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709199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寻丁父忧,服除,召还。   

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事,即指示之。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诱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可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贲,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为之延誉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为文醇深,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材料二:

景濂状貌丰厚,美须髯,然目短视,寻丈之外不能辨人形,而雪边月下,蝇头之字可读也。性疏旷,不喜事检束,宾客不至,则累日不整冠帻。或携友生徜徉梅花间,索笑竟日;或独卧长林下,看晴雪堕松顶,云出没岩扉间,悠然以自乐。世俗生产作业之事,皆不暇顾。而笃于伦品,处父子兄弟夫妇间,尽其道。与人交往任真无钧距,视人世百为变眩捭阖,漫若不知,知之亦弗与较,纵为人所卖不复恤,而人亦无忍欺之者。用是,咸称为有德之君子。

(节选自王讳《宋太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B.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C.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D.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后者。
B.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符节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用以指分封、授官。
C.《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D.郊社,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学识过人。少时聪慧好学,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B.宋濂为人友善。在朝中做官多年,从来没有揭发过任何同僚的过错,太祖亲自为他传播好的名声。
C.宋濂谨言慎行。对于朝廷机密,他始终守口如瓶,从不向外泄露,还特意给自己的房间题名为“温树”。
D.宋濂履职尽责。他曾经给太子讲授《春秋》,告诫他要赏罚适中,并且用礼法规范太子言行,使之归于正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5.比较两段材料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卓敬,字惟恭,瑞安人。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举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廷对第二。除户科给事中。鲠直无所避。时制度未备诸王服乘拟太子敬乘间言京师天下视效陛下于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饰与太子同嫡庶相乱尊卑无序何以令天下帝曰:尔言是,朕虑未及此。益器重之。历官户部侍郎。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号建文。建文初,敬密言燕王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金、元所由兴。今宜徒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夫将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可为者,势也。势非至刚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奏入,翌日召问。敬叩首曰:臣所言天下至计,愿陛下察之。事竟寝。七月癸酉,燕王举兵拔居庸关,破怀来,执宋忠,取密云,克遵化,降永平。四年六月乙丑,至金川门,谷王橞、李景隆等开门纳王,都城遂陷。燕王即位,被执,责以建议徙燕,离间骨肉。敬厉声曰:惜先帝不用敬言耳!帝怒,犹怜其才,命系狱,使人讽以管仲、魏徴事。敬泣曰:人臣委贽,有死无二。先皇帝曾无过举,一旦横行篡夺,恨不即死见故君地下,乃更欲臣我耶?帝犹不忍杀。姚广孝故与敬有隙,进曰:敬言诚见用,上宁有今日?乃斩之,诛其三族。一室萧然,唯有书画数轴,后裔逃匿,或改宋姓。敬立朝慷慨,美丰姿,善谈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成祖尝叹曰:国家养士三十年,不负其君惟卓敬尔!万历初,用御史屠叔方言,表墓建祠。

(选自《明史·卓敬传》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制度未备诸王/服乘拟太子/敬乘间言/京师/天下视效/陛下于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饰与太子同/嫡庶相乱/尊卑无序/何以令天下/
B.时制度未备/诸王服乘拟太子/敬乘间言/京师/天下视效/陛下于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饰与太子同/嫡庶相乱/尊卑无序/何以令天下/
C.时制度未备诸王/服乘拟太子/敬乘间言/京师/天下视效/陛下于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饰与太子同/嫡庶相乱/尊卑无序/何以令天下/
D.时制度未备/诸王服乘拟太子/敬乘间言/京师/天下视效/陛下于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饰与太子同/嫡庶相乱/尊卑无序/何以令天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即位后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文中“成祖”亦是。
B.延对在文中指殿试,是科举时代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选定策题,钦定第一甲前三名。
C.乙丑是干支之一,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组成六十个数的周期来纪日,从甲子开始,以癸亥结束。
D.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逐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或建议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奏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敬聪明过人,知识渊博。他读书一目十行,朱元璋在位时中进士;天文、地理、律历、兵刑诸家都广泛探究。
B.卓敬洞察力强,视听敏锐。他指出等级不明、尊卑无序无法号令天下;认为应挟制燕王,否则事态恐难把控。
C.卓敬慷慨正直,无所避讳。他当面指出太祖施政制度不完备;面对燕王的责问不但不辩解,反而公开承认。
D.卓敬为官清廉,忠贞不屈。他家中没有贵重器物,只有数轴书画;临刑时犯颜指斥燕王篡位,宁死效忠先帝。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尔言是,朕虑未及此。”益器重之。
(2)姚广孝故与敬有隙,进曰:“敬言诚见用,上宁有今日?”
5.卓敬劝谏建文帝把燕王改封南昌的原因有哪些?
2021-07-13更新 | 1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隆庆中,历洗马,直经筵。迁国子祭酒,振饬学政,请寄不行。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神宗为皇太子出閤,充讲官。敷陈明切,遂受眷。及即位,自强已迁詹事,教习庶吉士,乃擢礼部右侍郎,为日讲官。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至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经筵。甫两月,廷推礼部尚书。帝遣使询张居正尚书得兼讲官否,居正言,事繁不得兼。乃用为尚书,罢日讲,充经筵讲官。

礼官所掌,宗藩事最多,先后条例自相抵牾,黠吏得恣为奸利。自强择其当者俾僚吏遵守,诸不可用者悉屏之。每藩府疏至,应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吏无所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隆庆时已降为提点,夺印敕。至是,张国祥求复故号,自强寝其奏。国祥乃重贿冯保固求复,自强力持不可,卒以中旨许之。初,俺答通贡市,赏有定额,后边臣徇其求,额渐溢。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世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念阁臣在乡里者,高拱与己有深隙, 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帝即令居正推择,遂以人望荐自强及所厚申时行。诏加自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时行并参机务。自强初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自分不敢望,及制下,人更以是多居正。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阁。调阳衰,数寝疾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自强虽持正,亦不能有为,守位而已。

已,居正还朝,调阳谢政,自强亦得疾卒。诏赠少保,文庄,遣行人护丧还。

(节选自《明史·马自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B.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C.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D.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己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明朝皇帝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长仅次于万历,是明朝使用时间第二长的年号。
B.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始称经筵,明代沿袭此制。
C.阁臣,明代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入职内阁者的别称,因其入阁办事而称阁臣。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光武、世祖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自强整治学政,成绩显著。他担任国子祭酒时,整治学校政教,拒绝私人请托,后被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B.马自强担任讲官,受到信赖。神宗即位后,他担任讲官,陈述得明白切实,受到神宗器重。
C.马自强掌管礼部,明示行止。礼官掌管的事务多涉及宗室藩属,他选择恰当的条例执行,使黠吏无法谋奸利。
D.马自强坚持原则,持守公正。张国祥曾请求恢复龙虎山正一真人被夺去的封号,马自强搁置了他的奏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
(2)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
5.马自强曾经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违逆张居正,张居正奏请增设内阁大臣时为什么会推荐马自强?请简要说明。
2023-09-26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旺,六安人。与合肥人马云同隶长枪军谢再兴,为百户。再兴叛,二人自拔归。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洪武四年,偕镇辽东。初,元主北走,其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嘉努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帝遣断事黄俦赍诏谕益。益籍所部兵马、钱粮、舆地之数来归。帝命右丞张良佐、左丞商暠俱为盖州卫指挥佥事。既念辽阳重地,复设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以旺及云并为都指挥使往镇之。

已,纳克楚将内犯,旺等预为备。未几,纳克楚果以众至,见备御严,不敢攻,越盖至金州。金州城未完,指挥韦富、王胜等督士卒分守诸门。鼐嘈固者,敌骁将也,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敌大沮。富等纵兵击,敌引退,不敢由故道,从盖城南十里沿柞河遁。旺先以兵扼柞河。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城。布钉板沙中,旁设坑阱,伏兵以伺。云及指挥周鹗、吴立等建大旗城中,严兵不动,寂若无人。已,寇至城南。伏四起,两山旌旗蔽空,矢石雨下。纳克楚仓皇趋连云岛,遇冰城,旁走,悉陷于阱,遂大溃。云自城中出,合兵追击至将军山、毕噜河,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乘胜追至珠儿峪。纳克楚仅以身免。第功,进旺、云俱都督佥事。

洪武十二年,命云征大宁。捷闻,受赏,召还京。后数年卒。旺留镇如故。会高丽遣使致书及礼物,而龙州①郑白等请内附。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明年,旺复送高丽使者周谊入京。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十九年召旺为后军都督府佥事。居三月,辽东有警,复命还镇。二十一年三月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


【注】①龙州:高丽属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
B.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
C.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
D.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户,官名,是古代的地方军职,隶属于千户。百户又叫 “百夫之长”,唐代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百夫长”就是指该官职。
B.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如康熙皇帝。
C.敕,帝王的诏书、命令。“敕赐”即皇帝命令赐予,“敕书”即皇帝颁给朝臣的诏书。《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匾额即表示该府是皇帝下令建造的。
D.第功,评定功劳的等次。古代获得战争的胜利后,帝王会按功臣的功劳大小给予封赏,如刘邦平定天下后,第功,萧何为第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旺正直有主见。当长枪军谢再兴叛敌时,他和马云自动脱离谢再兴,归附太祖,抵御外敌,报效国家。
B.叶旺深得朝廷信任。皇上曾任命叶旺为都指挥使,前往镇守军事重地辽阳。
C.叶旺军事才能出众。纳克楚内犯时,他有智有谋,垒冰墙,布沙钉,设陷阱,击溃了纳克楚。
D.叶旺与马云并肩作战,屡立战功。他们一起归附朝廷,一起镇守辽阳重地,一起在柞河设伏打退了纳克楚,遗憾的是马云先逝,而叶旺仍旧坚持留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旺先以兵扼柞河,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城。
(2)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
2020-05-14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