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房玄龄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9 题号:1639485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陶渊明,或云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亦不能也。颜延之与渊明有旧交,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无弦琴一张,每酒,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如此。

(节选自萧统《昭明文选》)

文本二: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

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随郡内史扈怀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咸和九年六月疾,薨于樊溪,时年七十六。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少有高趣”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趣”字含义不同。
B.“自解归”与“天下归心”(《短歌行》)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
C.“执事者闻之”与“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执事”字含义相同。
D.“公田悉令吏种秫”与“悉如外人”(《桃花源记》)两句中的“悉”字含义相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能致也”与“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延之临去”与“临表涕零”(《出师表》)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C.“而蓄无弦琴一张”与“鸡豚狗彘之畜”(《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畜”字含义不同。
D.“每酒适”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真率如此”与“率赂秦耶”(《六国论》)两句中的“率”字含义不同。
B.“徙家庐江之寻阳”与“迁徙之也”(《过秦论》)两句中的“徙”字含义不同。
C.“时仓卒无以待宾”与“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两句中的“无以”字含义相同。
D.“无津耳”与“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两句中的“津”字含义相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之官”与“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之”字含义不同。
B.“随郡内史扈怀间侃于弘曰”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间”字含义不同。
C.“侃与敏有乡里之旧”与“却是旧时的相识”(《声声慢》)两句中的“旧”字含义相同。
D.“咸和九年六月疾笃”与“而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人也。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嬴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竞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年,指年龄相同,在文中是指在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
B.假节,是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C.纲纪,在文中是指对汉魏晋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的僚属,多称从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主持平定了张昌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受人爱戴,深得人心。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争相投奔他。他去世后,百姓为他哀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5.陶侃出征讨伐陈敏遭人诋毁,刘弘是如何处理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说明。
2022-11-10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请为秘书郎。帝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累迁汝阴太守。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尝召董艾、绍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
B.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
C.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
D.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从,堂房亲属,从子指侄子。另外,从女指侄女,而从父指伯父或者叔父。
B.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行在所:省称“行在”,是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在京城以外的行宫。
D.太牢:指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一般情况下,帝王祭祀社稷时才用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是三国时期魏国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在山涛的举荐下,被皇帝征召做秘书丞,开始进入仕途。
B.当人们都认为戴晞必有大用的时候,嵇绍持相反的态度;嵇绍反对给死去的太尉陈准加美好的谥号。
C.嵇绍劝谏齐王囧学习夏禹、唐虞,不要大兴土木;他以官员不能做伶人之事为由拒绝为齐王囧弹琴。
D.嵇绍参加了朝廷向北征伐的战役,在王师战败百官及侍卫溃逃之时挺身而出护卫皇帝,最终被射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
(2)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
2022-05-23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而朝廷无,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④虫流: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事见《韩非子·十过》。后因以“虫流”为死不得葬的典实。安乐公: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刘禅。三国魏灭蜀后,魏封蜀后主刘禅为安乐公。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门人之游夏                                方:比拟、比喻、比作
B.密曰:“可齐桓。”                         次:仅次于
C.孔明与言者无己                            敌:敌人、仇人
D.常望内转,而朝廷无                      援:援手、靠山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慈父见背”中“见”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B.兰芝初还时,府吏丁宁
C.秦城恐不可得,徒D.转头向户里,渐愁煎迫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B.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
C.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D.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4.对文中加点的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征召,征聘,多指君召臣,与“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意义相同。
B.服阕:服,服丧期。阕,终了。守丧期满除服。
C.出:指出京受任。与“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意义相同。
D.转:调动官职。与“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意义相同。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李密感恩祖母的躬亲抚养,奉事祖母以孝谨闻名。祖母有病,他就哭位,伺候在旁边,夜里不脱衣睡觉,饭菜、汤药,总要尝之后才让祖母食用。
B.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
C.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被征召到洛阳任太子洗马。
D.被调任汉中太守,在东堂赐宴上,李密应诏赋诗,诗末直接表达了归家种田的愿望,武帝很生气,免去了他的官职。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勃也。
2020-10-30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