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168232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我国,上网人员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5.8%,休闲娱乐是他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而网络游戏是互联网休闲娱乐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种类型,网络游戏中角色扮演型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影响最大。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发展运作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网络游戏不仅仅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领域。

医学专家表示,从生理的角度而言,沉溺于网络游戏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网游沉溺对青少年的视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植物神经系统等都会产生危害,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沉溺者的死亡。

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系教师方刚认为,不良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内容,对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强者通吃的原则,对于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现,诸如此类内容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由2010317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81日起施行。

其中的第十六条指出: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网络游戏的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并在网站和网络游戏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摘编自文化部网站文章)

材料三:

腾讯天美于2015年发行了MOBA手游王者荣耀201772日,腾讯方面发出王者荣耀游戏限时令74日起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关于王者荣耀的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您认为王者荣耀对未成年人危害大吗?所占比例所占人数
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学习,歪曲价值观,甚至危及生命29.06%93
有危害,但不大:一款游戏而已,又不是毒蛇猛兽8.75%28
有利有弊:只要不沉迷,玩游戏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47.19%151
利大于弊:合理游戏,反而有助于学习和与同学交往5.94%19
不好说9.06%29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指出:近日中国关于王者荣耀游戏对青少年影响的众多讨论,批判性居多而建设性较少。与情绪化、运动式的批判相比,理念清晰、分工明确、重在疏导的长效机制建设,才更应该进行研究并获得关注。

这些理念实际上也是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趋势保持一致的。互联网时代的孩子,获取信息和知识、自主学习、发展自我等能力并不逊于成年人,甚至比成年人更胜一筹。家长和社会要做的,更多的是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通过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共识,重在疏导,而不是一味的限制和管制。

(摘编自刘晓春《网游防沉迷应寻求治本之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游戏是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如果在网络游戏的发展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必然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B.医学专家从沉溺于网络游戏会对人的生理造成损害的角度做出了分析,而心理学教师则分析了不良网络游戏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C.材料二中摘引了文化部颁发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有关条例,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的经营内容、管理方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D.从材料三关于“王者荣耀”的调查问卷看,认为对未成年人危害极大的占29.06%,问卷中的看法与腾讯发出“限时令”可能是有关联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上网人数占15.8%,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B.文化部通过并施行《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是因为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健康,甚至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
C.腾讯发出的针对未成年的关于游戏“王者荣耀”的“限时令”,说明网游的发行者都应该从青少年的角度多思考问题。
D.互联网在青少年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发展自我能力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利用好网络,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3.对于如何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你有哪些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精神的富足,开始让现代的一些人不仅仅是满足于温饱,很多人开始追求刺激食用“野味”,有人认为野生动物对人类有独特的滋补作用,有人图一己之利,贻害众人。然而实际却是野生动物的营养元素与家禽家畜并无多大差异,同时人类新发的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

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此次新冠病毒毒株相似度达99%。穿山甲因为莫须有的“养生”,功效不明的“通乳”,以及人类一时的口腹之欲而被大肆捕捉,由常见动物变成了极危物种。然而实际上穿山甲携带多种体内寄生虫,可损伤人类肠胃并引发心肌炎、肺炎、肝炎等并发症,鳞片的成分也并没有特别之处,主要成分为β-角蛋白。

事实上,人们认为很补的各种野生动物,实际上都含有许多无法未知的病毒。野生动物是生态食物链中的一环,人类肆意猎杀捕食这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不加限制地一味攫取自然资源,不加反思的打破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界限,必然使人类自身陷于险境、困境。

(摘自中国日报《保护野生动物,亦是保护人类自己》2020.2.13)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

从源头控制风险,当务之急是以雷霆之势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避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因一时口腹之欲导致“次生风险”。决定明确提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对决定增加的违法行为,“参照适用现行法律有关规定处罚”;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落实执法管理责任,严格查处违反本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决定的立法指向明确,“全面”与“从严”贯穿始终,体现了更严格的管理、更严厉的打击,给心存侥幸者、铤而走险者以当头棒喝。

(摘编自人民日报《用法治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2020.2.28)

材料三:

2016年我国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年产值统计表

2016年我国食用野生动物养殖种类、从业人员、年产值统计表

(《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表示,野生动物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野生动物从业者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很多从事野生动物养殖的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具备野生动物和生态保护有关的经验及技术知识,更加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他们可以将这些知识,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从而实现野生动物屠宰者到保护者的华丽转身。他们还可以利用周边的环境,从事动物友好型旅游产业,吸引人们去户外体验和探索自然。

借鉴成功经验解决野生动物养殖业转型中的阵痛。北欧国家,比如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曾出现捕食鲸鱼等活动,然而从捕鲸到观鲸的商业模式转型,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商机。

此外,赵中华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

(摘自中国网《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动物产业何去何从?》2020.3.3)

1.下列对“野生动物”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谋求私利、追求刺激的心理、野生动物“莫须有”的滋补作用,驱使人类捕食野生动物,这也与社会进步、物质富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B.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不仅有感染疾病的风险,而且会破坏生态食物链,必然使人类利益受损,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C.为从源头控制住由野生动物传染疾病的风险,避免造成“次生风险”,须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
D.除野生动物产业从业者借助先天优势实现角色转型,企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成商业模式转型外,政府还应出台扶持政策,助力行业转型。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2016年食用养殖动物种类、食用野生动物从业人数与年产值呈正相关关系:养殖动物种类越多,从业人员就越多,年产值就越高。
B.我国2016年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达1400万,产值超过5200亿元,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制度颁布以后,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且压力巨大。
C.超过四成的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从事食用野生动物产业,创造的产值仅次于毛皮动物产业产值,占野生动物产业总产值的近四分之一。
D.我国2016年食用野生动物养殖业中,爬行类动物养殖从业人员最多,创造的产值业最大,兽类养殖从业人员最少,创造的产值也最小。
3.材料一、二、四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020-10-01更新 | 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习近平是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的。批示指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

(摘编自《习近平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材料二:

最近,一组数据引人注目:今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公务接待中的餐饮经费下降60%,餐厨垃圾普遍下降30%以上,食堂水电气消耗下降4%

印有“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的标语、标注“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的宣传画、显示“勤打少打、拒绝浪费”的电子屏幕……中央国家机关用不同形式向干部职工宣传“文明用餐、反对浪费”的理念,“就是要努力营造艰苦和谐的用餐文化氛围,使文明用餐意识逐步内化于心。”国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节约靠引导和自觉,也离不开管理和监督。现在,国管局在食堂垃圾桶、餐具回收筐旁设立了提示牌和监控探头,在餐厅实时播放干部职工倾倒剩菜剩饭情况;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应急管理部、人民银行等单位,或专门成立文明用餐检查小组,或安排节约用餐监督员,对浪费现象及时劝阻和制止,了解剩饭剩菜原因,征求意见建议……

(摘编自《中央国家机关拒绝用餐浪费》)

材料三: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关键是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勤俭节约,与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意味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正能量。从推动“光盘行动”到推广节能、节水产品,从使用绿色环保家具、建材到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杜绝浪费现象的治本之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强化各方面节约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场持久战,要形成长效机制,向制度要动力。“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遏制浪费现象的有力保障。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坚决制止浪费行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带头落实相关制度,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做表率,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带动更多人践行勤俭节约新风尚,推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摘编自《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1.下列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的直接原因是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以及勤俭节约优秀传统的缺失。
B.中央国家机关利用标语、宣传画、电子屏等形式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践行勤俭节约理念,并且加强管理监督,产生了积极影响。
C.勤俭节约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从根本上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为生态文明注入正能量,形成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D.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公务接待中餐饮经费、餐厨垃圾、食堂水电气的下降表明,国家出台厉行节约的相关举措已经取得了成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制度、落实措施,大力整治浪费,有利于遏制各种浪费行为。
B.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力保障,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则具有引领作用,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节约之风。
C.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限于餐饮行业,其范围扩展到了节能、家具、出行等方面,这是广大民众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一次变革。
D.三则材料均主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强调高层态度,材料二列举典型事实,材料三只强调要加强法制建设。
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1-09-16更新 | 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79日召开的国家卫健委的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成为高频词。长期以来,卫生健康资源始终存在着资源总体不足,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农村贫困地区尤其突出。乡村医疗空白点是贫困地区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痛点,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历史欠账,也有因编制管理等机制不顺畅导致的人手紧张,还有地域偏远、自然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国家卫健委提出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举措,可以说为解决这些问题明确了大方向。一些省市近来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百医驻村”“一村一医人才战略、一站式服务等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要在投入保障、政策落实上下功夫,还要在制度和服务供给的创新上下功夫。试点利用5G新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手术,探索用AI医生辅助乡村医生诊断则提供了在互联网时代以技术创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供给的新思路。

(摘编自张东锋等《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需要合力》,《南方日报》20190711日)

材料二: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进,乡镇医疗机构承接着农村大量人口接诊任务,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就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也亟待加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四年来持续开展了县在起航——县级公立医院医院管理及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至今已培训县医院院长2600人,专科骨干医生3400人,远程培训近万名。国家卫健委医评研究部主任陈晓红表示,医共体模式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号召下逐渐建立,但通过县在起航的实际经验表明,目前在医疗建设上,仍有从县到乡镇的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城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为县在起航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医院管理研究所在此背景下,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短期交流学习项目最后一公里项目

(摘编自宫晓倩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打通医疗建设最后一公里》·《新华网》20190717日)

材料三:

7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卫生与健康水平稳步发展,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积极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各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保护人民健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70年来医疗机构的数量变化、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发展、人均期望寿命的增长,展现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辉煌成效。

19492018年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状况统计表

年份

卫生机构数(个)

床位数(万张)

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

1949

3670

8

51

1957

122954

30

104

1962

217985

69

141

1965

224266

77

153

1978

169732

185

246

1985

200866

223

341

1990

208734

259

390

2000

324771

291

449

2005

298997

314

446

2008

278337

375

503

2019

1010000

845

955

(摘编自邓妍、郭海强等《新中国70年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及居民期望寿命的发展》,《澎科》20190930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成为高频词,表明目前我国部分乡村医疗保障欠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B.农村贫困地区乡村医疗的不足和落后,是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历史欠账以及编制管理等机制不顺畅导致的医疗人员紧张造成的。
C.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举措,为解决贫困地区乡村医疗“空白点”问题明确了大方向。
D.利用5G新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探索使用AI医生辅助乡村医生诊断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供给的一种创新,应当加以鼓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力开展“百医驻村”“一村一医”人才战略、“一站式服务”等改革探索,就能促进农村医疗发展,解决农村医疗发展不均衡问题。
B.建国后,我国重视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培养。卫技人员从1949年的51万人发展到2019年的955万人,卫技人员数量一直在逐年增加。
C.建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医院床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D.自1949年到2019年,我国卫生机构数量在不同时期呈现了不同的发展变化。其间除1949—1957年有近四倍增长外,一直稳步增长。
3.面对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1-09-14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