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757000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④“剑歌”:指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浩大空洞,苍凉萧索。这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
B.“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鹓鸾”栖枳棘,“燕雀”巢梧桐,各得其所,诗人用反衬的手法诉说黑暗的现实:君子失意,小人得志。
D.结尾诗人唱着陶潜的《归去来兮辞》辞官而去,学冯谖,弹剑高歌,感叹世道艰难。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概括。
【知识点】 李白(701-762)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匡山①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①匡山:指四川彭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B.“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
D.本诗叙事娓娓,抒情款款,于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中体现着作者远大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
(2)简要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
(3)有人认为,这首诗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文,试作分析。
2023-09-26更新 | 24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峰高耸,绿壁摩天,雍尊师隐居之地高远非凡,远离尘嚣,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
B.颔联从视觉和听觉上分别书写了行寻的艰难和听泉的沁心,再现了寻者的举止情态。
C.颈联色彩丰富,青牛、白鹤巧妙点缀,优美静谧的环境暗寓了诗人想要成仙的心情。
D.全诗格调浪漫飘逸,笔法细腻而娴熟,再现了李白洒脱矫健、豪爽多情的神态风姿。
2.诗歌尾联“清幽隽永,韵致悠然”,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6-06更新 | 25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这两首诗描写场面有怎样的不同?
(3)有人认为《秋歌》末二句显得多余,将此删去“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该说法?简述理由。
名句名篇默写
2017-05-15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