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3 题号:1801655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鹳雀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谢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登临伤别之作,在登楼望远的同时传达出殷殷惜别之情。
B.诗人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飞鸟反衬近处城楼,饶有意趣。
C.颈联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与前两句一气相贯。
D.尾联写重阳“菊花事”以明别意,简括而富诗意,突出其有别于往年的特别意蕴。
2.同为盛唐诗人的王之涣也有同题名作,其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但两首诗描绘的场景、诗人自身的情怀及诗作创作目的是不同的,请结合两首诗作加以赏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B.“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
C.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D.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2.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2-01-18更新 | 15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春锄,故名,④临渊不羡鱼:临渊羡鱼”原意是面对着深渊,希望得到鱼,出自《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描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小城经过三日风吹雨打,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
B.颔联移情于物,描写白鹭“身闲而心苦”,实际暗含了诗人在闲散无权的处境下的苦闷与哀愁。
C.尾联化用《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句,表达的情感与之相同。
D.纵观全诗,可推知诗人善于从平常景观、生活琐事中展开联想,写景淡雅有致,颇具理趣。
2.本诗颈联化用“临渊羡鱼”的典故,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5-04更新 | 14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五歌·雨夜

陆龟蒙

屋小茅干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

兼似孤舟小泊时,风吹折苇来相佐。

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

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结合,由实入虚,从真实的眼前之景到身着蓑衣而卧的想象之景,大大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B.诗中没有典故,也没有华丽辞藻,“无可那” 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家常话语,有无可奈何之意。
C.“背壁残灯不及萤”一句,使用对比手法虚写残灯无焰的意象,突出表现诗人雨夜孤坐的愁苦之情。
D.这是一首描写闲居生活,抒发诗人生活感受的作品,虽平淡浅易,其中却不乏耐人回味的人生感悟。
2.诗歌首句“屋小茅干雨声大”具有通领全篇的作用,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1-11-23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