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1762073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嘿:通“默”,沉默。②呴籍:脚踏地跳跃的样子。③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B.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C.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D.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几据杖”的“冯”,与《赤壁赋》中“冯虚御风”的“冯”含义不同。
B.“徒隶之人”即奴隶一类的人,与《过秦论》中“氓隶之人”的含义相同。
C.期年,即满一年。“期”,指时间周而复始,如一周年、一满月或一整日。
D.宗庙,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古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等级森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介绍燕昭王即位的背景,燕昭王知道燕国遭受战乱,势单力薄,为招贤纳士,就拜郭隗为师,求教报仇之道。
B.郭隗首先指出不同的君主对待贤士的态度不同,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指出燕昭王应如何招揽天下的有才之士。
C.郭隗向燕昭王讲述涓人花五百金为国君买千里马马首的故事,意在告诉燕昭王求贤就要采取实际行动,向外表明诚意。
D.燕昭王听了郭隗的话深受启发,立即付诸行动,广纳贤士,经过多年发展,实力大增,终于攻破齐国,报仇雪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5.郭隗向燕王提建议,为增强说服力采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预,字叔宁,十二而孤,少好学,有文章。余姚风俗,各有朋党,宗人共荐预为县功曹,欲使沙汰秽浊、预书与其从叔父曰:“近或闻诸君预入寺,便应委质,则当亲事,不得徒已。然预下愚,过有所怀。邪党互瞻,异同蜂至,一旦跌,众鼓交鸣。毫厘之失,差以千里,此古人之炯戒,而预所大恐也。卒如预言,未半年,遂见斥退。

太守庾琛命为主簿,预上记陈时政所失,曰:“自顷长吏轻多去来,交错道路,受迎者惟恐船马之不多,见送者惟恨吏卒之常少。穷奢竭费谓之忠义,省烦从简呼为薄俗。愚谓宜勒属县,若令、尉先去官者,人船吏侍皆具条列,到当依法减省,使公私允当。”琛善之。太守纪瞻到,预复为主簿,转功曹史。察孝廉不行。遭母忧,服竟,除佐著作郎。

太兴二年,大旱,诏求说言直谏之士,预上书谏曰:大晋受命,于今五十余载。自元康以来,王德始阙,戎瞿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未有若兹者也。预以寇贼未平,当须良将,又上疏曰:“臣闻承平之世,其教先文,拔乱之运,非武不克。愿陛下诏之群公,博举于众。若当局之才必允其任则宜奖厉使不顾命旁料冗猥或有可者厚加宠待足令忘身咸和初,夏旱,诏众官各陈致雨之意。预议曰:臣闻天道贵信,地道贵诚。诚信者,盖二仪所以生植万物,人君所以保乂黎蒸。”

好经史,憎疾玄虚,其论阮籍裸袒,比之伊川被发,所以胡虏遍于中国,以为过衰周之时。从平王含,赐爵西乡侯。苏峻作乱,预先假归家,太守王舒请为谐议参军。峻平,进爵平康县侯。以年老归,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虞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当/局之才必允其任/则宜奖厉/使不顾命/旁料冗猥或有可者/厚加宠/待足/令忘身
B.若当/局之才必允其任则宜/奖厉使不顾命旁料/冗猥或有可者/厚加宠待/足令忘身
C.若当局之才/必允其任则宜/奖厉使不顾命旁料/冗猥或有可者/厚加宠/待足/令忘身
D.若当局之才/必允其任/则宜奖厉/使不顾命/旁料冗猥/或有可者/厚加宠待/足令忘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孝廉不行”与《张衡传》“举孝廉不行”中的“不行”不行含义相同,意思是不去上任就职。
B.“近或闻诸君以预入寺”与《烛之武退秦师》“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以”含义不同。
C.“预雅好经史”与《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中的“雅”含义相同,都是美好、高尚的意思。
D.“预先假归家”与《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预年轻时就好学有文才。宗族里的人举荐他做了官,企图向他赠送礼物,以免除劳役,虞预担心这样的过失会铸成大错,后不到半年便被罢官。
B.虞预针砭时弊,指出官吏调动时的不良风气,建议制定条例,依法减省开支,太守称赞并施行他的建议。后他被考察举荐为孝廉,但没有上任。
C.皇帝下诏寻找敢于进言的读书人,虞预直言进谏,认为自元康以来,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焚毁宗庙,屠戮百姓,如此乱象是因为王朝道德缺失。
D.虞预痛恨玄远虚无的东西,把阮籍赤身裸体的行为比作披头散发的伊川人,认为正是这种现象导致胡虏进入中原,文明衰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顷长吏轻多去来,交错道路,受迎者惟恐船马之不多,见送者惟恨吏卒之常少。
(2)诚信者,盖二仪所以生植万物,人君所以保乂黎蒸。
2022-12-27更新 | 4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三家以围人国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附,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綘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

赵良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遗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提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縠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船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抉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退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履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减)

材料二:

悼公四年,晋荀瑤(智伯)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智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智伯入南里,斗于桔秩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智伯谓赵孟(赵襄子):入之。对曰:主在此。智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庶无害赵宗乎!智伯不悛,赵襄子由是基(憎恨)智伯,遂丧之。智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节选自《左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才与德异A而世俗B莫之能辨C通D谓E之F贤G此其所以失H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指怀有,与《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的“挟”字意思不相同。
B.严,指敬重、尊敬,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的“严”字意思相同。
C.审,指清楚,与《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的“审”字意思不相同。
D.耻,指耻辱,与《师说》中“而耻学于师”的“耻”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韩、魏两家很快就和赵氏联合起来,袭击并灭掉了智氏。
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智伯。
C.司马光认为,才胜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怙恶不悛是智伯失败的原因。
D.智伯与赵襄子联合伐郑时,侮辱襄子貌丑而胆怯,于是二人交恶,此事导致韩、赵、魏三家灭智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2)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
2024-01-18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覆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已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致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侥幸,此何如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申屠刚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愚闻专已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B.愚闻专已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C.愚闻专已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D.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B.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
C.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D.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刚性格刚直,直言敢谏。王莽专政之时,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向朝廷上书,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要遵守五常之教,接纳至亲。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
B.申屠刚执着韧性,不屈不挠。在王莽篡位后,申屠刚并不认可王莽政权,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长达二十多年。终于到建武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后升为尚书令。
C.申屠刚深谋远虑,锲而不舍。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其已经投降公孙述之后,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顺应民心,归顺汉帝,不要一意孤行。
D.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宁死不屈。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但光武帝都不同意,最终他因多次直谏违背皇帝的旨意而被外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
(2)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2018-05-28更新 | 2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