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74009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不悉。

(选自《论盛孝章书》,有删改)


【注】这是孔融写给曹操请求援救其友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曾为吴郡太守,是汉末名士,却遭到孙氏迫害。孔融和盛孝章交谊深厚,于是写了这封论盛孝章的信给曹操,希望曹操驰书于吴,义救盛孝章。但是曹操的信还没有寄出,盛孝章已为孙权所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B.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C.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D.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稽,古地名。《滕王阁序》中有“目吴会于云间”,一说“会”读kuài,东汉分会稽郡为吴郡、会稽郡二郡,合称吴会。
B.“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与“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C.“昭王筑台以尊郭隗”与“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两句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
D.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如《出师表》《陈情表》。不悉,旧时书信结尾处的套语,犹言不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接着描述了盛孝章岌岌可危的艰难处境。
B.第二段开头作者援引齐桓公的典故,是想以曹操比齐桓公,鼓励曹操招纳贤才、匡复汉室。
C.第三段列举了许多历史典故,目的是让曹操知道营救盛孝章可以让天下人才归附他。
D.本文叙述紧凑、文字凝练,从交友之道和为国求贤两方面来打动对方,措辞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厉法禁

苏轼

昔者圣人制为刑赏,知天下之乐乎赏而畏乎刑也,是故施其所乐者,自下而上。民有一介之善,不终朝而赏随之,是以下之为善者,足以知其无有不赏也。施其所畏者,自上而下。公卿大臣有毫发之罪,不终朝而罚随之,是以上之为不善者,亦足以知其无有不罚也。《诗》曰:“刚亦不吐,柔亦不茹。”夫天下之所谓权豪贵显而难令者,此乃圣人之所借以天下也。舜诛四凶而天下服,何也?此四族者,天下之大族也。夫惟圣人为能击天下之大族,以服小民之心,故其刑罚至于而不用。

周之衰也,商鞅、韩非峻刑酷法,以督责天下。然其所以为得者,用法始于贵戚大臣,而后及于疏贱,故能以其国霸。由此观之,商鞅、韩非之刑法,非舜之刑,而所以用刑者,舜之术也。后之庸人,不深原其本末,而猥以舜之用刑之术,与商鞅、韩非同类而弃之。法禁之不行,奸宄之不止,由此其故也。

今州县之吏,受赇而鬻狱,其罪至于除名,而其官不足以赎,则至于婴木索,受笞棰,此亦天下之至辱也。今夫大吏之为不善,非特簿书米盐出入之间也,其位愈尊,则其所害愈大;其权愈重,则其下愈不敢言。幸而有不畏强御之士,出力而排之,又幸而不为上下之抑,以遂成其罪,则其官之所减者,至于罚金,盖无几矣。夫过恶暴著于天下,而罚不伤其毫毛。用法如此,宜其天下之不心服也。用法而不服其心,虽刀锯斧铖,犹将有所不避,而况于木索、笞棰哉!

方今法令至繁,观其所以堤防之具,一举足且入其中,而大吏犯之,不至于可畏,其故何也?天下之议者曰:古者之制,“刑不上大夫”,大臣不可以法加也。嗟夫!“刑不上大夫”者,岂曰大夫以上有罪不刑欤?古之人君,责其公卿大臣至重,而待其士庶人至轻也。责之至重,故其所以约束之者愈宽;待之至轻,故其所堤防之者甚密。是故约束愈宽,而大臣益以畏法,何者?其心以为人君之不我疑而不忍欺也。故夫大夫以上有罪,不从讯鞫论报,如士庶人之法。斯以为“刑不上大夫”而已矣。

夫律,有罪而得以首免者,所以开盗贼小人自新之途。而今之卿大夫有罪亦得以首免,是以盗贼小人待之欤?天下惟其无罪也,是以罚不可得而加。如知其有罪而特免其罚则何以令天下今夫大臣有不法或者既已举之而诏曰勿推此何为者也圣人为天下岂容有此暧昧而不决?故曰:厉法禁自大臣始,小臣不犯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乃圣人之所借以天下也       徇:徇私,曲从
B.故其刑罚至于而不用             措:搁置、放置
C.其罪至于除名                           除名:开除官籍
D.夫过恶暴著于天下                  暴著:显露,昭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幸而不为上下之             夜则以兵围寓舍
B.岂曰大夫以上有罪不刑欤       古者富贵名摩灭者
C.不从讯鞫论报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D.小臣不犯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帝执政时果断铲除四户为恶多端的豪强望族,树立了法治的权威,使民心臣服,由此赢得天下的清明。
B.苏轼借用商鞅、韩非以法督责天下而称霸的事例,意在告诫统治者对于高官显宦不当网开一面而上下有别。
C.文章有破有立,作者批驳“刑不上大夫”的错误理解,又阐明自己的看法:责重约宽使其畏法而免于犯罪。
D.作者援古证今,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有理有据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厉法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如 知 其 有 罪 而 特 免 其 罚 则 何 以 令 天 下 今 夫 大 臣 有 不 法 或 者 既 已 举 之 而 诏 曰 勿 推 此 何 为 者 也 圣 人 为 天 下 岂 容 有 此 暧 昧 而 不 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后之庸人,不深原其本末,而猥以舜之用刑之术,与商鞅、韩非同类而弃之。
(2)是故约束愈宽,而大臣益以畏法,何者?其心以为人君之不我疑而不忍欺也。
2021-03-29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草野之无者欤                               闻:听闻,听说
B.而仆之                                                  抶:笞打,鞭打
C.诛五人                                                  按:追究,查办
D.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
2.下列语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去今之墓而葬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耳矣B.激于义而死者也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D.吴之民方痛心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从五人的死与葬落笔,突出死与葬之不同时,缘此作者宕开一笔,于叙述时带出议论,涉笔成理,突出五人的死出类拔萃,非比寻常。
B.选文第二节详尽叙述了苏州人民的抗暴斗争,既写出了百姓的正义凛然、立场鲜明,也写尽了阉党对百姓的残酷镇压和仓皇四散之丑态。
C.碑记前文虽提及五人,但并未说出其姓名,直到五人遇害才一一列举姓名,显得郑重其事,不仅呼应了文题,也强调了群众正义的力量。
D.从选文来看,作者集中笔墨于五人的死与葬,对五人的其他事项一概略而不谈,叙写的重点非常突出,显现出他选材详略合宜的匠心。
2021-01-12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房宫赋

杜牧

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②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一旦不能有,输来             而问客曰:“何为然也”
B.后人哀之不鉴之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辞楼下殿,辇来                 月出东山之上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耳得之而为声,遇而成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的本义与“室”同,上古时代,就是一般住宅,无贵贱之分。但“宫”与“室”所指范围有广狭之分,“宫”指整所房子包括院墙,“室”指房屋内部。
B.,“赋”是古代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铺叙夸张,讲究文采,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韵散结合,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自己的思想。
C.四海,古人曾认为九州大地的周围全是海,因此“四海”指天下,指世界各地。
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山兀,阿房出。”极写修阿房宫工程浩大。一“兀”一“出”,一因一果,亦是一苦一乐。
B.“五步”“十步”极写楼阁众多,“廊腰”“檐牙”极写姿态生动,“各抱”“勾心”极写布局精巧。
C.“几世几年”,写时间之久,“剽掠”写搜刮之厉,“收藏”“经营”“精英”写物品之美,“倚叠如山”写搜刮之多。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四个短语,每个短语中一贵一贱,用这样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弃掷逦迤”,揭露了“六国之人”荒淫奢侈、挥金如土的罪恶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18-01-24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