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高一上期中(自主命题名校)-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 高一 专题练习 2023-09-25 1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岸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婉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2)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3)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以下作品,完成各题。

阮郎归·春思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2.下列关于这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首作品可以收录于《诗余大全》。
B.“南园春半踏青时”交代了创作作品的时间、环境。
C.“花露重,草烟低”描绘出一幅凄冷幽暗的暮春之景。
D.本首作品用语清丽,情思宛转。
3.结合作品,请赏析画线句。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______·送春

刘辰翁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注]①刘辰翁,宋末元初人,此词写于南宋灭亡之后。②指险要之地。
4.本词的词牌是(     
A.破阵子B.满江红C.沁园春D.念奴娇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把春当作自己的朋友,以“汝归欤”设问,紧扣题目“送春”,领起全词。
B.“风雨”与“烟尘”,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与烟雾尘埃,也指政治风雨与战火尘烟。
C.上片结末以“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发问,启人深思,引出下片内容。
D.下片“杨花化白毡”“华清宫”“七宝鞭”等典故,展现了江南“正是令人爱怜”的景象。
6.现代著名学者俞平伯评价此词“语意极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以下宋词,完成各题。

_____________·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选自《陈与义集》)


[注]①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著名诗人。这首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或六年,是时南宋首都已经迁至杭州。作者此时也退居到了青墩镇(今盐城市东北部)僧舍。②二十余年:指二十多年前的时候,北宋宋徽宗政和年间,国家尚且太平无事,后来金兵南下,作者流离逃难。
7.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A.沁园春B.临江仙C.念奴娇D.永遇乐
8.对本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虚实结合,作者登上小阁眺望夜景,追忆当年与豪英饮酒的难忘场景。
B.本词风格疏快明亮,浑然天成,不见刀削斧凿之迹,极具自然而然之妙处。
C.“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包含对国事日颓的沧桑、无奈与恓惶。
D.本词以渔唱结尾,委婉表达词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及归隐志向,以景结情。
9.请结合意象,赏析画线句。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闻 角

[唐] 章孝标

   边秋画角怨金微,半夜对吹惊贼围。

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

馀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


【注】①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表面有彩绘;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②金微:山名,即今阿尔泰山。
10.下列对本诗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羁旅B.咏史C.边塞D.咏物
11.对本诗评价适合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B.雄奇瑰丽C.平实质朴D.深沉悲壮
12.本诗围绕“闻角”展开,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请对这一写法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江送别

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3.这两首诗可被编入下列哪本诗集(       
A.《唐代羁旅诗》B.《初唐四杰诗选》C.《酬唱乐府集》D.《赠别绝句》
14.关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江送别》有趣地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归”、江”,造成一种回环映带的韵致。
B.《秋江送别》前两句通过写与自己处境相同的人,借他人来表达自己的离别伤感。
C.《送柴侍御》化“近”为“远”,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然亦在情理之中。
D.《送柴侍御》的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类似。
15.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山寺怀友人

(唐)刘沧

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16.下列对本诗歌体裁的称呼,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B.律诗C.绝句D.乐府
17.下列点评与本诗歌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     
A.寓情于景物之中B.远景与近景交错
C.对比与衬托并用D.以虚景衬托实景
18.你认为本诗歌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9.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A.古体诗B.近体诗C.曲子词D.歌行体
20.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笔“醉”字,饱含深情,友人已离去,诗人只能借酒浇愁。
B.“橘柚香”具有时令特点,表明送别的季节是在秋天。
C.“江风引雨”,景语即情语,用凄凄风雨来烘托送别时的悲凉心情。
D.“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
21.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划线诗句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此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天南山时所作。
22.本首诗歌从体裁上看是_______诗。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读来韵味势水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B.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接下来四句采用“移步换形”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C.五六句中,“喧”字写溪水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水势湍急,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静”字写溪水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显得娴静、安谧。
D.诗人借青溪这一处瑰丽奇景,描绘其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的特点,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
24.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①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刘桢,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从弟,堂弟。

25.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_______________。
26.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浪漫瑰丽B.遒劲有力C.平易俗白D.清婉秀丽
27.品味“松柏”这一意象,分析诗人是如何借助它抒发情感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弹琴(唐)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琴名。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28.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
29.结合艺术手法的运用,赏析本文描写音乐的妙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李节推九日

宋·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注】①出自《晋书·孟嘉传》:“有风到至,吹嘉帽堕落,嘉不知觉。温使左右勿言,欲现其举止。”孟嘉时为东晋时大将军桓温的参军,在聚会中帽落而依然风度翩翩从容应答,后借以形容才子名士的风雅洒脱、才思敏捷。②石作肠:出自唐代皮日休《桃花赋序》:“宋广平为相,负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观其文有《梅花赋》,清便富丽,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突其为人。”宋广平,指唐玄宋宰相宋璟,封广平郡公。
30.根据诗意,适合填入诗歌标题中的一项是(     
A.夜泊舟B.访野寺C.登南山D.江上行
31.对第二、三联解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生”点明了诗人今日抒怀不只是触景生情,也源于日常的人世。
B.“寒花”即“菊花”,诗人在花开如故的自然规律中表达了人事代谢之感。
C.诗人从头巾下滑的现象上更深切地感受到年华老去,翻转了原典的意思。
D.化用了“石作肠”的典故,暗写自己赋诗之举,主张冷峭的语言风格。
32.赏析尾联作者化用杜甫诗句的效果。
2022-11-30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3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①本词为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所作,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②吹梅笛怨:“梅”是指乐曲《梅花落》,其声哀怨。③次第:转眼之间。④中州:即中原。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1)李清照号_____;这首词从字数看属于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听到吹笛之声,因哀思而觉得春意尚浅。
B.“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三句,写词人因为自己名气高于他人,拒绝了乘坐宝马香车的妇女的邀约。
C.“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三句,写词人少女时代游乐时间多,不过最重视的还是元宵佳节。
D.“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三句,写词人与闺中女伴们一起精心打扮,盛装出游,尽展艳丽之姿。
(3)请结合诗句,分析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题溪山叠翠卷

[明]唐寅

春林通一径,野色此中分。

鹤迹松阴见,泉声竹里闻。

草青经宿雨,山紫带斜曛。

采药知何处,柴门掩白云。

34.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______
35.对本诗语言风格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缠绵委婉B.清新淡雅C.绚丽飘逸D.庄重典雅
36.本作品作为题画诗,哪一联最能突破画面的视觉限制,将无尽的诗意传达出来。请选择一联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青阳度

南朝·佚名

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罦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37.这两首作品,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体诗。
38.对“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对偶B.双关C.白描D.夸张
39.两首作品都写到了“荷花”,但写作用意略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原文进行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筳。


【注】①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②麹(qū)车:酒车。③移封:改换封地。①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⑤一斗一作:“斗酒”。
40.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章”两句与“饮”并无关系,所以可把它看作全诗的引子,与结尾遥相呼应。
B.诗人写汝阳王饮酒的状貌时,抓住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苏晋“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凸显其对美酒的嗜好。
D.诗人为表现李适之的豪兴与酒量,使用比喻与夸张于法,文辞颇有浪漫气息。
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白眼”,与成语“青眼有加”的“青眼”意味相近,表示对美酒的钟情,崔宗之潇洒风流的儒生形象跃然纸上。
B.杜甫咏写人物时,虽然篇幅均等,笔墨匀齐,但摹写传神,各具风采。“八仙”尽显“群像”之美,并无主次之别。
C.从体裁上看,本诗与《琵琶行》同为七言歌行,均是一韵到底的近体律诗,抒情淋漓酣畅,颇有一气呵成之势。
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语气轻快,情绪颇为欢乐,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更见出杜甫诗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
42.班级开展“大唐气韵”主题班会,由同学介绍唐代风流人物。请你结合本诗内容,说明李白与张旭“二仙”特点的异同,并说说杜甫对此“二仙”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饮酒(其七)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yì):通“渑”,沾湿。②掇(duō多):采摘。③英:花。④泛:浮。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4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佳色”不仅指颜色,还表示菊花的姿态与形状的美好。一二句是说秋菊那么可爱,所以我把带着露水的菊花采撷下来了。
B.“远我遗世情”中的“远”字用作动词,有使远离的含义。诗人将菊花“泛”于酒上,自斟自饮,流露出了自己遗世独立的强烈情感。
C.“日入”两句表现了傍晚时分万物消歇、众鸟回巢的一派安宁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D.“啸傲”的“傲”有高傲之意。此句表现了诗人不受世俗纷扰的自信与自得,传递出了诗人内心对追求生命之真的坚定。
44.“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这两句写景中饱含诗人的情感。以下诗句中所用手法与这两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脍炙人口,说说本诗与《饮酒(其七)》在内容和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释:①此词是作者在杭州通判任上与词人张先同游西湖时所作。②芙蕖,荷花的别名。 ③遣谁听,意思是令人不忍卒听。 ④湘灵,湘水女神。
4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头三句交待了此游的天气特点与时间,写出了西湖雨后风清水净、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
B.上片后三句对飞来的白鹭进行了拟人化描写,表现了白鹭情意绵绵、双双飞舞的娉婷姿态。
C.下片先写筝曲哀伤动人,令人不忍卒听;继而想像,仿佛是乘云驾雾下凡的湘水女神在弹奏。
D.全词以优美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览西湖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意境优美,含蓄隽永。
47.“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这首词表现出的是____________的词风。
48.本词作者在聆听弹奏后想见弹奏者,却是“人不见,数峰青”。这样结尾的妙处是什么?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这首诗写于成都,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上年正月,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陕西事。②锦江:江名,在四川。③玉垒,山名,在今四川。④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⑤西山寇盗:指吐蕃。⑥梁甫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4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照应第二句的“万方多难”,警告吐蕃莫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的典故,借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50.(1)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有哪些?
(2)与《登高》相比,简述这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

【宋】辛弃疾

郁孤台【2】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3】,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


注释:【1】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造口一名皂口,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2】郁孤台:唐代地方官李勉在贺兰山上修建了郁孤台,借此遥望皇帝的宫阙。【3】长安:此处代指宋都汴京。【4】鹧鸪:鸟名,啼声凄苦。
5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将连绵的“清江水”与“行人泪”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南宋人民国破家亡之痛。
B.“望长安”表现了词人虽然对长安城有无限的向往与喜爱,却被重重山峦阻隔。
C.“青山遮不住”一扫围堵封闭之感,“毕竟”一词表现了词人坚强的信念。
D.“愁余”意即“使余愁”,词人借鹧鸪的凄苦啼叫来暗示国事之艰难和自身之愁苦。
52.古代诗歌中常借助鸟鸣声来传达诗人的情感,下列诗句中的鸟鸣声所蕴含的情感与“山深闻鹧鸪”不相似的一项是(     
A.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湘江秋晓》刘道)
B.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韦庄)
C.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赠崔郎中宗之(时谪官金陵)》李白)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53.诗人各种情感的产生,均是受客观外物触发感召的结果。在这首词中,词人借所见山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即谢朓,南朝著名诗人。
5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话中有“话”,其深层含意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55.从炼字角度来说,第二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王诜,北宋画家,早年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
5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映照中的“金翠楼台”更显得富丽堂皇。
B.“芙蓉沼”中的“沼”可理解为“沼泽”的意思。
C.“杨柳”与“嫩荷”渲染出了园林的一片春色。
D.“流落”二字写尽作者多年迁谪的辛酸苦楚。
57.“以乐景写哀情”是本词特色之一。下列诗句属于“以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     
A.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B.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C.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8.有人评价本词“清丽幽远”。请结合词句对此观点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九日

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1】,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2】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注释:【1】流霞:美酒名。【2】落帽:用的是东晋孟嘉登龙山,风吹帽落的典故,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59.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天高气爽、山明水绿的绚丽秋景,令人赏心悦目。
B.“携”“酌”“搴”“泛”生动地写出诗人洒脱畅饮、采花赏菊的情景。
C.第七八句写诗人独自登高,面对美景强颜欢笑,抒发了孤独无奈之情。
D.诗尾由写景转为抒情,以歌声收束全篇,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60.下列诗句中“水”的意象,与“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中的“水”意蕴不同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1.这首诗写诗人重阳节登高的所见所感,请结合诗句内容,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古代诗歌阅读
2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古代诗歌阅读
10.65辛弃疾(1140-1207)  即事感怀
2-30.65欧阳修(1007-1072)  思妇闺情
4-60.65写景抒情
7-90.65即事感怀
10-120.65边塞 征戍  炼字、诗眼  语言风格
13-150.65王勃(650-675)  王昌龄(690-756)  赠友送别
16-180.65写景抒情
19-210.65王昌龄(690-756)  赠友送别
22-240.65王维(701-761)  写景抒情
25-270.65赠友送别
28-290.65李白(701-762)
30-320.65写景抒情
330.4李清照(1084-1155)  即事感怀
34-360.65写景抒情
37-390.65李白(701-762)  咏物言志  写景抒情
40-420.65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43-450.65陶渊明(365-427)  写景抒情
46-480.65苏轼(1037-1101)  写景抒情
49-500.65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51-530.65辛弃疾(1140-120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写景抒情
54-550.65李白(701-762)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炼字、诗眼
56-580.65写景抒情
59-610.65李白(701-762)  写景抒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