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赠友送别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1 题号:1793689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注]①邓剡,文天祥同乡好友。1279年,与兵败被俘的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临别之际,邓剡作词赠天祥,为好友壮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长江,词人感叹上天不借东风给好友文天祥,致使他抗元失败,沦为俘虏。
B.这首词写金陵风物时融情于景,蜀鸟吴花、荒城颓壁,都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C.友人离别后只有孤月相伴,让词人无法入眠,蕴含了深深的朋友之情,家国之悲。
D.这首词擅长运用典故,如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企盼之情。
2.清代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引明陈子龙语盛赞这首词,说它“气冲斗牛,无一毫萎靡之色”。你觉得这一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栽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鼎”“山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分别代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B.“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诗人在秋季用酒杯接取露水来饮用的情形。“吸露”形容一个人生活清贫。
C.下阕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D.作者在下阕运用虚写、对偶、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族弟祐之的深厚情谊。
2.这首送别词结尾三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2022-05-04更新 | 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初及第归酬孟元翊见赠

章孝标

六年衣破帝城尘,一日天池水脱鳞。

未有片言惊后辈,不无惭色见同人。

每登公宴思来日,渐听乡音认本身。

何幸致诗相慰贺,东归花发杏桃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点明了写诗缘由:孟元翊以诗相赠贺作者及第,作者就写了本诗作为回赠。
B.“衣破”是强调自己在京城准备考试的时间之久,突出了及第的不易。
C.“渐听乡音”是说作者及第之后回归家乡,随着距离缩短,听到了渐多的乡音。
D.尾联照应了题目,同时以杏桃花发的美景作为虚写,暗示自己有着光明的前程。
2.前人评章孝标此诗“惭愧与傲气兼具,伤感共欢欣相存”,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2022-11-30更新 | 33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注释:(1)南海:今广东佛山一代。(2)上国:指京城。(3)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4)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夕阳斜照,几片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饮酒送别。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C.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D.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11-13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