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9 题号:1764141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东屯北崦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①东屯,在今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②诛求:官吏对百姓的盘剥。异俗:代指百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将矛头指向盗贼和官府,在他们的盘剥下百姓生活困顿贫穷,令人痛心。
B.颔联描写北崦山村只见飞鸟不见人的惨淡景象,表现出被搜掠后山村的荒芜破败。
C.颈联诗人信步由林,仰头看松,情绪似乎略有舒缓,其实更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D.尾联以景结情,回头遥望,只见战地黄尘滚滚,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请分析诗中“落日”的妙用。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杜甫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松柏邙山路,风花白帝城。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注】①熟食日,寒食日,寒食节禁火,吃熟食。宗文宗武,杜甫的两个儿子。②消渴,一种疾病,杜甫诗中也称“消中”。③邙山,杜甫先祖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葬于邙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身患消渴病,流落寄居于江汉之地,而此时国家战乱还在延续,仍未平息。
B.颔联中“几年”强调时间长,“万里”是实指,写距离远,表现出诗人常年远离故乡的心。
C.颈联写寒食日诗人留在白帝城而无法回故乡,不禁回想起故乡去邯山祖坟的松柏路。
D.尾联写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诗人感觉这是催自己变老;而回首故乡,诗人老泪纵横。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2024-01-09更新 | 10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①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此诗劝阻。②扑枣:打枣。③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1.下列对这首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以前一直听任邻妇来打枣,因为她是个没有子女供养的缺衣少食的穷人。
B.颔联紧承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此举多少怀着些恐惧心理,所以希望吴郎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尾联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2.本诗中作者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2024-02-16更新 | 5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本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秋,诗人时任太和县令。
1.下列选项对《登岳阳楼》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五言律诗,相比古体诗而言,律诗属近体诗,有五言、七言之分。
B.首联“昔闻”、“今上”重在表达因向往洞庭湖却迟迟未能登临的遗憾。
C.尾联以“凭轩”收束全诗,与题目“登楼”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
D.本诗意蕴丰厚,抒情沉郁顿挫,写景虚实相生,语言风格雄浑豪放大气。
2.《登快阁》大量用典,下列选项对典故运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活用晋人杨济致书傅咸“生子痴,了官事”句,诗人以痴儿自比,了却官事,故得闲快阁一游,表现了诗人的孤傲不羁。
B.颔联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谢眺“澄江静如练”及柳宗元“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句,巧妙自然,不露斧凿痕迹。
C.第五句用到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朱弦”指琴,“佳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诗是说知音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
D.第六句巧用阮籍善用青白眼的典故,意思是说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横”字在此理解为“横亘”。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首联都以叙事开篇,黄诗“倚晚睛”为绘景做了铺陈渲染。
B.两诗颔联都写了登高所望之景,黄诗空明澄澈,杜诗气势磅礴,
C.两诗颈联或用典或叙事,皆表达因怀才不遇引发的对现实不满。
D.两诗在创作上都将景、事、情融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
4.有人说黄庭坚写《登快阁》,意在“寻归意”,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归意”是如何体现的。
2023-07-26更新 | 2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