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16199760
阅读下面这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②仅:几乎,将近。③图南,鲲鹏:鲲鹏是传说中鲲鱼变化成的大鹏鸟。《庄子·逍遥游》写道:“(鹏)乃今将图南。”“图南”意为打算向南飞,后遂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大处着眼,写出江河千里、山城百层的阔大景象,气势磅礴。
B.颔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以舟泊清江、灯映飘雪来烘托出孤独悲怆。
C.中间两联以工整的对仗,具体地描写诗人和国家的境遇,来抒发情感。
D.尾联诗人以鲲鹏自喻,将情感推向最高潮,与前文宏伟景色遥相呼应。
2.本诗颈联的大意是什么?蕴含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说明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起句突兀奇绝,不同凡响。上半联则似电影中的“定格”,点明古迹所在,下半联如高鸟俯瞰,境界宏远。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表明了时间。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此联虽然紧承上联之意说出,但却由咏古迹转向了咏怀与议论,揭示了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
E.“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而非诗人“怨恨”。
2.这首诗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018-04-18更新 | 12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时间、空间感交错,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营造了凄婉压抑之境,表达了桑榆晚景之伤。
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D.诗的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思归之情,月夜孤帆,方以归乡为乐;故园是非,又以残毁为忧。悲中有乐,乐而更悲。
2.本诗颔联曾被现代学者牟宗三赞为绝佳句,并书之悬壁。请作赏析。
2019-06-21更新 | 4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朝官,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判(pān):甘愿的意思。③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颔联中“细逐”“时兼”四字,极写落花         ,飞鸟          ,生动而传神。(每空不超过4字)
2.颈联和尾联表意曲折而丰富,请结合诗句分析。
2018-10-11更新 | 2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