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议论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5 题号:161985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下列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惠文、武、昭襄故业(继承)
B.楼缓、翟景、苏房、乐毅之通其意(徒然)
C.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D.匈奴七百余里(击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B.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
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黔首”。
D.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3.下列对课文选段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罗列了许多的“六国之士”,表明列强联盟的强大,与下文陈涉的弱小形成对比。
B.“奋六世之余烈”既肯定了秦始皇的功劳,也表明其功业离不开前几代君王的努力。
C.“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是秦始皇为了进一步巩固国防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D.“自以为关中之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自信的心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知识点】 议论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停止。B.舆马者 假:借助。
C.臂非长也 加:增加。D.其曲规,虽有槁暴 中:合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取之蓝而青于蓝 ②寡人之国也
B.①故木受绳直 ②河东凶,移其民于河东
C.①吾尝终日思矣 ②弃甲曳兵
D.①蛟龙生②斯天下之民至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列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1-06-18更新 | 1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选自《兼爱(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C.天下之土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先生、老师)的意思,后一个“子”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B.国,本义是“邦国”“封邑”。主要是指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统治的区域,还可以指国都。在文中指诸侯封地。
C.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D.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也指有学问而且品德高尚的人。文中“君子”和荀子《劝学》中的“君子”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等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B.士君子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实行起来很不容易。
C.墨子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兼爱实行起来虽然困难,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
D.楚灵王喜欢细腰,臣子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这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请简要概括文章前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2022-12-08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B.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C.士大夫之                                                族:类
D.余其能行                                                嘉:赞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出于此乎                                 为惑也,终不解矣
B.① 郯子                                      ②彼童子
C.①师不必贤弟子                              ②而耻学
D.①惑不从师                                     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A.是故益圣B.吾道也
C.而学于师D.道之不复可知矣
4.对本文第②段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反面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正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
D.正面指出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
5.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2021-09-13更新 | 2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