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17308666

把酒对月歌

唐寅(明)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咏月诗,独尊李白。
B.该诗“我愧”一句,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
C.最后作者讲出了他和李白相同的际遇,纵情山水,饮酒自乐。
D.该诗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和倜傥不羁的风格,酷似李白。
2.此诗因多用俚俗语,尤其是“我”字的反复出现,遭到清代诗词评论家们的讥讽,说这首诗“俗不可耐”。你是不是同意这种说法,请试述理由。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饥示子聿

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①子聿:陆游的小儿子。②强项:刚强,不肯低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示了诗人居住环境恶劣,并夸张地表达出忍饥挨饿已成为常态。
B.颔联“俗”字可见诗人认为志趣不高的庸俗者喜爱的诗,算不上好诗。
C.本诗语言风格朴实自然,多用口语,蕴含真挚的情感,读来亲切可感。
D.本诗表达了诗人因光阴虚度而悔恨,便只能将理想寄托在儿子的身上。
2.尾联以“欲将衣钵付吾儿”一句作为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4-02更新 | 6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这首词当是陆游客居四川时期的作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檐”“蓬窗”表明寓所的简陋,与尾句“况半世、飘然羁旅”相呼应,让全诗浸染于凄然的情感氛围中。
B.“连江风雨”融合了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受,景中含情,表现了诗人人夜时内心的不宁。
C.本词借物抒情,因为诗人心中有羁旅之苦,所以笔下的寓居环境皆着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
D.夜间林莺巢燕很安静,但常有杜宇的啼叫声将诗人从梦中惊醒,夜不能眠,因此生出孤独、漂泊之感。
2.词中说鹃啼“不堪听”,白居易《琵琶行》中则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同是鹃啼引发的情感,两者之间有何不同?各是如何抒情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4-02-23更新 | 7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注】①轧复清:由繁杂到纯净。②湘妃:舜妃娥皇、女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玉指”暗示了弹琴者的美丽;用“愁怨”两字,写出了琴声总体上的哀怨伤感的特征。
B.颔联中的“凉风劲”与“暮雨零”既写出了琴声的激烈与衰微,又与首联中的琴声特征相呼应。
C.颈联用“流泉”表现了琴声从远到近的听觉感受,又用“玄鹤下青冥”表现了琴声缥缈悠远的特点。
D.尾联“堪惆怅”写出了表演结束时大家伤感的心情,“丛兰”“月满庭”写了大家移情景色,摆脱了伤感。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琴声的?请结合诗歌分析。
2022-01-30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