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7 题号:1710647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造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B.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C.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D.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2.郑和出使过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域,指我国新疆及其以西的地区,与丝绸之路有着重要的联系。
B.赤县,古人习惯把当时中国的中心统治区域称为“赤县”,以示尊崇。
C.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D.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成祖疑心明惠帝逃亡到海外,希望探索他的下落,同时为了向外国炫耀明朝的强大,于是派遣太监郑和出使海外。
B.郑海再次出使锡兰山时,锡兰山国王本想引诱郑和到国内,索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而郑和出其不意趁国内虚空之时攻破了他们的都城。
C.郑和出使苏门答剌国,前伪王子苏干剌怨恨郑和不与自己结成同盟,于是率兵抄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反抗。
D.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间获得了许多宝物,也帮助明朝和海外的多个国家建立起了联系,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3)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5.明朝永乐十四年,明宣德皇帝下有一道诏书,“遣中官郑和等,赍敕及锦绮、纱罗、彩绢等物偕往,赐各国王”。请结合原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得失。
【知识点】 《明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注】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以大学士衔辅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B.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C.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D.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院修撰,官名,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B.洪武,此处为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中”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大多要建元,并以年号纪年。
C.礼部,官署名,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管理国家的礼仪、祭祀、贡举、官吏任免和接待外宾等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D.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叫春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英办事周密。皇上发现石碑上有蒙古人的名字,为避免以后起事端,让王英把石碑击碎,王英不仅击碎石碑,还把石碑沉入河中。
B.王英心地善良。立过功的军队有过失,皇上下令不给他们分配粮食,官军们为此事而哭泣,王英知道这件事情后,上奏替这些人说情。
C.王英颇有才气。王英参与修撰过多部实录,皇上以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的学士来勉励王英,很多人从四面八方前来向他求取铭文碑记。
D.王英正直诚实。王英喜欢规劝别人的过错,当时的朝廷重臣“三杨”都不喜欢他,但所幸他也没有把柄落入这三人的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2)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
5.皇上对王英有不同于其他大臣的信任,这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直接看出?
2021-09-09更新 | 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钟用尚书蹇义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正三品,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选自《明史·况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B.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C.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D.其为政/孅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传,指乘坐驿站的车辆,代表乘坐者有一定级别或受皇帝特殊恩遇。
B.刀笔,形容人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写文章文思敏捷,文笔犀利。
C.丁母忧,指遭逢母亲丧事。“丁忧”两个字之间可以加“父”或“母”。
D.进俸,增加俸禄。“进正三品俸”指虽然官职未升,但领正三品的俸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巧施小计,整顿吏治。他初到任,并不急于出手,而是静观群吏的表演;掌握情况后,召集下属,宣布滑吏的罪恶,采取雷霆手段,一举震慑了群僚。
B.况钟勤政爱民,切实为百姓减负。当时,苏州赋税繁重,朝廷多次下诏削减,他倾力配合巡抚周忱细心筹划,奏请朝廷,免除很多人的军役,减免了大量的赋税。
C.况钟重教爱才,热心推荐真才俊。他非常重视教育,礼待文人儒士,照顾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在对待邹亮一事上,他看穿了匿名者的心思,坚持举荐,不为所动。
D.况钟政绩卓异,历三任苏州知府。他因廉能,受人推荐,首知苏州;守丧期间,因百姓到京城挽留,只得奉旨再任;任期已满,本该调动官职,因百姓请求,遂三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用尚书蹇义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2)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2021-12-30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元珍,字先,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进郎中,亲老归养。起南京职方,厘汰老弱营军,岁省银二万有奇。三十三年京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尽黜政府私人钱梦皋等。大学士沈一贯密为地,诏给事、御史被黜者皆留,且不下察疏。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一贯自秉政以来,比昵憸人 ,丛集奸慝,假至尊之权以售私 ,窃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近见梦皋有疏,每以党加人。从古小人未有不以朋党之说先空善类者。所关治乱安危之机,非细故也。”疏奏,留中。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论察典。而主事庞时雍则直攻一贯欺罔者十,误国者十。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俄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语过激。帝迁怒元珍等皆除其名。然察疏亦下,诸被留者皆自免去。光宗即位 ,起元珍光禄少卿。时辽、沈既没,故赞画主事刘国缙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牒督饷侍郎,令发舟南济。议者欲推为东路巡抚,元珍上疏言:“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杨镐、李如柏丧师,国缙甫为赞画,即奏保二人,欲坐杜松以违制。创议用辽人,冒官帑二十万金募士兵三万,曾不得一卒之用。被劾解官,乃忽拥数万众,欲问道登、莱,窜处内地。万一敌中间谍阑入其间,何以各之?”疏下兵部巡抚议,遂寝。未几,元珍卒官。初,元珍罢归,以讲学为事。表节义,恤鳏寡,行义重于时。

(选自《明史 ·刘元珍传》,有删减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B.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C.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D.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古代常称呼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为伯,兄弟中的排行顺序:伯、仲、叔、季。
B.礼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称,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等事。
C.官帑,我国古代常常用来指国库里的钱财,也可以用来指国库。
D.鳏寡指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老而无子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元珍治军有方 ,仕途稍有波折。任南京职方后 ,他淘汰老弱军士,每年节省两万多两银钱;曾经被皇帝削除名籍,到光宗登位后才被起用为光禄少卿。
B.刘元珍正直敢言,不惧得罪权贵。大学士沈一贯秘密地进行活动,让被贬斥的人留任,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 ,指责他们互相勾结、结党营私。
C.刘元珍关注国事,心系国家安危。他在上书中说,看到钱梦皋呈上奏疏,总是将结党的罪名加在别人身上,以排挤走好人,这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
D.刘元珍表彰节义,颇有操行道义。他在罢职回乡后,以讲学为事业,他表彰具有节操和道义的行为,抚恤鳏寡之人,他的操行和道义在当时被人看重。
2020-03-13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