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报告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02 题号:1626790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村智慧大棚内,一垄垄草莓果实饱满,长势喜人。大棚钢架上,喷淋、洒药装置自动操作,通风系统和大棚卷帘也根据棚内温度和透光量实时调整,宛如一场田间地头版的“科技秀”,智慧大棚的所有操作都能在家里用手机完成。过去在传统大棚里种草莓,不论是浇水还是施肥都靠人力来完成,草莓长势也要“听凭天意”,如今智慧大棚不仅配备了自动放风、自动打药、轨道车等智能化设备,而且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完成,节省了种植户的劳力,草莓也长得又大又甜。

智慧大棚的应用是近年来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技术助力下,村民可以实时在线观察土壤酸碱度、养分等信息,了解农作物最新的生长状况,实现科学管理。遇到病虫害问题,系统不但能够自动预警,还可依托大数据给出相应解决方案,或远程视频咨询农业专家寻求有效措施。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X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部署安排。围绕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部署了多项重点任务,鼓励建设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5年,中国将实现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摘编自《田间地头的高科技》)

材料二:

云南的鲜花、四川的腊肉、浙江的茶叶……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各地农特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销往世界,不仅成为乡村百姓的致富经,更为各地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作为“中国名茶之乡”,浙江遂昌的茶叶产业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地推出“茶叶数字化加速工程”,全力打造集研发、加工、物流及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数字茶业创业园。随着电商直播间、产地仓、创客空间等功能空间的建成,园区将为70家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产供销服务,直接增加400余个电商营销就业岗位,预计年产值将达3.5亿元。

从先期不断摸索到市场政策引导,农产品电商如今已成为农村地区增收促收的重要抓手。《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突出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着力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以品牌化带动农产品产业化;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积极性,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随着农村电商发展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相关数字人才培养工作也正加速进行。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人才支撑,瞄准数字乡村发展需求,引导高校合理设置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智慧农业等相关专业,依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农民数字素养、手机应用技能、电商服务等培训活动,让广大农民更好享受数字红利。

(摘编自《乡村振兴的推动力》)

材料三:

当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设备在农村地区已经得到普及,不过,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仍然有很大空间。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专门提出“提升农民数字技能”,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地区延伸。近年来从中央有关部门到地方都做了不少工作,当前已经看到成效,例如,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动建设益农信息社,优先从返乡下乡人员和有志于从事信息服务的农村青年中选聘信息员,开展培训、提升能力。山东泰安肥城市借助“数字农业”示范项目,提升农户对数字技术增产增收的认识,提高农户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热情。

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意愿和能力。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宣传和示范,提升农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意愿是前提。通过“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农村电商培训项目等,搭建农村居民提升智能设备应用能力的平台是基础。参与、互动、沟通、分享,互联网给广大乡村提供了展示平台,带来了发展机遇。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让数字技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前景广阔。

(摘编自《提升数字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大棚的应用体现了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智慧大棚的自动放风、打药等智能化设备操作,种植户可以在手机上完成。
B.依托相关技术,村民可以实时在线观察土壤相关信息,了解农作物最新生长状况,并且可以依托大数据自动根除病虫害。
C.当前,云南的鲜花、四川的腊肉等各地农特产品可以通过电商走向全国、销往世界,电商助力百姓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D.浙江遂昌数字茶业创业园建设电商直播间、产地仓、创客空间等功能空间,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产供销服务,创造经济效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内容包括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升级等,要求农村到2025年深化普及5G。
B.农产品电商已从摸索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成为农村地区增收促收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一批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C.培养农村数字人才要顺应数字乡村发展需求,引导高校设置相关专业,积极开展农民数字素养、手机应用技能、电商服务等培训活动。
D.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设备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使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提升成为乡村振兴亟须解决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有哪些有效途径?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
【知识点】 报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为中国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亿计的人才,不过,教育短板依然突出,尤其是考试模式、教育公平等问题广受诟病,又叠加个别环节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导致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中央近期的一系列教育治理举措,是主动谋变之举。

教育治理须重视两点。首先,教育谋划要着眼长远。唯其如此,教育治理举措才能切中要害,避免左支右绌。教育,说到底是人的培养,它贯穿人的一生。在漫长的过程中,理想的成效与潜藏的问题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露。一旦发生偏差,后果非常严重。这就要求每项教育政策出台时慎之又慎,尊重数千年来中外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

其次,教育须革故鼎新,培养的人才须适应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不同的教育体系可以支撑不同的经济产业形态,比如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保障了德国工业多年来长盛不衰。而过往四十多年,中国成功将人口数量转变为人口红利,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大规模传授富有成效,这在中国经济昔日处于追赶阶段时是适用的。然而进入新时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避免“卡脖子”现象,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无疑摆在了突出位置。因此,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需要调整。有学者感叹中国教育“均值不低,方差过小”,如果这一现状不改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难有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正努力打造“全方位,高水平”社会新格局,教育自不例外。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大学,通过学术交流、人才交换、合作办学等途径,中外教育已经建立起紧密联系。如今,尖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中国教育的开放之门也应越开越大。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至今日,“三个面向”依然是中国教育的正确方向。站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中央一再重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其要义是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这,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

材料二:

在近期教育治理中,教育部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而过去几十年,义务教育阶段按照考试成绩来分校或分班的做法沿用已久,而这种惯例被冠以“因材施救”之类的理由广为人们接受。但这样真的合理吗?

埃里克·哈努谢克和卢德格尔·沃斯曼因在《国家的知识资本》一书中讨论了对教育公平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个政策,其中就包括学校分级,“从理论上说,学校分级的作用是有争议的”。

他们介绍,在第一次将孩子分到不同级别学校的年龄方面,各个国家的安排差别很大。在大多数OECD(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学校分级发生在学生15岁或16岁期间,九年级或十年级之前没有分级。而在对比了不同国家的教育数据之后,他们表示,根据假定的同伴效应,同质学伴的学习状况可能会达到最优,不过,弱势组学生如果过早与优势组学生分开,他们的情况会系统性变差。因此,他们认为推迟学校分级的年龄也许可以提高公平性。

上面讨论的是按考试成绩将学生在不同学校间分级。那么,是否需要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班教学?分班真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吗?这些问题困扰着国内外教育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此众口难调

从国际上看,丹麦的中学不会根据成绩和能力来分班,而大多数英国中小学会在不同科目上根据学生对应的科目成绩和能力来分班教学。在印度,伯乐林(注:一个非政府组织)也倡导“按实际水平施教”,其基本思想是在某个时期,根据孩子掌握的知识将之分组,然后让教学难度与学生水平相匹配。可见,按照成绩和能力来分班教学并不是中国特色。

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通过教育治理,对这种习惯做法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纠正。比如,北京市2010年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都必须承担小升初划片就近入学的任务,取消重点校不接受电脑派位生的特权,强调必须平均分班。但直至教育部最近的新政出台,根据考试成绩来分校或分班教学的做法一直难以根除。

许多人反对分校或分班教学做法的一大理由,是这必然对重点班落选者的心理产生不好的暗示。而重点班入选者也可能因“鸡头变凤尾”而承受一定心理压力。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斯特·迪弗洛与迈克尔·克雷默等人于2005年在肯尼亚开展的一项早期多干预实验显示,分班教育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所有样本学生都获得收益。其中,快班里垫底的学生和慢班里拔尖的学生从分班教育中获得的收益相当。

总之,在是否按成绩分级教学中,人们意见不一,各国选择不同,似乎均有其理据,而选择的最终效果可能需要假以时日才能逐渐显现。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门曾为中国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B.教育过度商业化,是教育部门采取教育治理举措的根本原因。
C.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德国保障了本国的工业多年来长盛不衰。
D.为打造社会新格局,中国应阻止尖端人才流动到其他的国家。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教育治理”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谋划要着眼长远,应尊重数千年来中外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
B.过往传授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做法,在新时代应被取消和禁止。
C.为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昔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等都需要调整。
D.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开放之门应继续开放。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分校、分班”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广泛接受按成绩分校或分班,其中一个原因是因材施教。
B.数据对比表明,从理论上说学校分级的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
C.丹麦的中学不会根据成绩和能力分班,分班教学是中国特色。
D.国内不少地方不同程度纠正过义务教育“分校、分班”的做法。
4.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支右绌B.革故鼎新
C.众口难调D.假以时日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中国近期为什么采取一系列教育治理举措?请分条简要概括。
2021-12-02更新 | 22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量子,其实就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具有不可分割性;它也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所以,原子、分子等也都是量子的基本范畴。

在应用量子力学规律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技术革新:核能、晶体管的发现、激光的发明、核磁共振、高温超导材料、巨磁阻效应的发现等。通过量子规律的被动观测,即使在宏观世界的体现应用,也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某种意义上来讲,量子力学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基础,数学是软件基础,数学和物理结合在一起,奠定了整个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正是有了半导体,才有现代意义上的通用计算机;然后在加速器的数据往全世界传递的过程中,催生了万维网;为了检验相对论,利用量子力学构建非常精确的原子钟,在原子钟的帮助之下,可以进行GPS卫星全球定位、导航等等,第一次量子革命直接催生了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逐渐地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安全瓶颈。实现信息的安全传送,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斯巴达人用加密棒,把一个布带缠到加密棒上,写上明天发动攻击,命令发布之后,如果别人没有同样半径的加密棒的话,信息是读不出来的,这是最原始的加密方法。二战期间,人们又设计了更加复杂的密码,到后来还有RSA公钥加密算法,但是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这些都被破解了。历史告诉我们,有矛必有盾,基于计算复杂度的经典密码,总有方法破解掉。

我们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难以满足人类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最早的时候,1940年代的Colosus计算机,重量1吨,功率8.5千瓦,每秒运算速率五千次;到了2010年,每个人拥有的智能手机已经可以每秒钟运算5万亿次,功耗不超过5瓦,计算能力是当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计算能力的总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球数据量以指数级的增长,每两年翻一番,对计算能力的需求非常巨大。

从1995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努力之后,1950年产生量子纠缠,1972年开始往后做,最后发展出了比较好的技术,能够对1个个量子状态进行自动操纵,可以实现单光子产生、操纵和探测。这种进步相当于从孟德尔被动观察得到遗传定律,到基因工程主动调控生命形态的进步一样。所以,就可以对量子规律被动的观测和应用变成对量子状态的主动调控和操纵,这样就产生了第二次量子革命,那就是量子信息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量子通信,可以实现原理上是无条件的安全通信方式,二是量子计算可以提供一种超快的计算能力,两者都跟量子叠加紧密相关。

未来会是什么样?在量子通信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在外太空搭建一个非常准的光钟,这个光钟的稳定度大概会达到10﹣21,也就是大10万亿年的误差都不超过1秒钟。再结合我们的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的话,用两个这样的光钟进行时间比对,就可以提供一种引力波探测的新途径,从而来揭示更加丰富的天文现象。

量子力学第一次把观测者的意识与物质的演化结合起来,有的科学家也有一些猜测,量子计算机可能跟人类的大脑有一些相通之处。这样的话,我愿意引用姚期智先生之前在上海的一个演讲: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人工智能是一种软件技术,量子计算是硬件技术,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其实是人类自己创造出了一个非生物体的小孩,这个小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比我们更聪明,甚至可以超越人类的智慧。

(摘编自潘建伟2020年新年科学演讲《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革命》)

材料二:

2000-2020年部分国家在量子技术三大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和全球排名

国家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
专利申请量(件)排名专利申请量(件)排名专利申请量(件)排名
美国2906137121262
中国9032152211981
日本48932714273
加拿大4414229204
英国19552763136
德国167634787

孙浩林、苑朋彬、杨帅《德国联邦政府量子技术发展规划研究》)

材料三:

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构建了世界上首个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2021年1月,国际期刊《自热》以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为题发表了成果论文。

量子密钥分发主要有光纤和自由空间两种实现方式。科研人员在量于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对接的基础上,构建了世界上首个集成700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QKD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整个网络覆盖我国四省三市32个节点,包括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4个量子城域网,通过两个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相连,总距离4600公里,目前已接入金融、电力、政务等行业的150多家用户。

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是目前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基于可信中继方案的量子密钥分发干线。通过开展长达两年多的相关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以及大量的稳定性测试、尝全性测试及相关标准化研究。结果表明京沪干线可以抵御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击方案,网络的密钥分发量可以支持1.2万以上用户同时使用。

(摘编自吴长锋《我国成功构建世界首个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单光子具有不可分割、不可复制的特性,量子通信利用该特性可以实现人类安全传送信息的梦想。
B.量子力学与数学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两大基础,二者结合直接产生了半导体、计算机、万维网等技术。
C.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是量子技术研究的三大领域,各国三大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差距悬殊。
D.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传送距离远而且安全性极高,可抵御目前所有已知量子黑客的攻击方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次量子革命对量子规律的观测虽主被动不同,但其成果均对科技发展及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B.当拥有强大计算能力和超越人类的智慧时,量子计算机就足以破解二战时期基于复杂计算的密码。
C.借助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和密钥分发技术,量子通信已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安全传输。
D.中国对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和专利申请数量领先于各国,已成功进入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的阶段。
3.下列选项中,最准确全面概括“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两次量子革命深刻影响信息技术发展,量子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现代信息技术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未来前景广阔。
B.应用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通讯技术及量子计算的研究,可解决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可揭示更多天文现象。
C.量子革命引领信息技术的发展,解决了现代信息技术所面临的多种挑战,未来还将催生可超越人类智慧的非生物体。
D.人类对量子力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为数众多的科技成就,未来还有望解决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
4.林庚在《说“木叶”》中对“木叶”“树叶”“落木”等概念进行阐述,材料一第1段对“量子”进行了概念阐述,请简要分析二者概念阐述方式的不同。
5.材料一和材料三语言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请以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的最后一段为例简要分析。
2022-07-06更新 | 1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的根扎得越深,科技创新之树就越枝繁叶茂。国家财政要大幅增加基础研究经费,强化长期稳定支持,通过税收激励等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基础研究离不开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也需要着眼解决实践中的科学难题。要推动自由探索和问题导向有机结合,形成基础研究支撑技术突破、应用需求牵引源头创新的良性循环。支持基础研究要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耐心。要尊重科学规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强高校基础学科建设。要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科研生态,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摘自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21年11月3日电)

材料二:

华为集团秉持着中华有为的理念,集中精力搞研发。华为搞研发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冲天,采取砸钱式研发。任正非认为,高科技是钱堆出来的,只有不断的砸钱才能研发出最高端的技术。2019年,华为在欧洲的专利申请量再创新高达3524件,占中国在欧洲申请总量的28.8%(全国欧洲专利申请总量12247件)较2018年增长41.8%。紧随其后的是韩国的三星和LG,高通则以1668件专利排名第六,华为是唯一进入前10的中国公司。

华为通过数十年砸钱式的研发投入,其全球的专利总数为87805项,其中11500多项核心专利已在美国注册。在通信、5G等领域更是常年位居全球企业前列甚至高居榜首。从专利技术的角度来看,不论是中国的国企央企还是BAT都远无法企及华为。

在2019年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志学称,2018年华为销售额占全国GDP的0.78%,而研发投入为1015亿元,约占全国5.2%(全国是1.96万亿元),获得的专利占全国的10%。2019年华为公司在科研上的投入更是超过了1200亿元。

(摘编自2020年3月商界评说相关文章)

材料三:

(摘自国家统计局相关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四:

如果说论文是反映研发活动科学产出的核心指标,那么专利就是代表研发活动技术产出的核心指标。同样应该从专利产出的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分析各国研发人员的研发效率。

从专利产出规模来看,国际上普遍采用PCT(即专利合作条约)专利指标。通过PCT,申请人只需提交1份国际专利申请,即可请求多个国家同时对其发明进行专利保护。各国PCT专利数量反映了其专利的多寡。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库,2016年,平均每万名研发研究人员PCT专利数量最多是日本,达到692件;德国和美国在400件左右,分别为469和392件;法国、中国和英国在200~300件之间,处于第3梯队,分别为270、252和216件。

(摘自曾琴,玄兆辉《中国与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研发人员投入产出的比较》,《科技导报》2020年第13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境内专利申请数为417.2万件,而且专利授权数为245.8万件,较之上年度都是正增长。
B.2020年年末有效专利数为1219.3万件,2019年年末有效专利数为972.2万件,2020年比2019年增长25.4%。
C.2018年中国整个研发投入为1.96万亿元,其中华为投资1015亿元,约占比5.2%,投资规模大。
D.2020年境内发明专利授权数43.4万件,比上年增长22.5%,但在整个发明专利授权数中占比不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华为在欧洲的专利申请量再创新高,占中国在欧洲申请总量的28.8%,一定意义上说明华为在加大研发投入方面走在很多企业的前边。
B.数十年来,华为在全球专利总数累积到87905项,核心专利超过11500项,其专利技术达到了中国国企央企以及BAT都无法抵达的高度。
C.2019年境内发明专利授权数35.4万件,2020年境内发明专利授权数43.4万件,相对于各年度的上年度情况变化都不大,因此要给予重视。
D.从有关统计数据看,境内年末有效专利数连年以较大幅度增高,但PCT专利数量相对于日本、德国和美国比较低,今后要重视PCT专利申请。
3.我们为何要对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进行持续高投入?请结合上述材料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2-02-22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