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墨子(约前468-前37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07 题号:17247809
阅读下面文言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人之与人之相,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母羊)之装,韦(熟牛皮)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是故,子墨子言曰: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             贼:偷窃
C.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D.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视人之国若视        颜渊曰:请问
B.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敏于事而慎
D.人与人相爱不相贼        慎终如始,无败事
3.给文(一)中最末段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B.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C.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D.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4.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一)开篇,墨子先说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围绕什么是“害”,什么是“利”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B.文(二)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此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C.文(二)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D.文(一)“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的故事,就是“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得失的最有力的例证。
6.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7.儒家和墨家都主张“爱”但又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兼爱

圣人以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爱其身,不爱人,故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爱人者,此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爱其身,不爱人,故人以利其身前一个“贼”是名词,强盗。后一个“贼”是动词,伤害。
B.圣人以天下为事者也       若此则天下前一个“治”是动词,意思是治理。后一个“治”是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
C.施不孝       恶得不禁而劝爱前一个“恶”是代词,怎么;后一个“恶”是名词,罪恶。
D.不可以不爱人者       荀子《学》两个“劝”都是动词,意思都是鼓励。
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自爱”,“自利”,都是宾语前置;意思是“爱自”,“利自”。
B.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家”“国”分别是古代卿大夫和诸侯的统治区域,与现在“国家”概念相同。
C.本文语言平实易懂,逻辑性强,但是有的段落确实啰嗦。
D.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都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3.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是怎样得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

材料二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故我有杀彼以利我,无杀我以利彼。子墨子曰:子之义将匿邪,意将以告人乎巫马子曰:我何故匿我义?吾将以告人。子墨子曰:然则一人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利己;十人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利己;天下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利己。一人不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说子亦欲杀子,不说子亦欲杀子。

(取材于《墨子·耕柱》)

4.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爱我自身胜过爱我双亲,(因为我)认为更切近我。
B.子之义将匿邪,意将以告人乎?你的这种义,是将隐藏起来?还是将告诉别人?
C.然则一人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利己。既然这样,那么有一个人说出你的主张,这个人就要杀你以利他。
D.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把你当作散布不祥之言的人。
5.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是对有思想的人的尊称,墨家后人为表示对墨子的尊敬,又加一个“子”。
B.墨子的“兼爱”不分等级、不分贵贱,父子、兄弟、君臣之间都应该相爱。
C.巫马子的“爱”有远近亲疏之别,类似于《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
D.墨子担心巫马子的说法会给自己招来祸害,所以劝他不要说出来。
6.结合两段材料和你的阅读积累,简要评价墨子的“兼爱”和巫马子的“爱有差等”。
2023-12-09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兼爱》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天下相爱                                          兼:兼顾,无差等
B.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施不慈                      恶:何,怎么
C.视人身若其身,谁                                   贼:残害,伤害
D.诸侯相攻国者亡有                                   之: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天下兼相爱                                        入前为寿
B.犹有盗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C.犹有大夫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D.恶得不禁恶劝爱                                     某所,母立于兹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②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4.第一段文字在句式上构成了排比,请找出构成排比的共同语,并简要说明表达效果。
2020-09-21更新 | 1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全因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B.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绥/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C.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D.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就是墨子,前一个“子”表敬称,后一个“子”是先生的意思。
B.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就陵阜而居”中指的是“山丘”。
C.台榭: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常用于宫室、宗庙。
D.文采:指错杂艳丽的色彩、刺绣,亦指华美雅丽的词藻、文辞,文中指后者义。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
5.古代圣王之举给你哪些启示?请你用三个否定句或否定短语分别加以概括。
2021-11-18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