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报告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177265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谭嗣同《仁学》中的“因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都表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上,凡盛世莫不以爱民、利民为前提,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深知“民心”的分量,从诞生开始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回望来时的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典型。有在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有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的雷锋;也有以生命治沙、为兰考人民留下万亩泡桐的焦裕禄;有用20余年“雪松精神”把荒山变绿洲,无偿把价值3亿多的林木资源交公的“草鞋书记”杨善洲;也有漫山木麻黄,造福百万东山群众的谷文昌;有扎根边疆教育事业一线、帮1800余名贫困女孩圆大学梦的张桂梅;还有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黄文秀……他们是普通的中国共产党人,却也是伟大的。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摘编自乐兵《国以民为本》)

材料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前,各地坚持学史力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北京怀柔聚焦物业管理、城市环境、交通管理等,通过“干部直达现场”等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一批疑难复杂的重点民生诉求;江苏南京公布第一批项目清单,涵盖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等5方面20项内容;青海西宁确定实施10类30项重点民生实事,各区县结合稳定就业、公共服务等列出211项重点民生项目……一项项务实有力的创新举措,一张张“货真价实”的项目清单,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赤子情怀、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这样一张经典照片: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严格执行“不入民宅”的规定,和衣抱枪露宿在雨后湿漉漉的街头。这是纪律严明的生动体现,更是“为着解放人民”的具体实践,人民军队坚持人民至上。一百年来,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定,到“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从“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的誓言,到“当好人民公仆”的号召;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示,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勇毅,为了人民始终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宗旨,人民至上始终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

回望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昂首迈步新征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人民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体现得最鲜明。
B.雷锋、焦裕禄、张桂梅、黄文秀等人是普通的中国共产党人,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不入民宅”,露宿街头,根本原因是这支部队纪律严明。
D.人民是胜利之“源”,老百姓用小船划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车推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知“民心”的分量,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B.焦裕禄以生命治沙、为兰考人民留下万亩泡桐,杨善洲把荒山变绿洲并无偿把林木资源交公,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C.民生无小事,当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彰显。
D.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就一定能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3.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就是江山,两则材料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
【知识点】 报告 科普-社会科学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势日蹙,备受列强欺凌,从曾经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跌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谷底,自尊心大损。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大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及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从“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呼喊,到重拾文化自信,我们从中可以悟出很多道理。

(摘编自沈金浩《文化自信、文化自省与文化自新》)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文化自信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这种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而言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创新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作“根”和“精神命脉”,他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深刻指出“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二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并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是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可以说,文化自信在古今社会每一个方面均有呈现,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摘编自郭加利、于钦明《为文化自信注入时代内涵》)


材料三:

互联网的普及,使青少年能接触互联网,又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文化相接触。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让他们更热爱、更好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要引导孩子来认识他们的家园,认识我们的传统,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

"多少年前我提出来要在中小学开设中国国学系统课程,这个系统课程,可能孩子在学的时候有一点被动,没有关系,因为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的灵魂塑造,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我们告诉他你是要这样的。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叫根源,知道中国文化是他的原点,是他的原乡。”

(摘编自关心、徐妹彤《两会访谈话文化》)


材料四:

1.下列对材料中“文化自信”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马上就要实现,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B.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自信可能会有一些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标识和独特的个性。
C.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引导青少年认识自己的家园,融入传统文化,这样就不怕他们受社会潮流的影响。
D.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有着较全面的认识,他们大多数认为文化自信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让部分人经历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否定的时期,如今,强大的综合国力让更多人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了认同感,重拾文化自信。
B.我们在中小学开设了中国国学系统课程,这是学生完整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完整的民族灵魂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作为中华儿女,要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精神命脉”,我们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 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D.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中华民族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特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坚守我国文化自信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2019-03-07更新 | 1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红指的是在社交平台上具有一定量的社交资产,并且有能力将这些社交资产变现(变现方式通常包括广告与网红电商)的人。网红的商业价值正在被逐渐挖掘。相比较于粉丝经济的“漫灌”营销,网红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网红兼具广告或流量费相对较为便宜以及更为平民化的特点;二是网红们凭借其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性,能够更精准地将产品导向粉丝需求,实现“精灌”营销,提高了消费转化率。

在网红产业链中,主要的成员包括小型社交平台、综合社交平台、网红、网红经纪公司、电商平台以及为网红提供产品的供应链平台或品牌商。

(摘编自《网红产业链深度解析:揭秘网红店为何成为热点》)


材料二:

2020年前全球的互联网活动90%将与在线视频有关,而超过70%的人将以在线视频替代电视作为观看影片的主要方式,庞大的在线视频商机将因之浮现。根据Go- Global的统计资料,中国是在线视频成长潜力最大的国家,2013年约有5.7亿在线视频的观看者,2015年在线视频观看者已上升至7.1亿。2014年的在线视频产值约240亿人民币,预估2018年约900亿人民币,平均每年以超过35%的速度增长。


(摘编自《2016年中国网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三:

自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微博直播观看人数迎来新一轮增长,除了秀场直播发展迅猛以外,多个垂直领域日均观看人数也成倍增加。其中,美食和游戏领域增长最快,分别为341.8%和342.6%,时尚、搞笑、母婴、美妆等领域增长率接近或已超过100%。日均观看人数增长较多的领域是美食、母婴等垂直领域,说明直播对用户渗透程度进一步加深,各领域内容与直播结合程度继续提高,网红内容开始向直播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转移。

2016年,短视频市场迎来爆发性扩张,网红短视频内容消费量也随之大量增加。从2016年5月起,微博网红原创视频播放量稳步增加,到2017年3月同比增长209.4%,这期间月增长率高达75.4%,涨势喜人。网红短视频内容播放量的持续增长,意味着网红内容形式份额比例不断改变,大量图文内容被信息量更丰富的短视频所取代,短视频也开始相应地迎来网红数量与用户量的逐步增加。

(摘编自《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


材料四:

自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借着“消费升级”的春风,相关产业链均展示出了强大的经济动能。随着“双十一”的到来,在消费者欢快“剁手”的背后,更多的人看到了“新零售”带来的成千上万的新商业机会、新岗位需求,其中,“电商网红”作为直接连接消费者和产品的一环,其巨大的流量价值和变现能力已经得到验证。而关于2016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中,“网红”以54%的惊人数据高居第一。

(摘编自《齐鲁晚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网红经济相对于粉丝经济更有优势的两个原因,以及网红产业链的成员构成。
B.材料二图文结合,用数据揭示了网红在线视频产值将以超过35%的年均速度增长的趋势。
C.材料三显示,短视频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各种垂直领域的微博直播的观众人数增长迅猛。
D.材料四突出了“新零售”的巨大影响:促进消费的升级,带来巨大的商机,增加了就业岗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粉丝经济的一大缺点是“漫灌”营销,难以将产品精准导向粉丝需求,因为粉丝的偶像在特定的产品领域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
B.在多个垂直领域中,日均观看人数增加最快的是美食和母婴,因为这些内容与直播的结合程度较高。
C.2016年超半数的高校毕业生向往当网红,这无疑与网红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红已得到验证的巨大流量价值和变现能力有关。
D.网红原创视频因为比图文内容的信息量更为丰富,所以取代了网络上大量的图文内容,吸引了大量网民,使得短视频用户量激增。
3.请结合材料分析网红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18-12-31更新 | 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以一种全流程思维来检视那些已经习焉不察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全方位改变浪费的惯性,挖掘各方潜力,堵住餐饮浪费的漏洞。

对于个人来说,即便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之虞,也应该认识到,节约粮食还事关保护地球环境。当我们说节约粮食的时候,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节约的意识内化于心,践行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当中,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让节约粮食与美好生活并行不悖。

(摘编自邵岭《除了餐桌减量,制止餐饮浪费更需要全流程思维》)

材料二:

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除粮食外的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居民食品来源日趋多样化。自2013年以来,居民在其他食品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超过在粮食或谷物方面的消费量,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继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8年,其他食品人均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了5.3%,而粮食和谷物人均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5%16.3%。这表明,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

(摘编自邵海鹏《“十六连丰”后的粮食问题:口粮绝对安全遭遇食品消费结构升级》)

材料三:

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如此,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二是,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尚不相适应。如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口。由此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粮食安全上,“量”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优价落到实处。

三是,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一步化解风险。或可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缓慢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使得潜在对象国有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的需求增长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中国大量进口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干扰。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编自叶兴庆《中国粮食安全是长远问题而非当前问题》)

材料四: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由于粮食生产存在波动,粮食消费结构不停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来辅以调节,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额、进口额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出口额相对较小。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155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单产能力低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导致了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止步不前,自给率仅为7.87%,消费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为保障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

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粮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控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需,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甚至波及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而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又推动了新贸易政策的革新。

(摘编自《我国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充裕时期2020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下列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长远问题,每个人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B.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C.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要在保障粮食“质”的前提下追求“量”的提升。
D.目前国内大豆供给能力不足,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瓶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要有全流程思维,需要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粮食安全已转变为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
C.节约粮食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因而节约粮食能够保护地球环境。
D.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粮食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加以调节来达到供需平衡。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就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
2021-11-21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