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报告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 题号:1718358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专题调查。

“每年腊月廿九下午是我和爸爸贴春联的时间,从我记事起到现在,一年都没有落下过。”河北唐山姑娘杜一然(化名)回忆说,北方的冬天很冷,有时她贴春联手都冻木了,但父女俩还是忙得不亦乐乎,浆糊都要刷上好几遍,让春联粘得尽量牢固。

“以前每年除夕夜我都和家人一起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到零点,准时出门放烟花。”来自辽宁沈阳的徐畅说,“近年来空气污染较重,倡导环保,家人守岁后聊聊天就休息了。不过,年前和爸爸妈妈一起大扫除、祭祖是我们家必不可少的事情”。

在北京工作4年的张媛(化名)每年都回家过年。“除夕到家,第二天上午就早早起来和家人一起给亲戚朋友拜年。”张媛介绍,去年她和父母还去逛了逛庙会,“人非常多,特别热闹,还有表演活动”。

调查显示,春节期间,89%的受访者会回家乡过年。贴春联(68.4%)和拜年(52.5%)是人们春节前后参与度最高的两个传统文化活动,其他还有祭祖(44.2%)、守岁(44.3%)、收发压岁钱(42.8%)、扫尘(38.8%)、上香(34.4%)、逛庙会(34%)、放爆竹(32.3%)和撞钟祈福(22.4%)等。

徐畅认为,过年扫尘一方面是为辞旧迎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干干净净迎接来拜年的客人。

“‘新春’佳节嘛,就要迎新纳福。”张媛今年春节打算去庙里上香,祈求新的一年有好的开始。“去年人非常多没能实现,希望今年如愿”。

调查显示,62.1%的受访者近些年对参加春节传统文化活动更有兴趣了,交互分析发现,18—35周岁青年群体的兴趣度(66.8%)明显高于36周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群体(47.8%)。参加春节传统文化活动,60.9%的受访者是为迎喜接福,讨个好彩头,60.4%的受访者是为除旧迎新,增加年味,其他原因还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54.4%),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45.6%),不忘祖训、不忘根本(36.1%),凑热闹(17.1%),固定流程(11.1%),打发时间(10.8%)等。

“我小时候喜欢凑热闹,过年时大街上有扭秧歌就会去看。”杜一然向记者介绍,小时候,春节期间的“扭会”活动是孩子们的一大盼头,能进行一下午,非常热闹,大人们也都出去看,还可以一起聊聊天。“近几年‘扭会’活动少了,我希望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能传承下去,它很有意义”。

张媛对记者说,她外婆居住的地方以前每年都会组织一些较大的春节传统文化活动。“妈妈会特意带我去看。如今我长大了,那里只是偶尔举办这样的活动了。”

调查中,62.6%的受访者希望春节传统文化活动能结合地方特色举办,56.5%的受访者建议年轻人多走出家门体验文化,少喝酒打麻将,51.9%的受访者希望地方政府对此给予一定财政支持,46.8%的受访者认为可鼓励各地联合举办,36.8%的受访者建议培养年轻艺人,传承传统技艺。

“我们要与时俱进,也要传承传统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徐畅认为,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一些年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年轻人应多多重视,多多参与。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18—25周岁的占12.1%,26—35周岁的占63.5%,36周岁及以上的占24.5%。男性占53.8%,女性占46.2%。

(选自2018年02月13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报告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受访者通过参加春节传统文化活动迎喜接福。
B.本次调查中,62.6%的受访者希望春节传统文化活动能结合地方特色举办,同时建议年轻人多走出家门体验文化。
C.“每年腊月廿九下午是我和爸爸贴春联的时间,从我记事起到现在,一年都没有落下过。”杜一然的回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D.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在春节期间回家参加的相关传统文化活动中,放爆竹和撞钟祈福两个选项所占比例最低。
2.下列对报告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联合问卷网在调查受访者参加春节传统文化活动情况时,从人们的参与度、兴趣度以及地方特色等方面作了报告,很有现实意义。
B.调查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两项所占比例较大,说明传统文化已然回归人们的生活中。
C.部分受访者建议,应积极鼓励各地联合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节传统文化活动,此建议意在解决春节活动中的资金问题。
D.徐畅认为,一些年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年轻人应多多重视和参与,从而扎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
3.根据调查报告,从兴趣度着眼说明受访者群体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并简要分析“贴春联”是受访者春节前后参与度最高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的原因。
【知识点】 报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此后召开的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做出相关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深入推进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项目。

目前我国大豆亩产只有约130公斤、玉米约420公斤,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三分之二。而在养殖业,生猪、奶牛、白羽肉鸡等种源不同程度依赖国外。

(摘自于文静、薛钦峰等《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新华社2021年2月21日电)

材料二:

种子是农业的基石,现代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重要品种如果过度依赖进口种子,将导致我国丧失种子的价格主动权和市场话语权。种业的竞争关系到国家、农业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高科技战争。如果国外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确实会影响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握住种业自主权,重在抓好种业创新,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摆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

首先,要加大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建设完善种质资源中、长期库,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登记管理制度,健全资源保护体系、鉴定评价体系和共享利用体系。

再次,理顺科企协作机制,改变育种机制与研发模式。我国尚未形成种质资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组织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政策,打破科研院所和企业界限,加强完善科企紧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组织体系。

(摘自王建《农业芯片要握在自己手里》,《半月谈》2021年3月4日)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李家洋团队发现,当前栽培稻的祖先都是二倍体野生稻,但野生植物按照基因组特征可以分成11类,包括6类二倍体基因组和5类四倍体基因组。其中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具有生物量大、自带杂种优势、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势。但它们同时也具有非驯化特征,无法进行农业生产。

研究团队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阶段的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收集并筛选综合性状最佳的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底盘种质资源;建立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技术体系;品种分子设计与快速化;新型水稻作物推广应用。

目前,这一策略正在变成现实——团队实现了材料收集,攻破了技术瓶颈,成功创制了落粒性降低、芒长变短、株高降低、粒长变长、茎秆变粗、抽穗时间不同程度缩短的各种基因编辑源四倍体野生稻材料。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水稻。李家洋说:这不仅证明我们提出的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高度可行,对未来创制培育新的作物种类也具有重要意义。有评论认为,这一策略为未来应对粮食危机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行策略,开辟了全新的作物育种方向,是该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性进展。若未来四倍体水稻新作物培育成功有望对世界粮食生产带来颠覆性的革命。

(摘自齐芳《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获突破》,《光明日报》2021年2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子既包括农作物种子也包括畜禽等动物种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是今后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
B.种业竞争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种子问题会影响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重要种子品种过度依赖进口,导致我国丧失了种子的市场话语权。
C.与二倍体野生稻相比,异源四倍体野生稻虽然具有非驯化特征,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但具有生物量大、自带杂种优势、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D.实践证明,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可行性很高,有人认为,这一策略开辟了全新的育种方向,且可能对世界粮食生产带来颠覆性的革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大豆、玉米农产品的亩产量仅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三分之二,部分畜禽种源不同程度依赖国外,这些都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B.李家洋团队的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研究是一种种业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的探索,目标是助推国家握住种业自主权,把农业“芯片”握在自己手里。
C.李家洋团队攻破了技术瓶颈,成功创制了落粒性降低、抽穗时间不同程度缩短等各种基因编辑源四倍体野生稻材料,标志该项研究已处于最后阶段。
D.如果进一步出台政策,打破科研院所和企业界限,完善科企合作的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将会更有利于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研究。
3.如何握住种业自主权,强大我国的种子产业?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1-06-03更新 | 1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了2019年6月汽车产销数据。虽然行业整体降幅有所收窄,但是行业产销的整体局面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全国汽车产销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预计今年全年将呈现负增长态势。

今年6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产销量分别完成189.5万辆和205.6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2.5%和7.5%,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3.9和6.8个百分点。1月至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 213.2万辆和1 232.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

“从上半年产销情况来看,汽车产销整体处于低位运行,低于我们年初的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消费动能并未受“价格促销”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仍然持观望态度。

此外,新能源汽车方面,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4万辆和15.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6.3%和80.0%。1月至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和49.6%。

(摘编自《上半年汽车销量同比降12.4%》,《北京日报》2019年7月12日)

材料二:

在全国近百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中,排名前五的城市推广量占据大幅比重。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二、三、四线城市。一方面,一线城市充电设施的配备和售后服务的提供更为完备;另一方面,相同配置下电动汽车的价格明显高于燃油汽车,如果没有大幅补贴,小城市的消费者将难以承受。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车桩比近10︰1,这一比例无法适应整车充电的需求。此外,不少城市的公用充电桩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利用率低下。一边大量用户排队等充电,耗时耗力;一边部分充电桩长时间闲置,无人问津。部分城市的充电桩设置较早,因未能及时得到更新和维护,不少已成为摆设。

具体到技术领域,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差距,特别是动力电池技术。我国电池系统在集成能力、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正是这一技术上的欠缺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频发。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对汽车排放污染的关注正在整个汽车行业内推动汽车行驶动力供给方式的变化。有关燃油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规相继出台,迫使汽车制造商们制造更加高效的动力系统。到2025年,市场所售25%的汽车都将拥有电动发动机,但是大部分汽车的发动机将会是混合模式,其中仍将有95%的汽车的发动机动力来源部分依赖于化石燃料的供给。这也意味着汽车制造商们需要制造出满足新的使用标准的、更高效的内燃机。

为了提高发动机效率,汽车制造商们一直在寻求减少汽车总重量的方法。但是在越来越严格的安全标准之下,汽车生产商们通常只能选择质量更重的汽车配件。随着一些公司开始研究既轻便又坚韧的材料——铝、高强度钢和碳纤维增强塑料,这一矛盾开始得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节能需求将增加汽车配件中铝材和高强度钢材的使用。

物联网改变了我们使用互连的各种设备的方式,互连的汽车也是一样。联网的汽车可以彼此间或与外部世界交流通信,这将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缓解交通压力。它们不仅能给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还会影响保险业等行业。

(摘编自《2025年汽车行业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快速增长,可是汽车产销整体处于低位运行,未能达到年初预期。
B.非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消费者被迫承担高成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低。
C.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多方面技术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安全问题频发,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D.汽车排放污染影响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发动机将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向电动发动机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描述了我国汽车行业近期的产销情况;材料二分析了非一线城市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不高的原因;材料三预测了汽车及汽车行业的未来。
B.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产业整体产销量将呈持续下降趋势,尽管有些商家有降价优惠等活动,但消费者依然持观望态度。
C.未来,汽车制造商不仅需要考虑自己的利润,还需要在遵循新的法规与安全标准的同时,满足环保与节能的需求,生产对环境友好的汽车。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虽然5前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顺应了国际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3.未来的汽车与汽车行业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2020-06-04更新 | 10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儿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

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所以,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两千个左右衣服褴褛而专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这些包身工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本应是天性,然而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每天在死亡线上挣扎,性命都难保,更毫无自尊可言。
B.写穿拷绸衣服的男子快速的连续动作,描写他踢人时用了“虎虎地”这个状语,十分逼真地表现了这个人的凶暴,语言十分简洁,但又形象鲜明。
C.“七尺”“十二尺”“十六七个”,表明了住宿条件的拥挤;“汗臭、粪臭和湿气”说明了环境的恶劣;“打呵欠”说明睡眠严重不足,身体极度疲劳;“蜂窝一般骚动”形象地写出了她们的惊惶恐惧。
D.“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描写了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情形。这两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3.在选文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2023-08-24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