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贺(790-81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8 题号:1616902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体裁是____________;题材应该归为____________;作者李贺被称为“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大量运用了鲜明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表现了想象中的边塞风光和战争风云。
B.次句通过渲染双方收兵后战场的景象,以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C.“半卷红旗”一句,写出了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应战仓促,战况危急的场面。
D.从尾句的内容来看,此诗借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含义。
3.“燕脂”一词,现写作“____________”;在诗中形容____________
4.诗中的“临易水”既点出了____________;也表现了将士____________的情感。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请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对诗句进行鉴赏。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诗歌前四句描述了哪些场面?刻画出怎样的男儿形象?请简要概括。
2.请赏析诗歌尾联。
2019-12-30更新 | 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老马(其一)

姚合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马诗(其二十三)

李贺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整体上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姚诗中的“老马”和李诗的“肉马”都是作者自身命运的写照。
B.姚诗中老马“惆怅”的最直接原因是秋雨打湿了东郊路面,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自由驰骋了。
C.李诗“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分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做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D.李诗“厩中皆肉马”结构上紧扣诗题;内容上用调侃的语气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汉武帝,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
2.两首诗都以马为中心意象,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0-07-23更新 | 25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
2.杜甫的《登高》素有“七律之冠”的美誉,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该诗与《登高》在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2022-01-21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