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1 题号:1797613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二)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史记·孔子世家》)

(三)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庄子·秋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B.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C.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D.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                                          史:虚饰,浮夸
B.以其指之曰                                      策:鞭子
C.阳虎尝匡人                                      暴:欺凌
D.吾命有所                                      制:制度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匡人简子甲士围之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B.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子路弹琴                            不仁,如礼何?
D.宋人围数匝                            事父,远事君
4.下列对选文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词多见于先秦典籍,最初多指“君王之子”,强调地位的崇高,后来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历代儒客文人以君子之道作为行为规范。
B.孔子认为“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实践“仁”的方法,如果“不仁”就谈不上真正“有礼”。
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本纪”内容为历代帝王政绩;“世家”内容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D.后两则材料都记叙了孔子被围困的故事,但材料二体现出顺应天命的思想,材料三则体现出孔子对于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②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22-23高二上·浙江宁波·期中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哉?”

⑵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师旅,之以饥馑;由也为之,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也。”

⑶夫子之。

⑷“求,尔何知?”

⑸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其礼乐,以俟君子。”

⑹“赤,尔何如?”

⑺对曰:“非曰能之,愿学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⑻“点,尔何如?”

⑼鼓瑟,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⑽子曰:“何乎?亦各言其志也!”

⑾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⑿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⒀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之言何如?”

⒁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⒂曰:“夫子何哂由也?”

⒃曰:“为国以礼,其言不,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孰能之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       以:因为
B.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C.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
D.异乎三子者之       撰:分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及,到
B.夫子       哂:嘲笑
C.如其礼乐,以君子        俟:等待
D.为国以礼,其言不        让:谦让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使有勇,且知       方:有方向
B.鼓瑟,铿尔,舍瑟而作       希:通“稀”,稀疏
C.何乎?亦各言其志也        伤:妨
D.赤也为之,孰能为之大        小:做小相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偻,隆然伏行B.驼种树
C.如会同,端章甫D.浴乎沂,乎舞雩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时是一个小国。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如会同,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做。)
C.愿为小相焉(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D.冠者五六人(指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加之师旅                                        如其礼乐,俟君子
B.求也之,比及三年                    孰能之大
C.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唯求则非邦也
D.摄大国之间                                 浴乎沂,风舞雩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之以饥馑                                        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B.吾一日长乎尔                           如或知尔,则何
C.非曰能之,愿学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耳矣
D.夫三子之言何如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
8.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吾知也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亦各言其志也
C.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D.唯赤则非邦也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治理好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使人人有勇气,使百姓知道为人的道理。
C.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他们的志向远远比不上子路,但谦虚,乐于从政,得孔子赞赏。
D.曾皙描绘了一幅春日畅游图,深得孔子的赞许。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图,与孔子“仁政”“礼治”“教化”的主张相符。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20-05-07更新 | 2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媮。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选自清·龚自珍《明良论》)

材料二: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选自明·顾炎武《廉耻》)

材料三: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选自《论语·为政》)


[注]①媮:通“偷”,苟且。②《小宛》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C.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D.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卿,又称六官,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后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
B.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太平盛世祭祀两神,后“社稷”成了国家的象征。
C.书,古代的文体,可指书信,或指奏章文书。文中与《谏逐客书》中的“书”用法不同。
D.曹,与伦、侪、徒、属等均有辈、类之意;也指古代分科治事的官署和部门,如刑曹、兵曹、功曹。文中意思为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开篇都批评了当时世衰道微、士人不知廉耻之风日盛这一社会现状。
B.材料一论述了从农工至卿大夫各阶层不知廉耻而带来的对自身、家庭、国家不同程度的危害。
C.材料二批评了北齐读书人教子的方式,赞扬了颜氏教子不随波逐流、不争于仕途的做法。
D.材料三运用对比,认为用政令、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免于犯罪,但并无羞耻之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2)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5.简要概括三则材料让世人知耻明耻的方法。
2022-04-09更新 | 7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乘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数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文本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B.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C.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
B.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
C.入官:旧指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也指从政、做官,文中是第二个意思。
D.四海,可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拟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依据。
B.“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为政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
C.“先虚其内”“以身先之”“以道御之”是说上位者虚心听取意见、率先示范、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
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 “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
(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5.“孔孟”本为一家,那么这两个文段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3-08-03更新 | 2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