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9 题号:176036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理想夙愿,而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连接为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既体现为国家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国防实力强等“硬实力”方面的“富强”,又体现为国民素质高、民族凝聚力强、文化创新力强、国际影响力强等“软实力”方面的“富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民族振兴。民族振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今天强调实现民族振兴,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远大追求。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人民幸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最根本的是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新时代,为14亿多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提炼出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道路决定命运,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从此出发,上升至国家、民族层面,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实现条件,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动员令。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从三个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维度明确了中国梦的内涵。从国家层面讲,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民族层面讲,就是要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从人民层面讲,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就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实现力量以及所惠及的对象。

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奋斗目标,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也是个人之梦;既是长远之梦,也是近期之梦;既是宏大抱负之梦,也是温馨康乐之梦。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在中国梦感召下迸发出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伟大的时代需要以梦想作为灯塔,需要以梦想作为激励所有人一起奋斗的目标。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目标,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越来越清晰。

(摘编自《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梦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
B.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不断增强的民族精神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民族的梦想出发,兼顾个人的理想、追求和梦想,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
D.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也是个人之梦;既管长远,也顾及近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才能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联系起来,让各方成为命运共同体。
B.在不同时期,民族振兴的内涵不同。如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中国梦是我们现实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民族复兴之梦,这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和实现力量。
D.中国梦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灯塔,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也开始清晰,即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梦概念内涵的范畴的一项是(     
A.国民素质高,民族凝聚力强,国际影响力强。B.既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也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远大追求。D.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实现更大的开放。
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梦,在内容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由于传统工业化模式建立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高碳排放”的基础之上,节能减排意味着减少投入或增加成本,所以节能减排一直被视为负担,绿色发展也被视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承受的“奢侈品”。

实际上,传统发展模式的成本非常高,包括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福祉损失、机会成本。只不过,这些成本很多都没有反映在商品的成本中。如果算总账,绿色发展反而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发展模式。

碳中和不只是简单的化石能源替代和节能减排的事情,而是要彻底改变工业革命后建立的发展模式,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目前,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新的绿色发展时代的来临。

中央第九次财经委会议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指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极其重要。

“双碳”目标不只是单纯的减排问题,更是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型问题,是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转变的问题。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建立的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因此,要想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就必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转变发展方式。

将“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框架,有利于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双碳”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整体推进,发挥各部门协同效应。如果只是将其当作单纯的环保来对待,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要避免“双碳”目标方向走偏。减排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维度,如果只是解决高碳排放问题,而不同时下大力气解决高资源消耗、高生态环境足迹(指生产消耗品、吸纳废弃物并使之无害化而必须具备的肥沃土地及海域面积)等问题,那么可持续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因此,必须在生态文明整体框架下推进“双碳”目标,才能确保“双碳”目标同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

(摘编自黄海珊《社科院张永生:广东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材料二:

作为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双碳”目标将大幅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在煤炭消耗量较大的阶段,实施低碳转型可使我国在能效方面获益更多,更绿色和高效的能源可以保障能源的供需安全和环境安全。因此,低碳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是并行不悖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重新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若只讲“富煤、缺油、少气”,不能准确描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这将是一个影响我国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实现能源低碳转型,我们的资源基础丰厚。

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既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区原则”和基于发展阶段的原则,又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但同时,实现目标需要克服巨大困难,其中包括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以及对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惯性比较大等问题。因此,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政策性很强,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既要防止“一刀切”和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的落后和无效投资。而且,碳达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而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使碳强度逐步降低的实现达峰,是瞄准碳中和的达峰。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碳中和要开创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

(摘编自朱妍《杜祥琬院士: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克服巨大困难》)

1.下列对“‘双碳’目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碳’目标”是我国提出的碳排放目标,即我国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达到中和。
B.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由各方面、各部门整体协同推进,因此中国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C.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解决高碳排放问题,还要下大力气解决高资源消耗、高生态环境足迹等问题。
D.提出“‘双碳’目标”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实现“‘双碳’目标”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工业化模式主要依赖化石能源,资源消耗高,对环境破坏严重,碳排放量大,但这种模式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B.在计算商品成本时,没有考虑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等,因此有人误认为绿色发展比传统发展模式的成本高。
C.从传统工业时代进入绿色发展时代,并不是要寻求化石能源替代品,也不需要节能减排,关键是彻底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D.我国能源资源确实存在“富煤、缺油、少气”的情况,但可以开发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构建起新型电力体系。
3.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将给哪些企业带来发展机遇?请结合材料分析。
2021-12-28更新 | 3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当前,疫情对各消费行业冲击的时间跨度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逐步发生改变。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网络平台正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售。直播已成为电商平台的新赛道,除了淘宝、快手和抖音,京东、苏宁易购等也迅速投身于直播带货中。参与主体越来越多,供应链也变得日益完善,在专业的组货、仓储管理、配送团队配合下,消费者最快一天就能收到货。

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疫情之下,直播甚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众多房企都在直播间开展“云卖房”,一些购物中心的手表、珠宝、服饰、化妆品商家都开通了直播间,有的商家销量因此飙升数倍。一些地方政府正着手推动直播电商与专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

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线上直播销售正步入常态化并形成新趋势。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的直播带货,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衣食住行娱乐等行业看到了新机遇。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取材于樊大彧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今年春天,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直播购物成为新的网络消费趋势,催生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直播经济”,为带动居民消费、活跃因疫情遇冷的消费市场增添了动能。

火爆的“直播经济”,是供给侧主动应变、善于经营的生动体现。如果说此前“直播带货”存在于一些敢于“尝鲜”、敢于“试水”的电商和网络达人中,而经此一疫,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将直播间作为线上销售的重要“窗口”,不仅开设起来,还有所创新。在淘宝,两家颇有名气的园艺电商强强联合、互串直播间,吸引了数十万人围观、抢货,实现了双赢,某知名日用品品牌甚至还开通了来自日本总部的直播……小小直播间里,表面涌动的是火爆的人气和骄人的业绩,背后却是商家基于追求利润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大胆尝试和用心经营。

火爆的“直播经济”,是需求侧消费升级、求新求好的典型反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个性化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传统”的网络销售是以图片或小视频再配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商品,其中不乏美化的因素,尤其一些不良商家甚至会销售假冒伪劣的商品,这就会给消费者带去“卖家秀”与“买家秀”的反差。直播购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商家直播售卖的商品,要么是主播或模特现场展示,要么是所拍即所得、对版发货,对买家而言,这种消费体验更真切、更值得信任。可以说,小小直播间不仅能帮助消费者体验到新鲜的消费模式,还有助于他们选择到高质量、符合自身喜好的商品。

火爆的“直播经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巨大的活力与潜力。疫情的突袭,让很多人将购物渠道转到了网上,这给电商直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据淘宝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该平台新开直播的商家数环比增长719%,每天大约有3万新的直播商家入驻,直播商家的订单总量平均每周以20%的速度增长,成交金额跟去年同期相比翻倍。从导购到厨师,从企业高管到地方领导,人人皆可为主播;从服装企业到苗木基地,从博物馆到旅游景区,处处皆可进行直播……小小直播间里,不仅涌动着消费者对购物、美食、旅游的向往,还蕴藏着中国14亿人口大市场的消费活力和消费潜力。

如果说直播间是商家的一扇窗口,那“直播经济”就是中国经济的一扇窗口。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这种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它抑制不了14亿人民正常的消费需求,也牵绊不住中国向前发展的脚步。只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化危为机、积极引导,就一定能抓住一个个类似“直播经济”的机遇期,将“风口”变为趋势,将“直播间”的活力、潜力转化为中国经济大海般的实力与定力。

(取材于方正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日前,中消协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从直播电商购物流程中的宣传、直播、商品、支付方式、物流、售后等各节点满意度来看,消费者满意程度最高的是支付环节,为79.1分;满意程度最低的是宣传环节,为64.7分。受访消费者对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用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问题意见较多。

随着直播电商的不断增多,行业市场也逐渐鱼龙混杂。售卖假货、虚假宣传、刷单乱象、引导交易、维权困难等层出不穷。专家提醒,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反噬,对直播带货行业而言更是如此。平台的多元化给直播带货提供了更多可能,但也加大了电商直播行业的管理难度。专家指出,规范直播带货,重点是规范商品。对直播售卖的产品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避免“线下卖不出的线上卖”,通过加强日常监管、消费者投诉受理等,杜绝有安全隐患、假冒伪劣、质量不达标的商品进入直播清单。直播带货要以质量取胜,直播平台要始终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供应链、流通链等全链条进一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业态不少销售的是农特产品,面临着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和农产品供应链水平仍较为落后的瓶颈制约。由于农产品的包装、冷链、物流、仓储条件不足,不少产品在快递途中影响了保鲜和配送,产生了售后问题。”

(取材于李慧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传统网购,直播带货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缩短生产运输与收货的时间。
B.依托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直播带货正吸引更多企业、平台以及公众人物的参与。
C.直播带货不仅可启动某些企业的复工,还可助推“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模式的建立。
D.直播带货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给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提供了新机遇。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中国经济的实力与定力源源不断催生出直播带货与直播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B.供给侧的主动应变与经营促进了需求侧消费的升级,二者合力催生直播经济的发展。
C.消费者对直播带货中支付、物流、售后、直播、宣传等环节的满意度依次呈下降趋势。
D.直播带货从产品到宣传,从准入制度制定到产品售后管理等都存在不少漏洞。
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成为一种流量变现的新途径。
B.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售楼,从直播卖车到直播卖飞机,直播销售的边界不断扩大,线上消费的火热可谓顺势而成。
C.行业的粗放发展以及监管的缺位,使得直播带货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权益屡受侵害,主播带货“翻车”现象时有发生。
D.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2020年直播用户规模将达5.24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5.三峡库区有很多著名的水果,如果你帮助策划“直播带货”某种水果,请依据以上材料提出开展这一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22-06-05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革命文物,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向全社会征集革命文物史料,是科学保护的基础条件,是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强对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做好馆藏革命文物的认定、定级、建账和建档工作,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对外展示的革命文物,往往需要精细整理与修复。要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着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复,让革命文物再现历史原貌,切实把红色资源传承好,更好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文化传承发展。

革命文物记录着革命历史事件,记录着革命人物的生平,记录着革命历史故事,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力量源泉。强化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需要进一步深化革命文物的研究和阐释工作,不断提升革命文物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一件件革命文物有血有肉、有神有魂,不仅展现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更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与使命担当。这就要求我们用好用活革命文物,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展陈大纲、实物说明、讲解内容,不仅要见物、见景,更要见人、见思想、见精神,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声情并茂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人民群众从这些饱含温度的故事中获得思想感悟和精神洗礼,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

革命文物以无声的形式讲述着“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发挥好革命文物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就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改革创新,让革命文物在人民群众中“热”起来。例如,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编纂出版系列革命文物知识读本;用好多媒体资源,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运用市场机制开发更多文化创意产品;等等。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拓展利用途径,在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拓展社会教育覆盖面。

(摘编自李君、乔霖《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让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材料二:

保护是革命文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全国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做出了显著成果。现有3.6万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在我国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超百万件(套)国有馆藏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历史见证。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陆续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分两批公布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23个省级文物部门设立革命文物处,革命文物家底丰厚,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队伍壮大。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每一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更好的保护,才有更好的传承,而保护的成果最终要惠及人民。2021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北大红楼旧址、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址旧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一批革命遗址重新修缮开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感悟初心使命,人民群众崇敬英雄、体验感怀的“大学校”。革命文物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中,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增强弘扬革命传统的自觉性、主动性。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在守正创新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全面展示党的百年奋斗和伟大精神,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用心用情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许多革命旧址通过实施活化利用提升工程,使珍存的旧址会说话、陈列的文物会发声,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北京市充分运用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和各类纪念设施,就近就便开展体验教学、主题党日等活动,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北京市西城区通过盘活老胡同等资源打造立体博物馆、开展“骑寻红色地标”活动等,还通过组织专题展览、主题讲座、沉浸式演出等多种活动,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革命教育的重要课堂。北京市目前拥有的市级及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达到206家。其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2家,红色文化类教育基地60余家,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激发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应注重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建设、旅游提质相结合,与乡村振兴、老区发展相结合,与惠及民生、增进福祉相结合。湘鄂赣、鄂豫皖、闽西等革命老区整合红色资源,激发内生动力与活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珍贵的革命文物与游客“面对面”。

许多地方借助互联网化技术,以互联网的手段降低公众参与的门槛,以有利于被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的形式对革命文物进行展示,使其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

(摘编自《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对于宣传革命文化、教育广大群众具有重要作用。
B.在利用革命文物展开宣传教育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采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
C.北大红楼旧址、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址旧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都是惠及人民的“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D.北京市对革命旧址进行修缮,并将其改造成党史教室,选用革命史料作为教材,面向干部群众开展党史教育活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物蕴藏着丰富的革命故事,但很多革命故事已湮没于历史之中,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努力挖掘。
B.革命文物众多,有些收藏于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有些则散落于民间,因此有必要向社会征集革命文物。
C.我国各地方已经公布了所有的革命文物名录,这为进一步利用革命文物、开展相关革命文化教育活动打好了基础。
D.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发红色旅游,让越来越多的革命文物走近游客。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论据的一项是(       
A.长征文化线路数字化展示体验及教育传播试点项目,利用5G、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使人们获得对革命文物的沉浸式体验。
B.敦煌研究院着力打造网上莫高窟,上线“云游敦煌”小程序,推出“飞天专线”虚拟游览线路……让游客在云端就能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瑰宝。
C.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52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主题线路,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导览图”。
D.《1921》《红船》《信仰者》《我的父亲焦裕禄》等众多红色电影中复原了很多革命文物,让观众能清晰地观看到红色文物。
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革命文物,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材料一的文章标题中“让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3-12-02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