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贺(790-81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1 题号:10702444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老马(其一)

姚合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马诗(其二十三)

李贺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整体上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姚诗中的“老马”和李诗的“肉马”都是作者自身命运的写照。
B.姚诗中老马“惆怅”的最直接原因是秋雨打湿了东郊路面,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自由驰骋了。
C.李诗“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分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做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D.李诗“厩中皆肉马”结构上紧扣诗题;内容上用调侃的语气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汉武帝,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
2.两首诗都以马为中心意象,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①此诗写于李贺应进士试受挫回昌谷闲居时。②若个:哪个。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以反问开篇,起势峻急,语气强烈,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安定。
B.李诗“收取关山五十州”,暗示了当时烽火连天、战火不断的社会现实。
C.李诗和辛词中的“吴钩”具有相同的文化含意,是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D.“登高而赋”是古代文人的习惯,此处二位诗人亦是登高远望,思绪翻涌。
2.李诗与辛词都为读者呈现了生动的诗人形象,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形象的异同。
2023-01-11更新 | 1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致酒行

李贺①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②。

主父③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④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⑤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元和初年,李贺因其父名曰“晋肃”的避讳而被剥夺了科举考试资格,诗人在离开长安的回乡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②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③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④马周: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⑤迷魂:宋玉曾作《招魂》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零落栖迟”与“一杯酒”相连,以酒解愁之意。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的情怀。
B.本诗构思别致,采用主客对答形式。前四句写主人敬酒,关心客人飘零在外,祝愿他早日归家,以免家人思念。后面的内容是客人的回答。
C.“马周”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D.“空将”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令太宗大悦而被破格提拔的典故,言外之意是:政治出路不只一途,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岂足悲观!
2.赏析“雄鸡一声天下白”并分析其作用。
2022-02-02更新 | 13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中记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露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心绪,“日暖南山石”属于虚写,诗人想象家乡的暖日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B.颔联“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发情感蓄势。
D.颔联“平原客”和尾联“屡弹铗”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的经历与诗人的际遇相联系,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2.杜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家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两者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2019-08-16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