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170938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权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嗽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B.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C.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D.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见意思是接见,“引”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车避匿”的“引”字含义相同。
B.节度指调度指挥。与后来用作历象上据以推算天体运行、季节变化的度数的“节度”含义不同。
C.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夙”与《陈情表》“夙遭闵凶”的“夙”字含义相同。
D.按行意思是巡行巡视,“按”与《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的“按”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并在出兵祁山时委以重任。
B.马谡领兵失误,被张郃打败,失了街亭,蜀军因此失去了前进的依靠,只得返回汉中。
C.司马懿从诸葛亮的使者口中得知诸葛亮事情繁多但吃得少时,便推断他可能会不久人世。
D.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命令杨仪反举旗帜进攻,司马懿只得领军后退,蜀军取得了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
(2)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月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唐太宗)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上悦,乃不点中男。

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践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B.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C.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D.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申,甲为天干,申为地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共组成六十组,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用来纪日。
B.署敕,唐时,皇帝命令,须经宰相签署,政事堂会议通过,在敕字之下,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再送尚书省执行。
C.交中“召而让之”的“让”与《谏逐客书》中“是以太山不让土壤”的“让”含义不同。
D.顿首,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停留一段时间后再举起,为正拜。跪拜礼有稽首、顿首、空首、再拜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奏请皇上给受到突厥侵略的家庭每户赏赐一匹绢,唐太宗认为按人口多少给予赏赐才符合实情。
B.魏徵反对封德彝征召中男入伍的建议,唐太宗非常生气,但他据理力争,他的意见最终被唐太宗采纳。
C.萧瑀认为周武王伐纣、秦灭周朝和六国,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唐太宗不同意他的观点。
D.唐太宗刚毅英武,大臣们觐见时往往举止失措,所以每次有人奏事,唐太宗总是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
(2)荀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5.“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唐太宗李世民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23-08-11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zhèng),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陷东都,遇害,累太尉,谥曰忠懿。憕孙寀(cǎi),元和朝,位至给事中。寀子敬方,文宗朝,诚议大夫。敬方子縠(hú),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

琪即縠之子也,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xī)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xǐ)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赠,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加封官爵称号。《清史稿•岳起传》:“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
B.辟,征召。本指由中央官署征聘某人,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在文中含义则是“授予……官职”。
C.同光,与文中“天复”都是用以纪年的年号,汉武帝以后,帝王“称帝改元”时,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乞骸骨”的意思完全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乃簪缨世胄,出身名门。先祖中有多人曾在朝廷中担任显要官职,有的忠烈垂范,有的功勋卓著。
B.李琪博学多才,堪称文坛俊杰。他十三岁就因辞赋为晋公所知,在晋公偷偷测试他时,其文思才学让晋公大为称赞。
C.李琪擅长作文,当时一些文士的辞赋不能及时表现主题,李琪却能“入句见题”,得到李谿赞赏,李琪因此更加出名。
D.李琪擅长政论,仕途却最终受挫。庄宗欣赏他的奏书言策,任命其为国计使,后又直升辅相,不久因祸起萧墙而停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
(2)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
2018-10-23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C.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伯说,与郑人                           盟:结盟
2.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沛公安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寡人之过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大得多。
2018-11-08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