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3 题号:17257532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

【宋】辛弃疾

郁孤台【2】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3】,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


注释:【1】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造口一名皂口,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2】郁孤台:唐代地方官李勉在贺兰山上修建了郁孤台,借此遥望皇帝的宫阙。【3】长安:此处代指宋都汴京。【4】鹧鸪:鸟名,啼声凄苦。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将连绵的“清江水”与“行人泪”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南宋人民国破家亡之痛。
B.“望长安”表现了词人虽然对长安城有无限的向往与喜爱,却被重重山峦阻隔。
C.“青山遮不住”一扫围堵封闭之感,“毕竟”一词表现了词人坚强的信念。
D.“愁余”意即“使余愁”,词人借鹧鸪的凄苦啼叫来暗示国事之艰难和自身之愁苦。
2.古代诗歌中常借助鸟鸣声来传达诗人的情感,下列诗句中的鸟鸣声所蕴含的情感与“山深闻鹧鸪”不相似的一项是(     
A.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湘江秋晓》刘道)
B.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韦庄)
C.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赠崔郎中宗之(时谪官金陵)》李白)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3.诗人各种情感的产生,均是受客观外物触发感召的结果。在这首词中,词人借所见山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瓢泉时所作。②锦襜(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③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䩮(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④金仆姑,箭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富有感染力。
B.第三、四句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的战斗场面,“夜娖银胡䩮”正面写义军进兵神速。
C.下片开头二句今昔对照,从忆旧引出叙今,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
D.这首词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
2.清代陈廷焯评价这首词“哀而壮”,有“烈士暮年”之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11-05更新 | 1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楼著意吟赏”与“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两句借“西楼”表达相同情感。
B.“照我满怀冰雪”与“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两句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
C.“物华幽”与“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王勃《滕王阁序》)两句中的“物华”表达不同含义。
D.“谁念英雄老矣”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异曲同工。
2.这首词词境阔大,而词情跌宕起伏,请简要分析。
2022-10-27更新 | 13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据刘克庄《后村诗话》记此诗的本事说:“辛稼轩帅湖南,有小官,山前宣劳,既上功级,未报而辛去,赏格未下。其人来访,辛有诗别之云云。”②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诬蔑,蒙受冤屈。③於菟wú tú:语出《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穀,谓虎於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回忆往事,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颔联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因遭谗言去职,有负部属战功,而感到惭愧。
C.颈联诗人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气惊人。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部属,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尾联化用杜甫诗浑然无迹而同中有异,诸写出所化用的诗句(或篇名),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情感的异同。
2023-09-09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