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2 题号:1772669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我在这园子里呆着,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1.文中画横线句子中“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各指什么?
2.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修辞,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B.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宝似的圆圆的白点……
C.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D.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著书立说,为何要作序?一般说来,不外两种情况:

一是发乎衷愫,诚意__________。即在阅读时,被原著所____________,心有戚戚,于是付诸笔端,为之作序。其所序者,或翻出新意,似山路赏景,豁人耳目;或钩沉索隐,如深林寻宝,得之不易。较为典型的,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所序很短,但却被后世倍加推崇,清代文学家沈德潜甚至赞其“__________,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二是承人之请,为序体现的是文友之间的一种情谊。譬如明代王思任的杂序九十七篇,绝大部分都是为旧雨新知而写。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其中许多段落,读来不禁令人_____________,一赞三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介   触动   抑扬顿挫   拍案叫绝
B.推荐   感动   朗朗上口   拍案而起
C.推介   感动   朗朗上口   拍案叫绝
D.推荐   触动   抑扬顿挫   拍案而起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B.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C.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D.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2021-09-19更新 | 40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银杏树,也是站在一处园子里的。

童年,那棵老树,枝高数丈,那一穹绿伞的树身,足有六七个孩童的手臂相连才能将它合围过来。银杏果,据说是每一片绿叶和阳光合唱的歌。站在树下抬头仰望,那一树碧澄的圆果,在阳光的照射下,几近透明。

果子成熟了,通体泛黄。银杏果会冷不丁地,从枝头坠落,像一粒流星划过天幕。一粒果子跌落到尘埃里,起初是零星的,接着是淅沥的。是风的助阵,还是大地的万有引力?将一次生命的轮回,戛然终止在一个金色的秋天里。

毕竟树下少年,不是守株待兔的古代稚子。圆溜溜的诱惑,引来圆溜溜的双眸。早有两三个身手敏捷的少年,顽猴般攀援到枝干,一根竹竿挥舞在浓荫密叶间,枝叶摇曳缤纷,沙沙作响……头顶上,天女撒豆,银杏果砸在松软的地上,蹦跶着,滴溜乱窜。这时候,小伙伴们一哄而上,满世界抢拾银杏果。

哗啦、哗啦,银杏雨裹挟着银杏雨点,扑笃、扑笃,砸在脑瓜、脊背上,生疼,冰凉……

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加粗部分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胡说,独眼龙!你什么也没看见,你凭什么胡说?
B.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C.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D.是那个年代更适合我们,还是我们在那个年龄上更快乐?
2.请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赏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哗啦啦的‘银杏雨’裹挟着‘银杏雨点’扑笃地砸得脑瓜和脊背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2-03更新 | 14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的“五味”中的“辛”味,泛指葱、姜、花椒、茱萸等的刺激性味道。花椒、姜、茱萸是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辛辣调料。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文献记载是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其中描述了各种花卉应当如何种植,包括辣椒。“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意味着。贵州是我国率先将辣椒作为食物的地方。据清代康熙年间的《思州府志》记载,贵州食盐匮乏,生计窘迫的下层民众购买食盐所需费用是一笔不菲的开支,。由于辣椒与茱萸相比,在贮藏、种植和食用等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便完全取代了茱萸。对于辣椒在西南官话区短时间内的迅速风行,有论者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譬如气候条件更接近江南的江西反而嗜辣。或许,辣椒的流行是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今天,东南沿海一带可能仍旧是中国饮食版图上“辣度”最低的地区,这从苏沪一带的吴语将“辣椒”称为“辣虎”,畏之如虎,便可见一斑。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下列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022-10-17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