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科普-自然科学类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7 题号:1708305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随着我们拥挤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彼此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像嘈杂声,是偶然的或无关紧要的,我们很难从这噪声里选择出有意义的信号来。当然,原因之一,是我们似乎不能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假如有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我们好像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的闲聊。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听说较新的学科生物声学须得研究别的动物相互发出的声音中存在的类似问题。不管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都要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需要长期的耐性和观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义的部分加以剔除。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然而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白蚁在蚁穴中黑暗的、发着回响的走廊里用头部敲击地面,彼此发出一种打击乐式的声音。据描述,这声音在人的耳朵听起来,像是沙粒落在纸上,但最近对这种声音的录音进行的摄谱学分析显示,在这敲打声中,有着高度的组织规律。这敲击声以有规律的、有节奏的、长度不同的短句出现,就像定音鼓部的谱号。

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呐来察知周围所有的物体。它们可以在飞行时准确地发现小昆虫,并像有导向装置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喜欢的目标快速前进。有这种高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扫视,它们必定是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蝙蝠的超声世界里。然而,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嗒声和高调的问候。另外,有人还听见,它们在树林深处倒挂身体休息时,还发出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的可爱声音。

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来它们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但音乐还是有的。在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词汇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说这些是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是难以讲通的。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有些时候,它似乎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哑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它重新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这是一种沉思的、若询若诉的音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人类普遍地表现出创作音乐和欣赏音乐的需要。我不能想象,甚至在我们最古老原始的时代,当一些天才画家在洞穴里作画之时,附近就没有一些同样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在创作歌曲。

其他器乐演奏家,比如蟋蟀或蚯蚓,它们单独演奏时听起来或许不像音乐,但那是因为我们听的时候脱离了上下文。如果我们能一下子听到它们合奏,配上全套管弦乐器,那巨大的合唱队集合在一起,我们也许就会听出其中的对位音,音调和音色的平衡,还有和弦和各种亮度。录制的座头鲸歌曲,充满力度和肯定,模糊和暗示,不完整,可以将它当作一个声部,好像是管弦乐队的一个孤立的音部。假如我们有更好的听力,听得见海鸟的高音,听得见成群软体动物有节奏的定音鼓,甚至听得见萦绕于阳光中草地上空的蚊蚋之群飘渺的和声,那合成的音响大约会使我们飘然欲飞的。

假如像我所相信的那样,制造某种音乐的驱力如同其他的基本生物功能一样,也是我们作为生物的特点,那么其中必有某种道理。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节选自刘易斯·托马斯《这个世界的音乐》)

1.下列对选文第一、第二两个自然段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难以把通讯仅限于携带信息的、切题的信号,这使得我们发出的声音变成了嘈杂声。
B.我们的通讯系统越来越复杂,从通讯过程中发出的声音里选择出有意义的符号是艰难的。
C.我们在用任何新的技术来传播信息的同时,一定会用它来进行大量闲聊,这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D.大多数动物都会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这些嘟哝声是缺乏句法和意义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一些动物器乐演奏家单独演奏音乐时,我们听起来或许不像音乐,是因为听的时候脱离了上下文。
B.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听力,那海鸥的高音、软体动物的定音鼓、蚊蚋之群飘渺的和声,大约会成为美妙的交响乐。
C.“萦绕”“飘渺”“飘然欲飞”等描述性的词语表现了这篇科普文生动准确的语言特色。
D.那有节奏的音乐,可以是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的记载。
3.“总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音乐潜在于所有其他信号之下。”请列举三例证明。
【知识点】 科普-自然科学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世界上共有200多款新冠病毒疫苗,其中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约90款。这些疫苗主要分以核酸为基础的疫苗和以蛋白为基础的疫苗两大类,具体为8种类别。

核酸疫苗是通过基因技术将抗原成分的核酸嫁接到一个载体上,相当于给核酸穿上一件外衣,再注入人体,让核酸在体内合成新冠病毒的有效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相当于新冠病毒疫苗在机体内制造,而不是在体外制造后注入体内。故其制备简单快速,且能诱导的抗体水平高,但安全性有待提高。以核酸疫苗为代表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有两款,由辉瑞和Biotech研发的BNT162b2、美国Moderna公司研发的mRNA-1273疫苗。两款疫苗均已公布3期临床试验的中期数据,其保护效果均达到90%以上,免疫程序为2针次间隔21天(BNT162b2)和间隔28天(mRNA-1273)。mRNA疫苗引起的急性不良反应较明显,贝尔面瘫曾被怀疑与接种BNT162b2疫苗有关。以核酸为基础的疫苗储存需要在-70℃以下,否则会失去药效。

腺病毒载体疫苗也是以核酸为基础的疫苗,通过基因技术将表面抗原蛋白的基因移植到腺病毒上进行培养,让新的病毒产生抗原蛋白,激发免疫。其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较为成熟,诱发的抗体水平也高。此类疫苗引起急性不良反应也较明显,且机体原来就存在的针对腺病毒的抗体会干扰疫苗发挥作用。代表性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主要有军科院和康希诺共同研发的Ad5、英国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共同研发的黑猩猩、俄罗斯Ad26、Ad5和美国强生的Ad26。以上四款疫苗均公布了3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其中黑猩猩和Ad26、Ad5基本达到保护效力90%以上的水平,而我国的Ad5和强生的Ad26以单剂次的免疫策略也能达到保护效力60%以上,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疫苗保护效力达到50%以上这一要求,因此均获得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授权使用。然不久前,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后接连发生了横贯性脊髓炎不良事件和血栓栓塞事件。2021年4月13日,美国白宫宣布暂停强生疫苗接种。

以蛋白为基础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等,它们的安全性好,且在不断发展中。

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物理方法灭活病毒,使其失去传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病毒完整结构,从而具有能够让免疫系统识别的抗原性。灭活疫苗的研发技术是比较传统和成熟的研发技术,具有产业技术平台成熟、稳定性好、使用安全等优势。其劣势在于免疫原性较弱,一般不诱导或诱导很弱的细胞免疫反应,因此一般需要两针次甚至三针次的免疫程序,或者在疫苗成分中加入佐剂以增强免疫原性。只有我国和印度在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中采用了灭活疫苗的技术平台。我国的三款疫苗分别由科兴生物、北京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武汉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研发,均用了铝佐剂增强免疫效果,已在我国和海外一些国家获得紧急授权使用或附条件上市。印度的灭活疫苗也在本土紧急批准使用。3期临床效力结果显示,我国的3款灭活疫苗保护效力均达到50%以上,免疫程序均为两针次,间隔14天或21天。

亚单位蛋白疫苗通过各种方式培养病毒抗原蛋白后经纯化制备而成。蛋白疫苗的优势在于纯度高、易于大规模生产。由于疫苗所包含的只有病原体的某种特定的抗原蛋白,而不是整个病原体,因此安全性好。但一般需要佐剂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而且产生免疫记忆效应可能较弱,因此一般需要两针次甚至三针次的免疫程序。以蛋白疫苗为代表的新冠病毒疫苗有美国Novavax研发的NVX-CoV2373、我国三叶草公司研发的SCB-2019和我国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智飞生物联合研发的ZF2001。前两款疫苗以2针次间隔21天的免疫程序在1期、2期临床研究中显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与其他技术平台的新冠病毒疫苗有数量级上的差异,且NVX-CoV2373疫苗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具有90%左右的保护效力。我国的ZF2001已获批紧急使用授权,其免疫程序为三针次,每针间隔30天。

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后,使其发生变异,再经培养获得毒性减弱甚至无毒性作用的病原体变异株,但该变异体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将活的病毒变异株作为疫苗接种到机体,不会引起机体发病,但可以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减毒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一般不需要佐剂,剂次也相对较少。最大的缺陷在于其安全性问题,活病毒残余的毒力对一些个体可能诱发疾病,可能发生“毒力返祖”现象。因此,对于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一般不可接种减毒活疫苗。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以减毒活疫苗为技术平台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处于临床前或1期临床研究阶段。

不同平台新冠病毒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效力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利用不同平台疫苗优势互补;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流行,给原始株的一代疫苗预防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我们要在一代新冠病毒疫苗基础上,开展二代新冠病毒疫苗的序贯免疫。

1.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疫苗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核酸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都是以核酸为基础的疫苗,它们诱发的抗体水平高,但存储条件要求也高。
B.以核酸为基础的疫苗保护效力高,但安全性不够好;以蛋白为基础的疫苗保护效力低,却没有任何危险性。
C.要让新冠疫苗更加有效,所有疫苗都需要两针次或三针次的免疫程序,间隔天为7的倍数,如14和21等。
D.为使新冠病毒疫苗保护效力更高,注射疫苗时必须在病毒疫苗成分里添加佐剂,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酸疫苗是将抗原成分的核酸嫁接到载体注入人体合成新冠病毒的有效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B.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表面抗原蛋白的基因移植到腺病毒上培养,让新病毒产生抗原蛋白,激发免疫。
C.灭活疫苗是保留病毒完整结构,用化学、物理方法灭活病毒,使其失去传染性和致病性。
D.减毒活疫苗是将病原体接种到机体后,经过各种处理培养获得病原体变异株诱导免疫。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核酸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亚单位蛋白疫苗都具备成本低、易制造、且适合大规模生产等特征,故其发展前景良好。
B.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的频率越高,得到的数据就越准确,故3期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结果同1期、2期相比,其保护效力高几倍。
C.腺病毒载体疫苗出现不安全因素后,中美俄这些疫苗研究大国全力推出了保护效力高且稳定性和安全性好的灭活疫苗。
D.不同平台新冠病毒疫苗要优势互补,提高保护效力和安全性;面对新冠病毒变异株,要开展二代新冠病毒疫苗的序贯免疫。
2022-01-18更新 | 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经济、社会层面来看,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至今的环境问题中全球气候变暖最具意义。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除了占总量比74.4%的二氧化碳,氟利昂也会引发气候变暖,还会破坏臭氧层。但和二氧化碳不同的是,氟利昂是地球上本不存在的,在进入 20 世纪以后才由人工合成制造出来的化学物质,它被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喷雾剂等产品。甲烷则来自动物的粪便、水田、反刍动物以及天然气的开采过程。水蒸气也有温室效应。相反地,森林和海洋则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联合国 IPCC 的报告显示,地表大气平均气温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上升了 0.3℃~0.6℃。如果气候变暖按照目前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1 世纪末将会上升 2℃~4℃,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引发大规模的气象变化,也将实质上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人们将蒙受的危害就越大。而且,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有数十年之久,对未来地球环境也将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气候变暖的危害会波及子孙后代。

(取材于宇泽弘文《社会共通资本》)

材料二:

碳达峰、碳中和首先改变的将是能源产业格局。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目前,我国光伏、风电、水电装机量均已占到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无论在投入还是规模上都领跑全球。

碳达峰、碳中和还将重构整个制造业,就拿手机产业来说,如果要实现碳中和,负责组装的企业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环节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芯片的企业也要实现碳中和,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碳中和。这就会让产业链形成一个新的标准。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光伏、风能聚集的中西部地区将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中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取材于《碳达峰、碳中和,重新定义经济版图》》)

材料三:

数字人民币在促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养成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数字人民币具有可编程属性,可加载智能合约用于条件支付,这一优势使得数字人民币格外适用于低碳行为的激励。以美团平台为例,消费者在完成低碳行为后,进入支付环节时将触发数字人民币预置的“碳中和奖励条件”,进而顺利获得数字人民币低碳红包奖励。如此一来,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支付流程就引导着消费者不断完成绿色低碳任务,从而帮助消费者逐渐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从前期开展数字人民币低碳骑行活动的效果来看,使用数字人民币红包进行激励,能够有效带动消费者低碳出行。公开数据显示,9月起开展的低碳骑行活动吸引了近800万用户参加,其中,近200万用户下载和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累计产生超过4200万绿色骑行公里数。与驾驶普通燃油车相比,同等运量下预计可减少碳排放量约11400吨。

此次再度将数字人民币试点与低碳生活方式相结合,也为接下来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板。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纵深开展,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不断深化,将数字人民币与绿色低碳结合,成为不少金融机构布局的重点方向。

(取材自2021年12月20日《经济日报》陈果静《数字人民币助力绿色低碳生活》)

材料四:

1.根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地表大气平均气温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上升了 0.3℃~0.6℃,预计到了21世纪末,气候变暖将会引发大规模的气象变化。
B.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仅对当下的人类产生一定的影响,更会遗毒后代。
C.2060年,中国要想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变能源产业格局。
D.数字人民币以绿色低碳为目标,激励消费者的低碳行为,能促进人们养成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
2.根据上面四则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中西部地区将会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主要角色。
B.随着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的深化,它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功能也将增强。
C.据材料四,2022年中国数字人民币使用中主要痛点是操作、隐私等问题。
D.在数字人民币用户调研中,只有不到半数的受访者了解数字人民币。
3.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力于种植树木的蚂蚁森林等公益项目,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B.2060年,大片的光伏和风力发电景象可能会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景观。
C.美团平台消费者获得数字人民币低碳红包奖励是因为其已经完成预置的低碳行为。
D.警惕风险、完善政策、推广宣传,可以让数字人民币更快融入大众日常生活。
2023-03-28更新 | 1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
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
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微生物,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下列选项最能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3.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04-06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