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1642776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季鹰

李白

河东郭有道[注],于世若浮云。

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耻将鸡并食,长与风为群。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注]郭有道:又名郭泰,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大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抛开所赠之人,却引入了同姓历史名人郭有道,写法颇为奇特。
B.颈联兼用对比和比喻,表达了以与庸才争禄为耻、乐与高人为伴的志向。
C.尾联紧承上文,将高逸的追求寓于生动的形象,可谓豪气冲天,高耸入云。
D.该诗风格雄奇飘逸,笔法灵活,富有激情,与一般的应酬之作迥乎不同。
2.诗的颔联将“我”与“君”对举来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李白(701-762)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②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③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麒阁:也称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位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⑤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生动的比喻写战马如暴风一样呼啸而出,实则以“马壮”写“兵强”;“鸣鞭”则表现将士们斗志昂扬。
B.“汉月”指朝廷,“天骄”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省去了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笔法洗练。
C.“阵解”与“营空”对偶,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尽”和“消”描绘了战事的惨烈和唐军的英勇。
D.本诗和《无衣》都表现了将士为国献身的精神,但塑造形象的手法不同,本诗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2.清人王琦云:“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风也。”“多风”意为多种情感态度,试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2024-01-04更新 | 1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面是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五六两句写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极言岳阳楼之高。
B.李诗尾联想象楼高风急,凉风四起,虚写诗人醉后的感受,着笔仍然在写楼高。
C.杜诗首联以“昔”字起句,写早闻洞庭盛名,然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之愿望。既有初登之喜悦,又有世事沧桑的伤感。
D.杜诗颔联的妙处在“坼”“浮”两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生动又壮阔。
2.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擅于将事物人格化,下面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下独酌》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
3.岳阳楼是文人骚客吟诗做赋的圣地,前人留下了诸多千古名篇,请结合上面两首诗简要分析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22-03-10更新 | 3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注: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滔,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滔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选用乐府旧题,却能翻出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
B.“泪如雨”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C.“隔窗语”或“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
D.诗中化用窦滔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秦川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
2.本诗起首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020-10-20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