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7 题号:1603830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在中国小说中,是一部空前伟大的作品。它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结构的庞大严整、人物的典型生动、语言的流利传神等艺术方面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有着决定这些艺术性成功的高度思想性。它是以爱情悲剧为线索来写出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经过,从而成为反映封建社会的一面最忠实的镜子,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巨著。

说它是一部空前伟大的小说固当之无愧,但读《红楼梦》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它的真假虚实,轻重隐显,变化百端,使我们不容易抓住,而且稍一疏忽,就会走入迷途,误解到作者原意的反面去。作者虽然是刻画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却并不曾完全背叛了他本来的阶级,虽然思想中有许多进步的成分,但也仍然保留了一些落后的东西。这种既痛恨又追怀的矛盾思想,就形成了既暴露又掩饰的曲折的笔法。

如第五回明明是秦氏与宝玉有暧昧情事,前边却只用秦氏室中的陈设,后面又借宝玉梦中的呼名来点破。就是凤姐,写得可以说是相当显豁了,但也有不明写之处;如第六十九回,尤二姐被胡庸医误用药打胎,致死,写得好像与凤姐根本无干,又早在第五十一回安排下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的回目,好像胡君荣用药一向乱七八糟似的;其实仔细看这一回书,就可以知道胡君荣用药乃是凤姐买嘱的。凡这些地方,都是微词曲笔。

形成这种微词曲笔的原因,第一,作者虽然不曾完全背叛了那个阶级,却大大地开罪了那个阶级,就难免成为众矢之的,况且作者生于清雍正初年,雍正即位,大诛异己,而曹家所依附的皇族正好是雍正的冤家对头,于是弄到抄家罢职。当时曹家处境的狼狈恐怖,可想而知,作者自不能畅所欲言,只好采取了迂回的方式,说一半留一半了。

不仅如此,这种微词曲笔还有它本身的意义,就是艺术上的处理问题。《红楼梦》把大观园、十二钗表面上写得那么漂亮、美丽,自有它的必然的因素。他有这么写的必要。它透过封建家庭的表面的繁华和尊严的礼法来反映这腐朽淫靡行将崩溃的真实情况。这样写来才能使人了解封建家庭的本质,而不为其外象所迷惑。因此作者不愿意把这丑恶都给表面化了。

不过,这种迂回的写法在某些程度上未尝不是阻碍了读者对《红楼梦》的正当了解。《红楼梦》一百多年来之所以被人曲解、误解,与它本身的隐晦是有关系的。用作者自己的话,他在书中屡屡提出”“的观念。明显地写出来的是假的,相反的,含而不露的才是真的。第一回甄士隐走了,就表示真事隐去,第二回记贾雨村的谈话,就表示假语村言。话虽分在两回说,实则是一回事,所隐去的真事也就暗藏在假语村言中,并非言是言,事是事,各不相干的。但有许多人看《红楼梦》只从第三回黛玉入府看起,什么甄士隐、贾雨村,几乎不知其为何许人也,对作者强调的完全不了解。

我们读《红楼梦》,假如能够掌握上面的这种看法,自然就不会走入迷途了。

(摘编自俞平伯《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伟大是因为它的高度思想性,而不是因为它的结构、人物、语言的艺术性。
B.《红楼梦》以爱情为线索,以大观园为背景,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
C.《红楼梦》采取曲折迂回的方式,没有直接表达,这深化了作者既痛恨又追怀的矛盾思想。
D.曹雪芹不愿意背叛封建阶级,有一些落后思想,但仍不愿意把封建丑恶都给表面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举尤二姐被胡庸医误用药致死的例子,是为了突出凤姐阴险狠毒的形象。
B.文章论述应该怎样读《红楼梦》,重点阐释需要理解曹雪芹微词曲笔的写法。
C.文章从曹雪芹的现实境况和艺术创作两个方面论述了他运用微词曲笔的原因。
D.文章通过举例来说明《红楼梦》中微词曲笔的体现和其“正”为“假”、“反”为“真”的深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写出了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经过,忠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真实情况,此书有助于人们了解封建家庭和封建社会的本质。
B.很多人读不懂《红楼梦》,主要是因为它的真假虚实,轻重隐显,变化百端,不易抓住,人们稍一疏忽,就会误解作者的原意。
C.《红楼梦》用艺术的手法,把大观园、十二钗写得非常美好,通过封建家庭里表面的繁华和尊严的礼法来反映封建社会的丑恶。
D.读《红楼梦》若从第三回黛玉入府看起,就不会知道甄士隐、贾雨村是何许人也,也就不能读懂《红楼梦》中作者的真实意图。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在中国历史上,士本来是末等的贵族,但是在周代,它就已经向庶民的方向滑落。在孔子时,士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阶级,游离摇摆于贵族与庶民之间,上可为贵族或为官,进入统治集团,下可为民,即成为被统治阶级。最终它定位于民之首,所谓士农工商。而这个士,在多数年代,得到了统治阶级和庶民的尊重,有着很大特权。
孔子本身是一个士。儒家就是士的代表。正是由孔子集成发扬,将此前就已经存在的士的人格特点,包括精神的、知识的、操守的,形成了体系的框架,最后在孟子那里,将它建成为一座辉煌的殿堂。此后,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士,成为中国政治、社会、文化进程的价值主干和人格载体,道统在兹,文脉在兹。
可以将士的精神内涵、行为特征与人格特点简单地归纳如下:以天下为己任、救苍生保社稷的责任担当;尽心知命、天人合一的信仰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熟知经典与礼乐射御书数的知识技能;社会道德纲常的教化维护;诗文琴棋书画及优游山水的生活雅致。而中国古代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大多是由士担任主角的,如秉笔直书的齐史,安贫乐道的颜回,含垢忍辱的司马迁,捐躯死国的颜真卿、文天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等等。
以上这些士最重要的精神内涵、行为规范,有一个集中点,就是独立人格。独立人格之于士,就如其精气神和脊梁骨。如果没有独立人格,那么士就不会成为一个独特的阶层,也就浑然泯灭于庶民之中。如果没有独立人格,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主干支持,或者说,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延续,因为中国文化会在一团软泥似的士的身上断裂湮灭。
士也有自己种种的弱点和问题。除了知识单一专业性较差外,作为专制制度下的一个群体,它从先秦的独立性人格,随着时序变迁,渐渐产生了人格分裂,大多数士为了生计,不得不形成对君主的人身依附,而那些入仕的士,在权力腐蚀下,不能知行合一,产生了对价值观的背离,腐败变质。士的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制度本身,而制度的形成,又在于历史上中国的经济特质。
作为一个小农经济国家,经济特点规定了严格的、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上下尊卑的差序格局,因为只有统一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应对农业所要求的诸如水利建设和荒年救济这一类公共管理需要,而小农经济的风险和单薄,则要求祖辈的传统经验和全家乃至家族的齐心协力。于是,天地之外,君父崇拜就是社会纲常的基础。
1.下列关于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历史上,作为贵族的士,随着时代的发展,地位不断滑落,至周代,已经接近庶民。
B.孔子是士之人格的集大成者。在总结和继承的基础上,士之人格特点至此形成了一个体系的框架。
C.士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他们有大济苍生之志,亦有琴棋书画的雅致生活。
D.士,向上可以为贵族或为官进入统治集团,向下可以为民成为被统治阶级,俨然成为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阶级。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史秉笔直书,颜回安贫乐道,司马迁含垢忍辱,他们都坚守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B.独立人格是士之精神内涵的核心,是士与庶民的根本区别。没有了独立人格,士这个阶层也就不存在。
C.那些为了生计不得不人仕,从而成为君主人身依附的士,在权力腐蚀下,知行不能合一,渐渐背离价值观,腐败变质了。
D.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形成源于中国小农经济国家的经济特质。在这样的制度下,士出现了种种问题,诸如人格分裂等。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士农工商”,表述的不只是称谓,还是地位的排序。士为民之首,有很大的特权,得到统治者和庶民的尊重。
B.孔孟之后,以儒家为代表的士,担起了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中国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
C.因为士之独立人格是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主干支持,有士在,士的精神就在,士的人格就在,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就能延续。
D.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上下尊卑的社会格局。于是,天地之外,君父崇拜就成了社会纲常的基础。
2016-11-18更新 | 1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人们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而且混合型能源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最大优点。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最高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接受变革。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一个名叫五百川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1万美元。此后,他每年通过向电力公司卖电获得收入约460美元,足以抵消家里的电费。美国、新西兰和德国等地都出现了这种趋势。
当然,开放能源网对印度等电力供不应求的国家最有好处。由于常常停电,印度的糖生产商已经开始用甘蔗发电了。
1.下列对“混合能源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并将它们容纳在一个共同的能源网络中。
B.将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使它成为一座小型发电站。
C.一种可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受高负荷、风暴及恐怖袭击破坏可能性变小的能源网络。
D.一种既能输出能源又能接受家庭、工厂、城市输送回来的能源双向输送的灵活电网。
2.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还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意,尽管现在的电网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绰绰有余,但是混合能源网的具体实施还缺乏基础和条件。
B.许多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电力行业又面临重新制定很多标准和规范的障碍,他们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带来的变革。
C.现在的输电线都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因而这种单向的能源输出网络很难利用停车场这种“搁置的资产”。
D.目前,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汽车发电变为现实,开始利用汽车中添加的新型燃料——氢来发电,有效地缓解了能源紧缺的压力。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几乎能使任何一种能源由氢向电转化,这就使得人们所关注的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的问题再也没有讨论的意义。
B.世界经济对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的依赖使人们去设想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的混合能源网。
C.尽管目前电力行业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的变革,但日本、美国、新西兰、瑞典、德国及印度等国都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
D.混合能源网能使停车场的的汽车成为不用汽油而加氢的一种发电站,从而使停车场不再被人们称为“搁置的资产”。
2016-11-18更新 | 5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国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一书的正确书名,事实上应该是《西方古今数学思想》。在全书中,只有介绍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的第9章才涉及到非希腊传统的东方数学。尽管如此,在该章之首作者却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在数学史上,希腊人的后继者是印度人,虽然印度的数学只是在受到希腊数学成就的影响后才颇为可观。

只要对中国的传统数学略有所知,即知此语之谬。作为一名中国的数学工作者,首先应对自己的数学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为此,必须首先对成书于公元1世纪左右的《九章算术》与成书于公元3世纪的《刘徽注》有确切的了解。

数系统的每一步完善都是数学进展的重要标志。无理数的发现,曾在西方引起了数学危机。但是负数概念与完整的实数系统在西方很晚才得到确认。克莱因在《古今数学思想》中曾经说过:负数虽然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传到欧洲,但16世纪和17世纪的大多数数学家并不承认它们是数。”“数学史上最使人惊奇的事实之一,是欧洲实数系的逻辑基础竟迟至19世纪后叶才建立起来。在那以前,即使正负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最简单性质也没有成逻辑地建立,连这些数的定义也还没有。

然而在我国,至迟在《九章算术》中,就已记载着有理数与正负数的各种运算规则。不仅如此,对于古代希腊认为迷惑不可理解的开根不尽之数(无理数),在《九章算术》与《刘徽注》中直截了当地以面命之,给出了独立成数的定义与某些运算法则。事实上,通过这种不尽小数的引入,以及开方与圆周率的极限计算,《九章算术》与《刘徽注》实际上已完成了整个实数系统。

数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成。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往往是形影不离并肩地发展着的。但在以欧几里得为代表的希腊传统里,几何学则独立于数量关系而以单纯研究空间形式的格局发展着。

希腊传统的这种排斥数量关系于几何之外的研究方式可能给数学包括几何带来了严重后果。在欧洲长时期黑暗的中世纪(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中,数学的发展陷于停顿,几何也是如此。笔者怀疑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那种单纯依靠艰涩而迁曲之形式进行的推理方式,正是造成这种停顿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论笔者的怀疑有多少真实性,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中世纪时的阿拉伯世界——无疑是由于东方的影响——已经充分掌握了当时数量关系方面的许多知识与方法,当然可能还有不少自己的创造。通过回教、蒙古与土耳其的西侵以及十字军的东征,这种知识与方法传入了欧洲,前面所说负数的传入正是其中之一。这种传入无疑促成了中世纪以后欧洲以数量关系为主而与欧几里得传统大相径庭的种种发明创造。

与以欧几里得为代表的希腊传统相异,我国的传统数学在研究空间形式时着重于可以通过数量来表达那种属性,几何问题往往归结为代数问题来处理解决。面积、体积与圆周率的计算导致无理数概念的引入,相当于卡瓦列利原理刘祖原理的发现以及极限方法的创立。把几何问题化为代数问题的做法,则导致方程、天元等概念的引入,多项式运算与消元方法的建立以及各种方程的系统解法:并使几何代数化有途可循,有法可依。17世纪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发明,正是中国这种传统思想与方法在几百年停顿后的重现与继续。

笔者曾在多种场合,指出我国的传统数学有它自己的体系与形式,有着它自身的发展途径与独到的思想体系。我国的古代数学基本上是从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概念与方法,并上升到一般性原理,进一步应用于多种多样的不同问题,由于形形色色的问题往往归结为方程求解,因而方程求解就成为中国传统数学自《九章算术》以来发展中的一条主线。我国传统数学在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主旨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以机械化为其特色的算法体系,而《九章算术》与《刘徽注》是这一机械化体系的代表作。这与以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为代表作的西方数学之以定理求证为中心的公理化体系可谓东西辉映。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数学机械化算法体系与数学公理化演绎体系曾多次反复互为消长,交替成为数学发展中的主流,深刻影响了数学的历史进程。

研究《九章算术》与《刘徽注》,不仅对于数学的历史,即使对于数学的现状,也可提高认识。

肇始于我国的这种数学机械化体系,在经过明代以来几百年的相对消沉后,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已越来越为数学家所认识与重视。《九章算术》与《刘徽注》所贯穿的机械化思想,对数学的现状正在发挥它日益显著的影响。它在进入21世纪后在数学中的地位,也几乎可以预卜。

总之,要预见数学的将来,就不能不研究《九章算术》与《刘徽注》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功绩,也不能不正视正在崭露头角的这种思想对数学现状的影响。

(摘编自吴文俊《关于研究数学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一书虽然也涉及了非西方传统的印度数学,但是仍然认为印度数学是受到西方数学成果的影响才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的。
B.欧洲16、17世纪的大多数数学家并不承认负数是数,且实数系的逻辑基础直到19世纪才建立起来,而中国数学家最晚到公元3世纪就已完成了数系统。
C.欧几里得的艰涩推理方式是造成欧洲中世纪数学发展停顿原因之一的结论不好确定,但有点是无疑的:后来西方几何的进步受到了东方的积极影响。
D.虽然诞生于我国并影响了数学史进程的数学机械化思想后来经历了几百年的相对消沉,但是计算机的出现又提高了当代数学家对这一思想的重视程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成就缺乏客观认知,这可能也与中国数学家对自己的数学历史认识不够深刻、对相关著作宣传介绍力度不够有关系。
B.负数“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传到欧洲”,但这并不能证明欧洲数学家关于负数的认知和运用没有受到以《九章算术》和《刘徽注》为代表的中国数学著作的间接影响。
C.中国传统数学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往往形影不离、并肩发展;但在希腊传统里,几何则独立于数量关系而发展:这说明古希腊的数学至少在几何领域是落后于古代中国的。
D.从本文对《九章算术》的介绍来看,中国古人研究数学自有一套别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它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智慧或许对现代科学更好地走向未来有所裨益。
3.下列选项对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篇,论证语言就表现出严谨的风格,“尽管如此”“至迟”等用词体现出其论证的谨慎,而“略有”又体现了高度的自信。
B.文章第3到7段,针对克莱因的观点,主要从中国古代数学对实数系统的完善、对西方几何发展的影响两个角度展开驳斥,论证有力。
C.第8段开头使用道理论证,对《九章算术》的数学方法与规律进行了归纳概括。后又就其与西方公理化演绎体系的优劣作了对比论证。
D.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但整体来看,丰富的事实论证是所有论证的基础,这彰显了作者作为科学工作者重视实证的科学态度。
4.小刚同学不了解“数学机械化体系”,假如让你对这一概念作介绍,请列出要点。
5.有读者认为:“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驳斥克莱因的观点。”假如让你对该读者的看法予以批驳,请列出批驳思路。
2024-01-15更新 | 1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