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20 题号:1636167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通过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规定,水下文化遗产是指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至少100年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该公约列举的例子包括遗址、建筑、房屋、人工制品、人类遗骸,船舶、飞行器、其他交通工具或其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他内容物,以及具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及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

一般说来,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其作用是永续的。水下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上述特点。由于常年沉没在水下,受到人为干预的可能性较小,它们可以为考古学家提供大量可靠的考古、文化、科技等信息,可以由此推断出当时社会的军事、商业和贸易情况、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既可以补充从陆上遗址遗迹中获取的信息,又可以验证、佐证这些信息。简言之,水下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人们善加保护和管理,原则上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公共资源,由国家妥善保管在开放性的公共场所中,供后世欣赏、研究和借鉴。

相对于陆上文化遗产而言,水下文化遗产具有特殊之处。其一,陆上文化遗产处于一国享有主权的领土之内,国家可以依据领土主权予以管辖。水下文化遗产则既可能位于一国享有主权的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内,也可能位于一国依照国际法仅对特定事项享有管辖权或主权权利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还可能位于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国际海底区域内。换言之,国家对领海之外海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提出保护和管辖主张时应当具有国际法依据。其二,所处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掘工作十分困难,费用高昂且风险巨大,海洋中的遗产更是如此。

(摘编自赵亚娟《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建议》)

材料二:

中国网:张馆长您好,水下考古和田野考古相比,它的难度或特殊之处在什么地方?

张威:水下考古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兴起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它是田野考古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域的一个延伸。它和田野考古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作环境截然不同,因为需要考古学家到海洋或水域里进行水下文化遗产的发掘、调查工作,所以必须要借助特殊的工具、特殊的技术和特殊的方法。人不是鱼类,不可能在海洋里自由地呼吸,这就是说考古队员要完全依靠一套机械的设备来维持生命,这样才能进行工作。所以它的困难之处、它的危险和挑战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田野考古产生以后一开始还没有水下考古,那时候人类还不具备这种水下生存的技术,直到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了轻潜水的装置,这才给考古学家提供这种手段,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水下考古。

当然水下文物的打捞活动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到现在起码有100多年了。原来的潜水工具比较简陋,可以下去捞一些东西,这样也可以进行初始的潜水捞宝。但是带有保护和研究目的的考古活动是很晚才发生的,是有了潜水设备以后才有的。水下考古到了中国的时间就更晚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对世界了解比较少,一些先进的技术也没有引进。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才开始做这项工作。

中国网:水下考古的关键是海洋勘探技术、潜水工程技术还是说考古本身?

张威:做水下考古首先是作为考古工作者,潜水只是你的工具,当然这个工具直接关系着生命,因此绝不能忽视。但是你工作的指导思想,你去做这件事的目的,你的指导理念必须是考古工作者的理念才可以,不然的话就变成了水下打捞。做水下捞宝的人现在也很多,有些商业性的公司非常活跃,不光在中国沿海、整个南中国海,在世界范围内还在一些古代航线、近现代的航线上进行商业打捞活动的大公司非常多。他们的技术肯定非常高超,甚至比我们水下考古工作者要厉害,但是他不能成为科学家。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公约都公认,对这种行为是予以谴责的和反对的。这种商业打捞如果从法律来讲,可能有的国家是合法的,有的国家是非法的。总的来讲,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水下考古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

中国网:出水文物的保护和维修工作是怎样的?

张威:出水文物的保护现在还比较薄弱,这还需要向国外学习,我们没有专门的大规模实验室。20世纪80年代我去国外,像荷兰、美国都有大规模水下实验室,我们在这方面有欠缺。我们国家博物馆也有科技部实验室,但是它的主要工作是青铜器,很多文物保护任务非常繁重,水下工作鞭长莫及。现在整个沉船也出来了,大批的水下文物遗址出来了,保护问题就非常尖锐。现在国家文物局也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在办一个出水文物的培训班,将来工作重心在全国各地,像宁波、海南、广东,这些水下考古工作做得多的地方势必会建立实验室,把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

中国网:也就是说,这些出水文物的保护和田野发掘出土文物的保护方式是不一样的。

张威:它们需要脱水、脱盐,这是最起码的,特别是瓷器。所以现在水下文物保护,我们不要求他们和我潜水,但是一般都是化学、化工专业毕业,另外有一定的文物保护经验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包括木材的保护也是难题,小木材大家都做过,例如竹简;但大的船体,大的木质结构部件谁都没做过,还有铁器的保护,这些工作困难极了。我们目前的水下考古等于是整个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做了,后续的保护工作还要靠整个文博专家们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把这个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摘编自《中国水下考古探秘水下文化遗产》)

1.下列关于水下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下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它们沉没水下至少100年,对从陆上遗址遗迹中获取的信息具有补充作用。
B.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水下文化遗产不会受到人为干预,因此能为考古学家提供更可靠的考古、文化、科技等信息。
C.水下文化遗产所处的环境给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掘工作带来困难,尤其是海洋水下遗产。
D.水下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各国只能对领海内的水下文化遗产予以管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水下文化遗产位于一国享有主权的内水、群岛水域或领海内,那么该国就有权对水下遗产进行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掘。
B.真正意义上的水下考古是20世纪40年代轻潜水装置出现后才有的,可见水下考古对潜水工具的依赖性很强。
C.在记者采访之时,我国宁波、海南、广东还没有建立大型实验室,可见,当时我国出水文物的保护还是比较薄弱。
D.如果仅仅秉持商业性的工作指导思想,那么即使技术再高超,也只能算是水下打捞,而不是水下考古,而且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3.记者提问应注意逻辑性、指向性、引导性,材料二中国网记者的提问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东行10公里,茫茫戈壁上,一座仓库蓦地映入眼帘,这里是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行的独立储能电站——上海电气格尔木美满闵行储能电站。“两年前项目投产,为节省成本,利用了闲置仓库。”项目经理申元松介绍,“现在仓库仍发挥储运作用,只不过里面存的,变成了绿电。”

仓库内,52排高约3米、长约10米的铁架上,5928块磷酸铁锂电池整齐排列,总能量约为64兆瓦时。按每天10度电计算,这里储存的电可供一个家庭不间断地使用17.5年。

储能电站采用“共享”模式,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弃风、弃光高峰时段,可将原本无法上行电网的绿电暂存,躲过“高峰期”,待消纳能力提升,再由储能电站将调频后均衡、优质的电能发送至电网。

“我们不生产‘货物’,只是‘货物’的‘中转仓’,附带打包整理服务。”申元松说,“一举两得,不仅挽回了原本要舍弃的电能,还为发电企业省下了自建储能电站的成本。”

要想最大程度发挥“中转仓”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储运效率。项目刚投产时,储能电站只在白天新能源大发时充电,晚间用电高峰时放电,后来调整为“按断面负载率”实时调整的充放电模式,通道满载时充电,负载率小于等于80%时放电。储能电站由此前每日“一充一放”转变为“多充多放”,如今每日充入电能稳定在100兆瓦时以上。

得益于电池储能放电功率可根据需求灵活配置、响应速度快、不受地理环境等条件限制的优势,该储能电站2021年上网电量1463万千瓦时,有效提高了当地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材料二:

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综合效益巨大,但要立得住、立得稳、立得好,还需要电网输配以及其他电源、储能的协同支撑。电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供需需要实时平衡。只有供给和消纳双管齐下、整体谋划,才能切实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目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约1亿千瓦项目已全部开工,第二批基地项目正在积极推动前期工作,部分已开工,第三批基地项目也在组织谋划中。

但是,我国风光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三北”地区,而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由此带来的跨省区输电压力较大;再加上风电、光伏发电具有较大波动性,对输电通道和调峰能力的配套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国坚持综合施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得到提高。在电源侧,累计完成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约1. 5亿千瓦,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约3000万千瓦;积极推进抽水蓄能建设,截至2021年底装机总量达3600万千瓦。在电网侧,累计建成33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规模超过2.9亿千瓦。在负荷侧,深入挖掘需求响应潜力,提高了负荷侧对新能源的调节能力。

2021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约2900万千瓦,约占全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55%,这是历史上首次突破50%。“立足分布式能源离负荷近、不需要通过大电网远距离输送的实际情况,必须既重视主网架的建设,提升区域电网灵活柔性互联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新能源供给和消纳的集成耦合,提高自主平衡能力。”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说,要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在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就地就近开发,促进新能源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推动更多的能源电力“消费者”向“产消者”转变。

(摘编自丁怡婷《让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

材料三:

茫茫戈壁上的绿电“中转仓”正是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有益探索。无法上行的电暂存于储能电站,待消纳能力提高,再发送至电网。充放之间,实现了电力的灵活存取、错峰上路。

尽管当前谈及储能电站,成本、损耗和效益等方面的问题仍不可回避,但从每日“一充一放” 到“多充多放”,从无法统一控制到实现电池单体动态一致性管理,这些点滴进步表明,各方合力探索攻关,就能利用技术手段把成本降下来、把效益提上去。

储能电站虽好,并非随意套用的公式。建设特高压外送通道,利用不同发电方式多能互补、多元调峰……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工具箱内的工具很多,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算综合账,因地制宜,按需取用。

(摘编自祁嘉润《用上绿电,更要用好绿电》)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了第一、 二批,第三批也在谋划之中。
B.我国在新能源方面坚持综合施策,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等方面在系统调节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C.储能电站在成本、损耗和效益等方面仍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在各方合力探索攻关下得到了改善。
D.三则材料都谈到了新能源消纳问题,材料一、材料三侧重介绍“中转仓”的作用,材料二侧重介绍供需问题。
3.某地要建设新能源“中转仓”,请结合材料给出合理建议。
2023-01-05更新 | 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应中国作家网“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专栏之邀,三生三笑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心得。现实题材文学该如何创作?这位年轻女作家表达的核心观点是“莫起空中楼阁”。作为一位优秀现实题材文学作家,三生三笑回答这个问题很合适,她的答案也有说服力。

三生三笑擅长现实题材创作。她的代表作《粤食记》《我不是村官》等,关注的目光都放在了基层和民间。从写作风格上看,她又特别擅长把文化文旅、民俗风土融入创作,刻画富有人情味的民间百态风情画,因此很受读者追捧。

能把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写好,熟悉生活肯定是第一位的。三生三笑介绍:“在写网文之前,我进过外企,当过村官,做过图书馆馆员,既在一线城市最顶尖的甲级写字楼坐过班,也在粤西最贫困的山区量过青苗。”她表示,正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经历,她才对现实生活特别熟悉,所以产生了创作现实题材作品的动力,短短几年间就写出了四五本反映基层生活的现实题材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艺术加工而不失真,观照广泛而不失焦,好看,好玩。其中,《粤食记》入选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我不是村官》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

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当然不是自然主义地对现实进行原样摹写。三生三笑说,基层工作经历“说出来似乎很精彩,分派到每一天,实际上是枯燥无味的,是没完没了地下乡走路,是没日没夜地写材料看文件,是千篇一律地走访个案整理数据……这些日常生活,显然不适合用在文学作品里。有许多涉及隐私的人和事,更不适宜贸然照搬”。针对这个问题,她是如何解决的呢?她的办法是“艺术整合”。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把那些散乱、琐碎的素材加以整合,别具匠心地连缀起来,故事自然更集中、更凝练、更好看。当然,整合能力的大小,连缀水平的高低,就要看作者本人的见识和功力了。

(摘编自于国鹏《莫起空中楼阁,夯牢现实根基》)

材料二:

新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写实的生活题材和具体的文学方法,而成为一种审美形态意义上的文学价值取向,呈现出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与多种多样艺术样态有机融汇的鲜明特色。

建构起一个博大与精微共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文学审美空间。新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第一个鲜明特色,是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高扬,开拓了一个植根历史、面向未来、深扎社会生活、超越现实而又回到现实的更为广阔的文学疆域。纵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学创作,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报告文学,有的表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和致敬,有的表达对当下一些价值取向失当行为的忧思,有的探讨在当下应该如何坚守精神立场、扬起理想的风帆……这些作品,建构起一个博大与精微共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文学审美空间。丰富的题材覆盖了各行各业,深刻的主题诠释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正义,不断提高的艺术水准契合了守正创新的时代需求,呈现出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

广大作家胸怀家国天下,用心、用情、用功,不断深化作品的主题立意和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一盏盏以理想照亮现实、引领民众前行的精神灯火,标示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历史深度和时代高度。

作家怀揣对生活的热爱,又保持理性与冷静,关注呵护生活中坚韧的执着和温暖的人间情义,以深刻的主题、新颖的结构、生动的形象、精微的叙事和细腻的感情,描写新时代社会日常生活中温暖感人的细节,礼敬人性中饱含的向真、向善、向美的希冀,揭示心灵世界所潜藏的无限可能性,比较充分地敞开了人生人性中那些可靠的真理。不仅以思想者的如炬目光细致入微地省察人情世事,而且以建设者的胸襟善意地解读现代人灵魂深处的美妙世界。同时,对人性的假恶丑和生活中庸俗、低俗甚至恶俗的现象,进行锐利揭露,启发并引领读者关注社会、体恤民生。

同时,广大作家通过描写揭示人之存在的合理性、可能性以及局限性,提供人之存在的一种有力证明,即恪守勇于追求美好理想、勇于承担社会道义的德性立场,洞彻社会生活的内在本质,面对欲望之海、世俗诱惑时刻保持警醒,不断进行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将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时代需求、人民呼唤和整个时代的发展律动有机融于一体。

如徐怀中的长篇小说《牵风记》,以战争、人性、人情、爱情纵横交织的维度,扣住解放战争背景下一场挺进大别山激烈战斗中的人与事,以铁血激荡的战争场景和鲜活丰盈的人性细节交相辉映,生动传神地写出解放军指战员家国情怀的忠贞赤诚、革命意志的勇毅坚韧、英雄气质的笃实沉厚、浴血奋战的壮怀激烈和纯真爱情的浪漫飞扬,充分敞开了革命军人丰富鲜活人性的亮度、美度和作者革命人道主义的大爱情怀。

说到底,对于新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而言,能够代表其思想艺术水准的并非其外在的物质性形态,而是一种“无形之物”,即艺术神韵、言说智慧和微妙心灵。因为,缺乏生命感受与体验的文学描写是苍白无力的,创作主体只有在其间灌注深刻精当的思想意识、鲜活腾跃的生命意识、守正创新的审美意识,才能赋予文学“风景”以真性情和美的品格,才能让人们感受到景色中的灵魂跃动与风景中的人性交响,敞开可供读者多角度进入的多条路径。

(摘编自李掖平《新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鲜明特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生三笑能在短短几年间就写出四五本反映基层生活的优秀现实题材文学作品,与她丰富的经历密不可分。
B.有见识和功力的作者能够将那些散乱、琐碎的现实素材进行“艺术整合”,从而使故事更集中、更凝练、更好看。
C.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鲜明特色就是对人性的假恶丑和生活中庸俗、低俗甚至恶俗的现象,进行锐利揭露。
D.新时代要求作家要恪守勇于承担社会道义的德性立场,将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时代需求、人民呼唤等有机融于一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现实主义文学,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材料二主要论述了新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鲜明特色,并举例进行阐述。
C.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要注重艺术神韵、言说智慧和微妙心灵这些“无形之物”。
D.三生三笑、徐怀中等作家分享的创作经历和心得,有说服力,值得我们借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路遥《平凡的世界》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人们在历史进程中的挣扎,描述出人们的苦难和忧愁、快乐与希冀等心态。
B.加西亚《百年孤独》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C.海明威《老人与海》整个情节中的时间非常紧凑,前后只有四天,采取了纵式结构的方式,达到“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
D.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热情奔放的语言,以及瑰丽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展示给读者。
4.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型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
5.现实主义文学该如何创作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2-12更新 | 1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该量子计算系统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万亿倍,也等效地比去年谷歌发布的53个超导比特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快100亿倍,这一成果使得我国成功达到了量子计算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国外称“量子霸权”)。

该成果牢固确立了我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阵地位,为未来实现可解决具有重大实用价值问题的规模化量子模拟机奠定了技术基础。

(《科技日报》,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家构建76个光子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材料二

量子理论诞生一百多年来,催生了许多重大发明,核能、激光、半导体等科技得以问世,进而发展出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重大应用,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今天,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是一项对传统技术体系产生冲击、进行重构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

为了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2020年10月,习近平亲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题研究当前国内外量子科技的发展态势。针对中国量子科技如何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部署。其中包括,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保证资金投入,加快基础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

(中央电视台,2020年12月07日,《神秘量子里的中国先机》,有删改)

材料三

当前量子科技主要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量子测量三大领域。

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在近几年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比如2016年8月,中国发射了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此后,中国科研人员利用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等成果。2017年,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项目通过总技术验收。袁岚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目前量子科技方面,量子通信是中国在全球领跑的科学领域。

我国量子计算技术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是处于第一梯队的。在学界,浙江大学和中科院组成的团队,于2019年8月研发出了一枚具有2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且成功操控其实现全局纠缠,刷新了世界纪录。此前,固态量子器件中生成纠缠态的量子比特,最多是12个。企业方面,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都在参与其产业链的建设,其中到2030年量子计算的应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多亿。

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潘建伟认为,“中国整体上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发展迅速。”经典测量方法受限于种种因素,测量精度提升面临瓶颈,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卫星导航。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高楼大厦,或者深山密林中,卫星导航系统的威力很难发挥出来,更不要说深海大洋, 因为这些地方的GPS信号很容易受到干扰, 很难做到高精度、全天候的授时。目前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利用部分量子测量技术,把定位精度提高到非常高的程度。这得益于,中国的研究人员已将我国首台原子自转陀螺仪原理样机制造成功。这项研究工作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

未来,中国量子科技发展的突破口在哪儿?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认为,对量子科技发展进行部署时,应考虑到产学研协同,考虑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之间的密切结合,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加快研发速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10-2209版,《量子科技中国“快进”》)

1.下列对“量子科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构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在2020年12月初惊艳亮相,使我国成功达到了量子计算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实现了“量子霸权”。
B.我国量子计算技术在理论与实践基础方面处于世界第一梯队。“九章”惊人的计算速度碾压超级计算机“悬铃木”,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C.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处于领跑地位,如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项目建成均为全球首创。
D.目前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我国整体上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也有站位靠前的技术,如利用部分量子测量技术极大提高了北斗导航的定位精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的量子科技发展风头正劲,国际竞争激烈。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
B.我国高度重视当今量子科学发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此作了专题研究,为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加强了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
C.量子科技诞生一百多年来,催生了核能、激光、半导体等重大发明;今天,量子科技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通信、计算、测量等领域寻求突破。
D.我国已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台原子自转陀螺仪原理样机,这一成果有助于量子精密测量,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
3.近些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北斗卫星全球组网、探月工程完成“三步走”规划,高铁技术不断创新、新海探测屡创奇迹、量子技术研究捷报频传等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科学技术如此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1-02-27更新 | 1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