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80766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道山亭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注】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有删改)

【注】壒(ài),尘埃、尘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B.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C.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D.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B.“山相属无间断”与“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两句中“属”字含义不同。
C.“而佛、老子之徒”与“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两句中“徒”字含义相同。
D.字,又称“表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描写道山亭的所在地间中郡的历史由来和地理特点,然后从陆路和水路两个方面表现这里高山险峻和水流湍急的特点。
B.福州的州治所在侯官,这里有许多能工巧匠,房屋高大又华丽,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
C.程师孟之所以为亭子起名叫“道山之亭”,是因为这里在江海之上,可登山四望,他认为此亭可以和道家所说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并列。
D.程师孟在福州以治理而闻名,他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可惜还没有一年就改任为广州知府,后又任越州知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
②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余与子颖别二十余年矣。忆昔与子颖游,子颖未及弱冠,余虽有一日之长,而与为嬉戏,异乎世俗之所谓师弟子者,然其情乃益深,而义顾弥笃。虽子颖上有两兄,皆从余受学。子颖,奇男子也。其胸中浩浩焉,常有担荷一世之心。文辞章句非其所措意,而其为诗、古文乃能高出昔贤之上。后数年,子颖偶以七言诗一轴示余。余置之座侧。友人姚君姬传过余邸舍,一见而心折,以为己莫能为也。遂往造其庐而定交焉。姬传以文章名一世而其爱慕子颖者如此。子颖之父、祖皆为达官,然不为子孙留遗计,而子颖少时衣食不足。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余别子颖闭门里居,忽忽十余年,则闻子颖已举于乡,出宰巴蜀之属邑。其自秦入蜀,道途览古之篇,尤为深入唐人之室。子颖在蜀值军兴,领兵八千人,出使云南永昌。逾美诺之岩,往来阻险师旅数千里之地。自重庆移守泰安,又值邻郡贼起,子颖早诣大府为设方略,亲战临清城下,射杀贼首一人,定其余孽。然其忧深家国,心为瘁、发为白矣。尝思退而稍息其劳,而辄为上官所留,欲归不得。呜呼!子颖昔日之穷非子颖之能穷也;今日之为郡守,非子颖之能为郡守也。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镝之危,非子颖之能行乎患难也;则今日之欲归,非子颖之能自为归也。然则,子颖之于为官,去,可也;留,可也。去而混迹渔樵之侣,留而为宇内建不世之勋,无不可也。若夫文章之事无穷也,子颖其于簿书丛集稍来顷刻之暇,出其才力以与古之风人学士相追逐,此则子颖之所能自为者也。

(节选自清代刘大槐《朱子颖诗集序》,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颖未及 弱冠        弱冠:成人
B.子颖早 大府        诣:拜访
C.则闻子颖已 于乡    举:推荐
D.稍来顷刻之         暇:空闲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B.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C.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D.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子颖从秦地进入蜀地任职,写下的游览古迹的诗篇直追唐人诗篇的风范,流露出为国担忧、为民劳累的深情。
B.姚鼐(姚姬传)先生曾在探望“我”时,看到了朱子颖的一卷七言诗,姚先生凭文章名重当世,也非常喜爱倾慕朱子颖的诗文。
C.朱子颖小的时候衣食不丰足,他同两个哥哥一起跟从“我”学习,“我”同朱子颖嬉笑玩乐,感情非常深厚,情义越来越深切。
D.朱子颖曾想退隐田园,想归隐却难以实现,作者表示同情,为他的诗文集作序,鼓励他拿出他的才智继续进行创作。
2019-01-05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瑛,字德仁,龙图阁学士、赠太尉讳遵路之子也。太尉为时名臣。公少以父任,补太庙斋郎。年四十六,以虞部员外郎知郴州。罢官归京师,即上书请致仕。方是时,上自执政大臣,至缙绅士大夫,凡知公者,相与出力挽留之,不听。盖始闻而惊,已而皆叹服,以为不可及,相赋诗饮饯于都门。公既谢仕归,蕲春有薄田,仅足自给。公临溪筑室,种花酿酒,家事付子弟一不问。宾客有至者,不问贤愚贵贱,与之饮酒必尽醉;公或醉卧花间,客去亦不问也。客有臧否人物,公不酬一语,促左右行酒,客不得卒语。人皆爱其乐易而敬其高。尝有贵客过公而饮,公酒酣而歌,以乐器叩其头为节,客亦不以为忤。其放诞乃如是。平生视财物如粪土未尝与人较多寡太尉薨时其妹婿辄以家钱数百千贷人其人不能偿公哀之曰是人有母闻之将重其忧乃召其人谕之焚其券尝有客为公治田事二十年,谢去见公,欲计之。公取前后文书示之,乃未尝发封。盗夜入其家,公觉之不问。且取其被,公谓盗曰:室中惟所欲。大寒,舍吾被。凡见公外者,徒知其真率旷达;至究观古今治乱成败、人物之贤愚臧否,则非知己莫之察也。其积官自太庙斋郎至朝奉大夫,勋至护军,赐三品服。历官自监西京竹木务、签书淮南判官厅公事、监真州榷货物、通判池州、通判黄州,乃知郴州。其治官止于忠信仁厚,故所在有称。哲宗朝有荐公者,诏落致仕赴,而公坚不起。卒,年八十四,崇宁三年四月十七日也。初,公感疾,即闭阁谢药物,至临终不乱。或言公少遇异人,服其药,故寿而康宁;亦其潜德美心,不究其位,故享其报如此。

(节选自《柯山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生视财物如粪土/未尝与人/较多寡/太尉薨时/其妹婿辄以家钱数百千贷人/其人不能偿/公哀之曰/是人有母/闻之将重其忧/乃召其人谕之/焚其券/
B.平生视财物如粪土/未尝与人较多寡/太尉薨时/其妹婿辄以家钱数百千贷人/其人不能偿/公哀之曰/是人有母/闻之将重其忧/乃召其人谕之/焚其券/
C.平生视财物如粪土/未尝与人/较多寡/太尉薨时/其妹婿辄以家钱数百千贷人/其人不能偿/公哀之/曰是人有母/闻之将重其忧/乃召其人/谕之焚其券/
D.平生视财物如粪土/未尝与人较多寡/太尉薨时/其妹婿辄以家钱数百千贷人/其人不能偿/公哀之/曰是人有母/闻之将重其忧/乃召其人/谕之焚其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顾谓盗曰”与“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两句中“顾”的含义不同。
B.“幸舍吾被”与“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两句中“幸”的含义不同。
C.“诏落致仕赴阙”与“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两句中“阙”的含义相同。
D.“而公坚卧不起”与“余久卧病无聊”(《项脊轩志》)两句中“卧”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瑛上疏请求辞官,大家都觉得很吃惊,纷纷挽留,但很快都佩服吴瑛,觉得不如他那样淡泊名利,所以--起在京城门外饮酒作诗为他践行。
B.吴瑛辞官回家后,仅仅靠着蕲春的一些贫瘠田地自给自足。他靠着溪流建造房屋,种种花酿酿酒,家里的事情都交给年轻人,自己一概不问。
C.吴瑛放荡不羁,比如有贵重的客人来访,他喝酒尽兴后,居然在人家头上打节拍。再比如客人中有人要褒贬别人,他催人倒酒让人无法说下去。
D.年老的吴瑛感到自己重病后,谢绝吃药,到临终都丝毫不乱。有人说他的长寿是因为吃了奇人的药,也有人说是因为他内心高洁潜心修德的福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究观古今治乱成败、人物之贤愚臧否,则非知己莫之察也。
(2)其治官止于忠信仁厚,故所在有称。
5.有人为吴瑛管理田产二十年,吴瑛是是怎么对待他的,表现了吴瑛怎样的品格?
2023-07-13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是。”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非其民不使;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也/
B.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C.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D.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是何言也”中的“恶”为语气词,与《兼爱》中“恶施不孝”意思不同。
B.“姑舍是”中的“舍”指舍弃、抛开,与劝学中“锲而舍之”意思相同。
C.“非其君不事”中的“事”指职务,与《劝学·阳货》中“迩之事父”意思相同。
D.“治则进”中的“治”指国家治理得好,与《大学之道》中“家齐而后国治”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举出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说宋人这样做不仅耗费了自己的力气,反而使禾苗受到损害,旨在强调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
B.孟子善于剖析的“言”的范围包括偏颇的、浮夸的、邪辟的、搪塞的言辞,这些言辞如果用来施政的话,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C.公孙丑一直纠结于孟子是不是称得起圣人这一问题,而孟子则举出子贡和孔子的对话给以回答,并明确地将这一话题岔开。
D.孟子认为伯夷、伊尹、孔子虽然在出世和入世的态度上并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而自己还是愿意向孔子学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2)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5.从节选部分看,孟子的浩然之气有什么特点?请用四个字概括。培养这种浩然之气的原则和方法分别是什么?
2022-10-12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