“破圈”到“常青”》,《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3日)

材料二:

从手机外壳到零食包装,从玩具玩偶到猫爪杯,“萌经济”已悄然崛起,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不过遗憾的是,此类“萌经济”的知名IP大多来自国外。这也就给中国企业提了个醒。对于年轻人需求主导的“萌经济”,企业要注重满足他们对于消费的精神价值诉求:以更丰富的“萌经济”好物,给消费者更充分的惊喜爆发,使得其有强大的获得感。

这考验着我国相关企业及产业的创意与内容原创能力。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挖掘已有文化中与“萌经济”对口的内容及IP,比如《西游记》的师徒四人,能否以萌哒哒的形象来二次创造?比如七个葫芦娃、黑猫警长,这些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形象,能否加以更加现代化、潮流化的形象改造?应当说,这方面的文化资源数量不少,是值得重视的IP宝藏。

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光想着“吃老本”,就如同国产动漫产业一样,需要吸引更多创意、运营、内容人才,从打造整个产业链的前端(原创内容及作品打造)、中端(市场营销及推广,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及后端(内容及人物衍生品的产业化运作)全面入手,从而推动“萌经济”的规模化、体系化运转。

(摘编自毕舸《面对年轻人喜爱的“萌经济”,需要以创意造IP》,《光明日报》2021年1月21日)

材料三:

(摘编自《泛娱乐时代IP价值与粉丝经济研究报告》)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IP的概念在我国的实际适用语境中不仅指“知识产权”,还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经营。
B.当下IP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也可以是社交媒体平台、文博机构,还可以是地方政府。
C.李子柒是个人IP的典型代表,她用短视频展现了古风乡村美食文化,产品延伸至食品、电商领域,实现了个人IP的拓展和变现。
D.城市IP是一种崭新的概念,往往是打着城市标签的网红、网红店、动物等,城市IP可以承担推广地方旅游的重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萌经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企业因没有知名IP而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惊喜感和获得感。
B.企业可以充分挖掘已有文化中与“萌经济”对口的内容及IP进行二次创造,如重新设计西游记的师徒四人、黑猫警长等形象。
C.要想推动“萌经济”的规模化、体系化运转,企业要吸引更多动漫创意、运营、内容人才,从打造整个产业链全面入手。
D.优质IP要经历孵化、开发、变现与二次变现的过程,开发阶段包括开发、运营,IP上线、IP衍生是最重要的环节。
6.三则材料谈论的话题都是“IP”,请概括分析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022-06-08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满康定

刘庆邦

我最初知道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是因为《康定情歌》。说老实话,第一次听《康定情歌》时,我还吃不准康定是不是一个地名,以为康定是用来修饰情歌的。是呀,康和定都是美好的字眼,健康的爱情,稳定的爱情,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多好呀!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有一个地方叫康定,那首情歌产生于康定,所以叫《康定情歌》。这样一来,在我的心目中,情歌就和康定紧紧绑定在一起,仿佛情歌是为康定准备的,康定也是为情歌准备的,二者谁都离不开谁。

车子开过被称为“川藏第一桥”的大渡河大桥,穿过二郎山隧道,我们一进入康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翻滚奔腾、穿城而过的河流。这条河激越的形态和天籁般的轰鸣,顿时使我兴奋起来。虽然还不知道康定的河流叫什么名字,但我心潮起伏,似乎已经喜欢上了这条河流。我有些迫不及待,一到康定情歌大酒店住下来,脸都忘了洗一把,就下楼去看河。我打听出来了,知道这条河叫折多河,是从折多山上流下来的。折多河是从西向东流,也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我站在一座桥上向上游望去,因河流是顺着一定的坡度倾泻而下,我简直像是在观看一条长长的瀑布。河床不是很宽,夹岸是用大块的花岗岩条石砌成的石壁。瀑布冲击着起伏的河底,撞击着陡立的石壁,使水不再是蓝色,变成了白色,变成了白雪一样的白色。千堆雪,万层雪,满河雪波连天涌,像倾倒的雪山一样。我沿着岸边一处石砌的台阶,下到离水流最近的地方,任飞溅的浪花溅到我的身上,我的脸上。水流带风,扑面而来的河风有些凛冽,是冰的气息,雪的气息。我蹲下身子,伸手把河水撩了两下。我试出来了,河水冰凉冰凉,像是透过肌肤,凉到了骨子里。伏天未尽,北京仍暑热难耐,而康定却是这样一个清凉世界。康定的海拔在2500米以上,盛夏的平均气温也就是十几摄氏度,怎么能不凉爽宜人呢!我站在水边,别的尘世的声音都听不见了,满耳充盈的都是轰鸣的涛声。我沉迷于这样的涛声,涛声越大,我的内心越是沉静,越是忘我,仿佛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看过水,看山,看云。举目望去,四面都是高高耸立的青山,每座山的山尖和山腰,都有白云在缭绕。白云不止一朵、两朵,而是一块又一块,一片又一片。那些云彩像是被扯薄的棉絮,又像是透明的轻纱。那些云彩是动态的、变化的,他们在缓慢的移动过程中,一会儿薄,一会儿厚,一会儿宽,一会儿窄,变幻着各种各样让人浮想联翩的形状。青山的某些部分一会儿被遮住了,像是戴上了一层面纱;一会儿面纱飘走了,青山复露出真容。青山是实的,白云是虚的;青山是客观的,白云像是主观的,实的东西因虚的不同而不同,客观的东西因主观的变化而变化。

因《康定情歌》的远播,跑马山早已闻名中外,到了康定,跑马山是必定要看的。到康定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就乘坐缆车来到跑马山的山顶。跑马山原名叫“帕姆山”,因与跑马山的发音比较接近,又因情歌里唱的是“跑马溜溜的山”,人们就把全称为“多吉帕姆仙女山”叫成了跑马山。跑马山上苍松翠柏,山花烂漫,云雾缭绕,仿佛充满了仙气。跑马山既然是一座情山,山上的景点处处以情命名,房子为情宫,石头为情石,水池为情人池,树林为情侣林。据传,情人池畔就是张大哥和李大姐在月光下约会的地方。

凌晨,我又一个人悄悄走出酒店,到折多河边去看月亮。月光泼洒到折多河里,是与白天洒满阳光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奔腾不息的河水里,闪耀的不再像是雪光,而像是满河的月光。一河月光向东流,它是不是要流过大渡河,流过泸定河,流过长江,一直流到东海里去了呢!

水有源,河有源,我们追寻着折多河的源头,曲曲折折,一路向西,终于来到了折多河的发源地折多山。折多山上有草原、平湖,也有庄稼地。地里的青稞到了成熟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黄的光芒。大片的薰衣草,花儿呈蓝紫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观光。土豆的花儿也在开放,它的花朵白中带粉,开起来不争不抢,似乎很平常。但土豆花儿也是五彩斑斓之一种,与庄稼地里其它色彩形成了和谐共生的互相支持。瓦蓝的平湖里映着天上的白云,乍一看,我还以为是白云落在了湖里呢!湖水映白云不稀罕,湖里怎么还有一块一块的黑云呢?再一看,哪里是什么黑云,原来是披散着长毛的牦牛走到湖水里去了。成群的牦牛在湖边吃着草,它们也许想喝一点水,或是想洗个澡,就慢慢走到并不深的湖水里去了。折多山上的草原一望无际,草原上点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一如数不尽的星光闪烁在浩瀚的星空。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朋友会问:你写的不是康定的情嘛,怎么写了这么多的景呢?我的回答是:我是以景写情,景就是情,情就是景。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康定情歌》写起,作者原以为康定是用来修饰情歌的,后来才知道康定是地名,将情歌和康定紧紧绑定,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B.文章在描写折多河时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让读者有清晰而直观的感受,体会到作者沉静忘我、超越尘世的境界。
C.文中交代了跑马山名字的由来,写了山上苍松翠柏、山花烂漫、云雾缭绕的美景,借用张大哥和李大姐约会的传说增加文章的传奇色彩。
D.这篇文章是一篇游记,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写景状物,在写景时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笔墨,详略得当,语言优美流畅,画面感极强。
8.请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9.文章标题是“情满康定”,但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康定的景物?请简要分析。
2022-06-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显王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注】①卫鞅,又称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B.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D.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显王十年,采用帝王纪年法,即按照帝王即位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纪年法。
B.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国国君,重用卫鞅实行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C.左庶长是由王族大臣担任的最具有实权的官职,也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级。
D.宗室是古代与君主同一宗族的血亲的称谓,历代均专设官衙来主管宗室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鞅准备变法时,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反对,卫鞅与大夫甘龙进行了一场辩论,强调墨守成规不能使国家富强,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B.新法以“什伍”为单位管理百姓并使其互相监督,并明确了赏赐与处罚的具体内容,鼓励辛勤劳动者,惩罚懒惰又不务正业的人。
C.卫鞅先让百姓相信法令,再颁布新法法令;变法推行了一年,很多百姓议论新法不便利,法令施行十年,秦国百姓都改变了看法。
D.司马光认为不守信誉国家就不能驱使民众,国家就难以依靠民众的力量,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一定不能欺骗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
(2)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2022-06-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历靖康之难。这首词大概是在绍兴五年(1135),作者因病退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用“忆”字开篇,直接展开往事,回忆与“豪英”午桥宴饮、把酒临风之事。
B.“长沟流月去无声”有“月涌大江流”之妙,用桥下的宁静反衬桥上的欢声笑语。
C.下片借景抒情,表情达意真切感人,表达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
D.词的尾句“古今多少事”包含丰富内容,“渔唱起三更”表现了寂寞悲凉的情绪。
15.请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妙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他誓死也不会跟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决态度。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周瑜指挥若定、轻松胜敌的英雄形象。
(3)忧国忧民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大的悲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体现出他无论身处何处都会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022-06-0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度,传统戏剧传承艰难,大量地方戏濒临绝境,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救救戏剧”。戏剧界人士更是__________,带着戏剧进校园、进社区。不少名角大腕放下身段,到社区开展戏曲公益演出,千方百计扩大戏剧覆盖面;进校园开设戏剧讲座,试图让孩子们__________,从小爱上戏剧;去剧场常年驻场演出,想方设法留住戏剧根脉……戏剧界以剧场演出衡量戏剧生存状态,常以为社会不需要戏剧了,年轻人不爱戏剧了。

如果单纯从剧场演出看戏剧传承,结论确实不__________,不少剧场__________,很多演出上座率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传统戏剧生命力的旺盛出乎人们的意料,剧场的暂时冷寂,不代表戏剧传承的危机,在另一个空间里,网络为戏剧传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样式的丰富性。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增长大约1倍左右,戏剧在短视频平台成为潮流,以黄梅戏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剧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遗余力             耳熟能详             尽善尽美             不瘟不火
B.不遗余力             耳濡目染             尽如人意             不温不火
C.倾巢而出             耳熟能详             尽如人意             不瘟不火
D.倾巢而出             耳濡目染             尽善尽美             不温不火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戏剧传承不止在剧场。
B.所以,戏剧传承岂止在剧场?
C.但是,戏剧传承不止在剧场。
D.但是,戏剧传承岂止在剧场?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增长大约1倍,戏剧在短视频平台成为潮流,以黄梅戏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剧种。
B.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增长1倍左右,戏剧在短视频平台成为潮流,黄梅戏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剧种。
C.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增长大约1倍左右,戏剧在短视频平台成为潮流,黄梅戏以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剧种。
D.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增长大约1倍,戏剧在短视频平台成为潮流,黄梅戏以2.38亿人次的点击量跃居榜首,与京剧、豫剧、越剧、秦腔一起,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剧种。
2022-06-0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萝卜根开胃顺气,萝卜叶补钙。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对肺胃有热、痰多的人尤为适用。大雪节气,人们需适当调整日常饮食,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钙源,让冬天过得暖洋洋,

白菜被誉为“百菜之王”,还有“冬日白菜美如笋”的说法。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苹果和梨,与柑橘类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热量还要低得多。除了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中医认为,白菜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痰、通利肠胃之功效。大白菜含有丰富的水、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有补水滋润、护肤养颜的效果。白菜建议竖着切,,水溶性营养素丢失也会减少。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请根据材料第二自然段内容,概括白菜的三个特点。
2022-06-08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2月6日,“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这些网络用语来源也很广泛,有的来自重大历史事件现场,有的来自国家政策,有的来自影视剧,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网络上的习惯用语。


十大网络用语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对2021年中国互联网的记录。你熟悉其中的哪一个或有关联的几个?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其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6-0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句名篇默写
3
语言文字应用
4
作文主题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4时评  报告非连续性文本
7-90.4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赠友送别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21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任务驱动型作文  正能量  “双减”话题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