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1749045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
B.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
C.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
D.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古代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对特定的日子又特定的称呼,类似的称呼还有,“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水利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C.漕运,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D.“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
②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5.邵宝为人至孝的表现有哪些?
【知识点】 《明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忠,字荩臣,嘉兴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景泰中,由郎中迁广东副使。按行高州,谋报贼携男女数百剽村落。忠曰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戒诸将毋安杀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从征泷水瑶有功,增俸一秩。洮、岷羌叛,忠疏言:“羌志在劫掠,尽诛则伤仁,遽抚则不威,请听臣便宜从事。”报可。乃发兵据险,扬声进讨,众尽降。西安水泉卤不可饮,为开龙首渠及皂河,引水入城。又疏郑、白二渠,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田七万余顷,民祠祀之。陕西数苦兵,成化元年上言:“三边大将遇敌逗留,虽云才怯,亦由权轻。士卒畏敌不畏将,是以战无成功,宜许以军法从事。庙堂举将才,逾年不闻有一人应诏。陕西风土强劲,古多名将,岂无其人?但格于不能答策耳。帝善其言,而所司守故事不能用。四年,满俊反。都指挥邢端等御之,败绩。不再月,众至二万,关中震动。乃命忠总督军务,与监督军务太监刘祥、总兵官都督刘玉帅京营及陕西四镇兵讨之。师未行,而巡抚陈价等先以兵三万进讨,复大败。忠遂与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分军七道,抵石城下,与战,斩获多。汪直开西ㄏ,恣横,忠屡遭侮不能堪。会大学士商辂等劾直,忠亦倡九卿劾之。奏留中,而西厂遂罢,直深恨之。未几,西厂复设,直以昊绶为腹心,绶挟前憾,伺忠益急。诏法司会锦衣卫廷鞫,忠抗辩不少屈。然众知出直意,无敢为之白者,竟斥为民。直败,复官,致仕。家居二十六年,至弘治十五年乃卒,年八十二。赠太子太保,谥襄毅。

(选自《明史·项忠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戒诸将毋妄杀/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
B.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戒诸将毋妄杀/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
C.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戒诸将毋妄杀/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
D.贼无携家理/必被掠良民也/戒诸将毋妄杀/已/讯所俘获/果然/尽释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外郎,官名,明代沿用前代的制度,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的正、副主官。
B.庙堂,指代“朝廷”,本文与《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中的“庙堂”意思相同。
C.答策,指各级政府选拔人才时,提出当时政治、经济问题,要求应选者作出对答。
D.西厂,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负责侦缉和刑狱的特务机构,由宦官直接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忠用兵慎重,力求避免滥杀。洮州、岷州羌人反叛,他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后,采用不战而屈之兵的战术,促使叛乱羌人全部投降,从而避免了滥杀。
B.项忠为民着想,深受百姓尊崇。为解决西安饮用水问题,项忠开渠引水;又疏通郑、白两条渠河来解决泾阳等五县农田灌溉问题,百姓为此建祠祭祀。
C.项忠善于建言,屡次建立战功。他提出了化解陕西苦于兵事之策,但最终因皇帝的因循守旧而未被采纳;他在出征泷水瑶和平定满俊叛乱都建有战功。
D.项忠遭受侮辱,受审抗辩不屈。项忠不堪汪直的侮辱,抓住时机发动九卿弹劾汪直;后来遭汪直及其同党的报复而受审,但项忠大声争辩,毫不屈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羌志在劫掠,尽诛则伤仁,遽抚则不威,请听臣便宜从事。
(2)未几,西厂复设,直以吴绶为腹心,绶挟前憾,伺忠益急。
2020-04-26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日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日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总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炮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法等。
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张居正年少时才华过人,巡抚顾磷赏识他;徐阶等人器重他;张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慈圣太后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张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甚至抢劫府库,张居正下令捕获的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供应边防和海防用的钱粮达到一定数额的,张居正主张立即斩首,并追捕其家属。
C.张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区。国库银两多被调入宫中使用,张居正劝谏皇帝量人为出,节省无谓的开支,皇帝没有答复;他请求救济受灾地区,建议节省宫中用度,皇帝没有采纳。
D.张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张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谕”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财物作医药费;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5.张居正作为少有的治世能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他为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0-08-13更新 | 1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大章举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父丧除,值朝中朋党角立,正士日摧。大章慨然曰:“昔贾彪不入‘顾’‘厨’之目,卒西行以解其难。余向与东林疏,可以彪自况也。”乃入都,补国子博士。尚书王纪令署山东司事。司辖辇毂,最难任。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绝无左验者二百余人,所司莫敢谳,多徙官去,囚未死者仅四之一。大章言于纪曰:“以一身易五十人命且甘之,矧一官乎!”即日会谳,系三人,余悉移大理释放。纪大嗟服。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年辟死狱中。

魏忠贤欲借刘一𪩘株累刘一燝,大章力辨其非,忠贤大恨。熊廷弼、王化贞之下吏也,法司诸属二十八人共谳,多有议宽廷弼者。大章因援“议能”、“议劳”例,言化贞宜诛,廷弼宜论戍。然二人卒坐死。会王纪劾罢徐大化,又疏刺客氏。其党疑纪疏出大章手,恨之。大化令所亲御史杨维垣讦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大章疏辨。维垣四疏力攻,言纳廷弼贿四万,且列其鬻狱数事,反覆诋讦不休。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帝以大章渎辨,稍夺其俸,大章遂引归。

五年起官。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已起大理丞,与维垣为忠贤鹰犬,因假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镇抚拷掠,坐赃四万。乃移大章刑部狱,由是涟等惨死状外人始闻。仍移大章镇抚。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与大韶诀,趣和药饮之,不死,投缳而卒。崇祯初,赠太仆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裕愍。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B.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C.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D.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中试者被称为进士。
B.东林,即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
C.起官,指被罢免、退职回家居住的官吏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朝廷重新起用。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顾大章坚持信念,正直无畏。顾大章立志向贾彪学习,坚持不参与党争;勇于担任山东司事一职,管理最难治理的京城。
B.顾大章不畏困难,秉公论事。顾大章不怕丢官,秉公处理没有证据而被抓的人,最终只囚禁了三人,其余都由大理寺释放。
C.顾大章不畏强权,力抗阉党。顾大章因极力指摘魏忠贤的错误遭到怨恨,所以被杨维垣上疏攻击,顾大章上疏进行辩解。
D.顾大章义不受辱,舍生取义。顾大章在受诬再次被移交镇抚司大狱时,宁死亦不受辱,先是喝药未死,后自缢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佟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
(2)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
5.由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政治黑暗?请简要概括。
2020-10-22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