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162360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六月乙酉,以宗泽为东京留守。泽在襄阳,闻黄潜善复倡和议,上疏曰:“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至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今即位四十日矣,未闻有大号令,但见刑部指挥云,不得誉播赦文于河之东、西,陕之蒲、解,是褫天下忠义之气,而自绝其民也。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帝览其言而壮之。及开封尹阙,李纲言:“绥复旧部,非泽不可。”乃以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泽威望素著,既至,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上疏请帝还京师。俄有诏,荆、襄、江、淮悉备巡幸。泽又疏言:“开封物价市肆渐同平时,商旅、士大夫之怀忠义者,莫不愿陛下亟归京师,以慰人心。其倡为异议者,不过如张邦昌辈,阴与金人为地尔。”真定、怀、卫间敌兵甚盛,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又据形胜,立坚壁二十四所于城外,沿河鳞次为连珠砦,连结河东、河北山水砦忠义民兵。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用黄潜善计,决意幸东南,不报。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宗泽一见奇之,曰:“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人而还。升飞为统制而谓之曰:“尔智勇材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飞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
B.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
C.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
D.方密修战具/为人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而于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领招集之兵造战车/千二百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社:宗庙和社稷。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可代指国家。
B.东京:又称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市。东京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金鼓:镶有金属饰物的战鼓。古代以击鼓为进军的号令,用以激励兵士的士气。
D.市肆:市场上的店铺。北宋京城商品经济繁荣,店铺林立,比如酒肆、茶肆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给皇上的奏疏中,宗泽痛斥和议派,说这些奸诈邪恶之臣整天在朝廷主张与金和议,最终导致徽钦二帝被俘,使朝廷蒙受耻辱。
B.宗泽在奏疏中对宋高宗也毫不客气,批评他不思复兴大宋王朝,在即位以来的四十天里,对金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令人失望。
C.宗泽慷慨激昂,表示愿赴国难;他受李纲推荐,主持开封事务,刚一上任,就安抚军民,修葺瞭望高台,屡次出动军队挫败敌人。
D.宗泽据有利地形,在京城外建造坚固堡垒,沿黄河形成连珠砦;他多次上表请高宗回京,高宗虽认可其御敌之计,但执意巡行东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商旅、士大夫之怀忠义者,莫不愿陛下亟归京师,以慰人心。
(2)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宗泽一见奇之,曰:“将材也。”
5.宗泽为什么要“授飞阵图”?岳飞对宗泽给自己“阵图”持什么态度?请简要说明。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武帝永初三年,魏主闻高祖殂,议发兵取洛阳、虎牢、滑台。十月,魏军将发,公卿集议于监国之前。崔浩曰:南人长于守城,昔苻氏攻襄阳,经年不拔,今以大兵坐攻小城,若不时克,挫伤军势,此危道也。不如分兵略地,至淮为限,列置守宰,收敛租谷,则洛阳、滑台、虎牢为囿中之物,何忧其不获也?公孙表固请攻城,魏主从之。

臣焘曰: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而不知六朝之宠物犬际,谢玄之所用以定三魏,宋武之所用以平齐,秦陈庆之所用以取三十二城,卒至洛阳者,皆江南之人也。安可谓之不长于攻?特永初之际,王康以将懦,攻则辄败,故圏其卒以守尔。使有贤将,能作吴楚剽悍之气,又安往而不得志?故弱敌而不戒,祸莫甚焉!使江南而有人则崔浩之言岂不为魏氏之深祸!

初,晋民南迁,以扬州为京畿,谷帛所资皆出焉,以荆、江为重镇,甲兵所聚尽在焉,常使大将居之。三州户口居江南之半,武帝恶其强大,故欲分之。乃分扬州、浙东五郡置东扬州,治会稽。分荆、湘、江、豫州之八郡置郢州,治江夏。既而荆、扬因此虚耗。

臣焘曰:治国如治身,心肠四体,将养调治,缓急各自有序。人失其序,则疾生之;国失其序,则乱生之。晋氏南迁,以扬州为腹心,荆、江为臂肘。积货财,聚甲兵使之常重,势当然也。当无事之时,使强藩悍将内有所畏;当有事之际,使腹心股肱外有所恃,此实经久不易之道。而刘氏父子偷目前之利,破长久之规。文帝虚内事外,而江州之文武罢;武帝强支弱干,而荆扬之势分。其后明帝之乱,会稽遂为贼境,而朝廷所保,仅百余年。齐之末,萧氏弟兄亦欲联郢雍以图天下。虚心腹,肥支体,遂为后世深患,可不戒夫!”

(选自《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B.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C.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D.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主,史书称北魏皇帝为魏主。因晋于北魏为正统,宋后来代替了晋,宋亦为正统。
B.豫州,九州之一。与雍州、兖州、徐州、幽州、青州、荆州、扬州、梁州合称九州。
C.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畿辅”“右扶风”“左冯翊”与“京畿”意思相近。
D.治江夏,“治”在此指区域官署驻地,“治江夏”是说郢州长官治所在江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是北魏的谋臣,他认为南人不擅长野战,所以提出先劫掠外围,最终不战而降城的策略。
B.作者不认同崔浩的观点,举出历史事例证明南人擅长守城和野战,批评崔浩不懂得兵法战略。
C.武帝分割扬州、荆州、江州的原因,在于这三地人口众多,非常富庶,容易成为皇权的威胁。
D.作者认为武帝做法与古代相反,导致了本应拱卫皇城的核心地带,力量被削弱,贻患无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有贤将,能作吴楚剽悍之气,又安往而不得志?
(2)当有事之际,使腹心股肱外有所恃,此实经久不易之道。
2021-10-27更新 | 1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骘字昭伯,少辟大将军窦宪府。及女弟为贵人,骘兄弟皆除郎中。及贵人立,是 为和熹皇后。骘三迁虎贲中郎将。延平元年,拜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自和帝崩后,骘兄弟常居禁.中.。骘谦逊,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岁余,太后乃许之。其夏,凉部畔羌摇荡西州,朝廷忧之。于是诏骘将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士及诸部兵击之。骘西屯汉阳, 使征西校尉任尚、从事中郎司马钧与羌战,大败。时以转输疲弊,百姓苦役。冬,征骘班师。军到河南,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赍牛、酒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既至, 大会群臣,赐束帛乘马,宠灵显赫,光震都鄙。自祖父禹教训子孙,皆遵法度,检敕宗 族,阖门静居。中郎将任尚尝遗骘子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骘畏太后,遂髡.妻及凤以谢,天下称之。建光元年,太后崩,未及大敛,帝复申前命,封骘为上蔡侯,位特.进.。帝少聪敏,及长,多不德,而乳母王圣见太后久不归政,虑有废置。及太后崩,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悝、弘、阊①先从尚 书邓访②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得。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遂废西平 侯广德、叶侯广宗、西华侯忠③等皆为庶人。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皆 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又徙封骘为 罗侯,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众庶多为骘称枉,帝意颇悟,乃谴让州郡,还葬洛阳北芒旧茔。公卿皆会丧,莫不悲伤之。诏遣使者祠.以中牢,诸从昆弟皆归京师。及顺帝即位,追感太后恩训,愍骘无辜,乃诏宗正复故大将军邓骘宗亲内外,朝见皆如故事。

(节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

【注】①悝、弘、阊:邓悝、邓弘、邓阊均为邓骘兄弟;②邓访:一说为邓骘祖父邓禹 的第五子;③西平侯广德为邓弘长子,叶侯邓广宗为邓悝之子,西华侯邓忠为邓阊之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B.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C.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D.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中:亦称宫禁。指皇帝、后妃等居住之处。因为禁卫,不许臣子出入,故称。
B.髡:剃去头发的刑罚,因为古人将发作为“体”的一部分,是较轻的亏伤人体的刑罚。
C.特进:官职名,起源于西汉后期,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朝会时位三公之下。
D.祠:古代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文中属名词活用为动词,是“祭祀”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骘位高权重,知礼退让。邓骘是皇亲国戚,妹妹做了皇后,他多次升迁为虎贲中 郎将。他深受倚重却执意离开禁中,回家居住。
B.邓骘讨羌得胜,受到表彰。邓骘奉命率领军队讨伐羌贼,夏去冬回,大胜而归。回 朝之时,朝廷设下隆重的欢迎仪式来表彰他。
C.邓骘谨遵祖训,为官谨慎。邓骘谨听祖父邓禹教训,遵循法度,低调为人。儿子邓 凤犯错,邓骘畏太后得闻,对子与妻施予刑罚。
D.邓骘蒙冤枉死,世人悲戚。邓骘的兄弟遭人陷害,同宗皆遭不幸,邓骘虽无辜但绝 食而死以示气节,世人替他鸣冤,公卿悲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大会群臣,赐束帛乘马,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2)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
2018-10-16更新 | 2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肝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B.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C.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D.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只是唐代科举各科中的其一,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地位成为各科之首。
B.“赋”是我国古代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通常被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C.“补”是候补,等待授职。古代官职的变化有许多术语,如“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
D.“永泰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善于写赋,受到皇帝赏识。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杜甫仍然在天宝末年被玄宗下召考试,授以官职。
B.杜甫仗义敢言,帮助朋友解难。在房琯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杜甫努力上疏救助,终因此给自己带来祸患,也受到了降职处分。
C.杜甫一生多难,家庭屡遭不幸。在华州做司功参军时,因为京畿发生动乱,粮食价格奇贵,杜甫的几个孩子缺粮惨被饿死。
D.杜甫客居舟中,晚年四处流浪。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后来也死去,杜甫无依无靠,为躲避战乱,携全家沿长江漂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②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2022-05-31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