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0 题号:181398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谓燕昭王曰:“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史䲡,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对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王曰:“何故也?”对曰:“孝如曾参、孝己,则不过养其亲其。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廉如鲍焦、史䲡,则不过不窃人之财耳。今臣为进取者也。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仁义者,自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

王曰:“自忧不足乎?”对曰:“以自忧为足,则秦不出殽塞,齐不出营丘,楚不出疏章。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忧故也。臣闻之,善为事者,先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为事者,不先量其国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强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东向伐齐之心,而愚臣知之。”

王曰:“子何以知之?”对曰:“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罢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间可取。”

燕王曰:“善。吾请拜子为上卿,奉子车百乘,子以此为寡人东游于齐,何如?”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

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对曰:“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B.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C.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D.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完之道也”的“完”指保全,与苏洵《六国论》中“不能独完”的“完”不相同。
B.三王,一般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和后文中的“五伯”一样都是君主的典范。
C.“先量其国之大小”的“量”指权衡,与贾谊《过秦论》中“比权量力”的“量”相同。
D.上卿,指古代官名或爵位名,文中燕昭王拜苏秦为上卿,意味着苏秦受到了重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昭王认为如果侍奉自己的大臣兼具孝、信、廉等品行,他就满足了;而苏秦却表示燕昭王如果满足于此,自己将回归田园,耕织自足。
B.苏秦以素、齐、楚三国为例,说明君王如果只有自忧之心,是无法开拓疆域的;之后他直接指出燕昭王有伐齐之心,诱导燕王继续发问。
C.苏秦指出即使是乌获这样的大力士,到了年老体衰时也需要他人搀扶;与此相似,齐国虽然是强国,如今也需要得到宋、楚两国的支持。
D.当燕昭王请苏秦代表燕国出使齐国时,苏秦并未立即答应;他担心自己的忠信不被理解,反而招来灾祸,希望燕昭王能够不受制于群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
(2)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
5.苏秦为什么不满足于兼具孝、信、廉等品行?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B.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C.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D.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指崤山以东的六个国家。秦国与六国对峙,六国连横以抗秦。
B.“跪”,先秦到五代时的一种坐礼,对坐时表示感激、敬意。
C.“顿首”,以头叩地,跪拜礼之一,是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
D.“上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鞫武向太子丹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丹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C.选文中所刻画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家大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儿疑心的太子形象。
D.太子丹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刺杀秦王,使秦大乱,让六国趁机破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2)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2020-04-27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今图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名,既是辅佐大臣,又是皇帝的老师,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 此文中的“太傅”是指燕太子丹的“太子太傅”,即“太子的老师”。
B.子,有多种含义。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是第四等。它又是对男子的尊称,如“孟子”“孔子”。在文中,它表示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C.足下,表示尊敬对方,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D.《战国策》,是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B.文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儿疑心的人物。
C.田光自杀既因为要激励荆轲,又因为太子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D.本文着重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故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019-12-17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䜣①谓王曰: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②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周䜣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王尚未听也。支期③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王乃止。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④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曰: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⑤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周䜣:魏国大臣。②许绾:魏国大夫。③支期:魏国人。④应侯:即秦国相国范雎。⑤长信侯:亲秦的魏国相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
B.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
C.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
D.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在文中意义是称呼名字,古人一般认为称人名带有一点藐视意味,自称名表示自谦。
B.“宋人有学者”中的“学者”与《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义不同。
C.“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王以三乘先之”中的“乘”与《登泰山记》“自京师乘风雪”中的“乘”意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䜣举宋人学者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事有主次缓急,从而劝说魏王在朝拜秦王这件事上要做出全面考虑。
B.周䜣从魏王入秦的安危考虑,认为许绾的誓言不能信任,还是不要去秦国,魏王没有采纳周䜣的建议。
C.支期认为楚国和魏国团结一致,还可以对抗秦国,建议魏王不要先于楚国朝秦,破坏抗秦的盟国关系。
D.魏王考虑不能失信于秦国,要犯险入秦,在臣下支期的劝说谋划下,最终以诈称生病的方式推脱入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
②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
2023-02-23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