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7 题号:159856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C.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卯,有时用来指时间。古人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文中即为纪日。
B.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锧”,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中的“俎”都指砧板。
C.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
D.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
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
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
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5.《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人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屋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愔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愔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
B.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
C.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
D.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七月,丁未”的“丁未”属干支纪日,与《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中的“丁未”相同。
B.“安让不拜”与“其言不让”(《侍坐》)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C.“王蕴固让徐州”和“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D.“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和“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两句中的“履”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蕴对于让自己接任徐州事务很不满,坚持辞让,但谢安认为他不应妄自菲薄,损害一时恩遇,力劝王蕴,于是他接受任命。
B.郗超听说谢安举荐了自己的侄子谢玄接受朝廷的诏命,他对谢安大加赞赏,认为谢安非常贤明,能做到“举贤不避亲”。
C.谢玄作战时身先士卒,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前锋出战,战无不胜,当时的人称其部队为“北府兵”,敌人很害怕他们。
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
(2)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
5.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2-11-11更新 | 1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丞相掾和洽言于曹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操善之。十五年春,下令曰: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十二月,操下令曰: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讨击袁术,使穷沮而死;摧破袁绍,枭其二子;复定刘表,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恐妄相忖度,言有不逊之志,每用耿耿,故为诸君陈道此言。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然兼封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十七年冬,董昭言于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耻有惭德,乐保名节;然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及击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参丞相军事。操军向濡须,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彧行义修整而有智谋,好推贤进士,故时人皆惜之。

臣光曰: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B.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C.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D.荀彧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掾,是指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丞相的属官。掾,属官。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相同的谦称还有“寡人”“不穀”等。
C.九锡,古代帝王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
D.魏武,即曹操。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武”是庙号,褒扬其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唯才是举,下令让大家明察荐举人才来辅佐自己,只要有才,即使身份卑微,他也会任用。
B.曹操不想放弃军权回到封国,一方面考虑自己和子孙的安全,一方面担心自己离开会使国家陷入危亡境地。
C.曹操为了减少大家对他的诽谤议论和减轻自己的责任,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封地还给了朝廷。
D.在曹操因为功高享受特权和获得殊荣的问题上,董昭与荀彧先后提出了不一致的观点,曹操因此很不高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
(2)及击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参丞相军事。
5.司马光在评价荀彧时,和管仲作了比较,请简要概括。
2022-03-07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尽,颇有得色,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裁决                    俱:全都。
B.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
C.明皇太平政                    济:救济。
D.近者倦于勤                       稍:渐渐。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才不及崇 / 皆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从之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 犹且从师而问
D.上览表,益加悼惜 / 今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5.请把文中“材料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6.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
2017-11-10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