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16155290
下列诗句能用来支持“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这一原理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知识点】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对下面这首现代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节写“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C.“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 “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D.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和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2018-10-09更新 | 4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这西风肃杀的季节里,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的人们,只能通过电话传达自己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来不及欣赏阳春三月的青草初绽、冰雪消融,梨花带雨、樱花飞扬的盛春四月又要与我们擦肩而过。
C.“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番江南美景,是多少文人墨客、游子思妇心中难忘的美丽画面!
D.“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这喧嚣繁华的现代社会,要想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也许只能选择与世隔绝的生活了。
2020-12-17更新 | 9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诗人开篇说自己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表达了他不与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诗人住在这样的屋子里觉得清净闲适。
C.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等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清新自然的图画。
D.诗尾的“返自然”照应开头的“爱丘山”,这里的“自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2020-12-23更新 | 2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