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赠友送别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5 题号:1807733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

苏轼

其一

忘归不觉鬓毛斑,好事乡人尚往还。

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

其二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注】①元丰二年春天,时任徐州知州的苏东坡接待了乡人张师厚。②唐·郑谷《曲江红杏》诗: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③新郎君:新进士之别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不觉”二字暗示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是两鬓斑白,抒发了作者的慨叹。
B.“好事乡人”指的是“蜀人张师厚”,此句直写了两人之间的往来,照应题目。
C.“不遮”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断岭替人惜别,不愿遮住作者送别朋友的目光。
D.“云龙山”两句写出送别朋友时的美事美景,反衬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与伤感之情。
2.“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两句是如何写得韵味悠长的?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司马赴润州

郎士元

暂屈文为吏,聊将禄代耕。

金陵且不远,山水复多名。

楚塞因高出,寒潮入夜生。

离心逐春草,直到建康城。

【注】①润州,今江苏镇江,原属楚地,历来是军事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劝告友人暂时委屈自己去做一个小吏,表现对其怀才不遇的同情。
B.颔联中,诗人再次劝慰友人:润州与山水优美的金陵城离得不远,是为官的好去处。
C.颈联中,诗人担心润州地势较高,夜晚寒潮涌来会让人感到寒冷,暗指朝廷斗争激烈,让人心寒。
D.本诗紧扣题目中的“送王司马”和“润州”两词,用语不尚华丽,情意却十分真挚。
2.“虚写”是送别诗中常见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手法在尾联中的体现及妙处。
2023-06-29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

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注】①杜相公,指杜鸿渐,时以平章事兼山、剑副元帅,辟李秘书入府为僚。此诗是杜甫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②五云,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三台,星宿名,这里是以星宿比喻杜相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意境宏阔,以深秋的巫峡、浩瀚江水为背景,为李秘书乘着官船的到来蓄势。
B.颔联,“倒听”“背指”构建出上下两层、前后两际的立体空间,行舟画面如在眼前。
C.颈联的“趋”字,写出李秘书上任的急切,“恐”字则表达对误了约期会受罚的担心。
D.尾联,诗人以星宿作比,形象地表达出了李秘书进京为官,获得重用,仕途的光明。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2-12-23更新 | 6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021-07-09更新 | 1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