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题型:小阅读-课外 难度:0.4 引用次数:89 题号:1759618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晓至湖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内 | 较难 (0.4)
【推荐1】下面是这首诗的结构思维导图,请将图中空缺处填写完整。

2024-01-03更新 | 21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②楚客,指贾谊。③袍,官袍。④烟霄,喻显赫地位。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2022-04-21更新 | 71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较难 (0.4)
【推荐3】第一段中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矛盾?
2019-11-22更新 | 1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