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孟浩然(689-74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7 题号:175515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 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B.第一联先声夺人,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写“鸣弦辍弹”,巧妙地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
C.第二联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第三联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2.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唐代〕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②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③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喧闹的人们,暗含诗人内心的孤独。
B.诗歌的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C.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D.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前四句。
2023-06-17更新 | 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同。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2.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哀婉悲凉B.凄楚含蓄C.清幽质朴D.飘逸旷达
3.请结合全诗内容对尾联加以赏析。
2020-11-18更新 | 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2020-02-17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