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检测(二)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6-06 2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说唱文学对三迭式叙事的使用较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敦煌变文,如韩擒虎三战定南陈。《三国志平话》的出现标志三迭式叙事在说唱文学中确立并逐渐得到发扬,其图上标题体现三迭式叙事的有“三战吕布”“张飞三出小沛”等。而后,三迭式叙事逐渐进入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受到口头文学孕育演化而成的章回体小说对三迭式叙事的运用蔚为大观。在《水浒传》中,宋江与高俅展开了三次交锋,是由同一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三败高俅在纵向叙事的链条上每次聚合扩展了一些新的要素,使三次战斗场景在行动和细节上各有不同。作者充分发挥了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使每一次击败高俅的方式和战果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三迭式结构又使三败高俅的故事单纯而集中,叙事完整紧凑,避免生出枝节散漫和有首无尾的弊端。

“文之长者,连叙则惧其累赘,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乃错综尽变。”某些三迭式叙事在每一次行为动作之间会插入对其他事件的描叙,如“三气周瑜”便使用了所谓“横云断岭”的叙事技巧。在“一气”与“二气”之间插入了刘备攻取长沙四郡、过江娶亲等诸多事件,在“二气”与“三气”之间插叙了曹操大宴铜雀台,避免连续叙事可能产生“累赘”的弊端,形成曲折变化的叙事态势,达到一种跌宕回旋的叙事效果。

由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也不少,同样呈现出变异势能和环环相扣的特征。《说岳全传》中余化龙、何元庆、董先轮番与金弹子交战等情节依循这种三迭式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呈现了细节各异而又兴会淋漓的沙场血拼。

三迭式叙事大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强的二元对立关系,一方试图将另一方置于死地,每一次重复都在进一步强化双方的对立,直至其中一方死亡。岳飞在校场与小梁王较量的场景出现三次,分别是比试作兵器论、比箭、比兵器,每一次出现都包含出题、比试、分出胜负三个可变通的部分,每一次比试都朝着更为凶险的趋势发展,直至岳飞枪挑小梁王为终结。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弱的二元对立关系,对立双方的关系没有继续恶化,而且最终获得了改善。三打祝家庄中宋江与李家庄、宋江与扈家庄的关系是弱的二元对立关系,双方皆不以击杀对方为目的,这种对立随着宋江攻破祝家庄就消解了。

三迭式叙事成为中国口头文学和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固定的程式化结构,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生活实践有着密切关联,中华传统文化很早使开始使用数字“三”认识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化,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以三为天地的正数,为宇宙万物生息化育的关键。道家和儒家使用数字“三”的观念建构宇宙万物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图式,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沿袭至今,如“礼以三为成”的传统行为规范及其衍生的“事不过三”的思维方式等。在上述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实践的影响下,数字“三”进入了中国口头文学的创编、演述和流布的过程中,进而延及章回体小说的创作。

(摘编自冯文开《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口头叙事》)

材料二:

“对锁”章法是指在不同的故事段中用相似或相同的人物语言以使两个故事段相映成趣。清话石主人称之为“复笔”,其《<红楼梦>本义约编》云:“《红楼梦》喜用复笔。一游幻境,必再游幻境;一入家塾,必两入家塾;一秦氏之丧,又有贾母之丧;一协理东府,又有协理西府……种种细事,不可缕记。其实皆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纯是《水浒》笔法。”话石主人所谓的“复笔”,即“两对章法”,它总是具有“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常常利用对偶原理设置相互对等或对照的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以展开叙事。其设对方法,既可以是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也可以是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就章回小说来说,又可以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个章回设对。对照也并非只有两两对照,在长篇叙事作品中,常常是多个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的对等或对照。所谓“两对章法”,就是利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性质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叙事内容、人物、故事、场景、言辞等,作“对锁”“对峙”,在引起篇章形式均衡感的同时也使“对锁”“对峙”的叙事内容“同而不同”、相映成趣或有复杂微妙的文意上的关联。

(摘编自方志红《中国古代叙事理论文法理论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迭式叙事出现在敦煌变文以后,又进入说唱文学并得以确立和发扬,再进入章回体小说,其运用逐渐扩展。
B.三迭式叙事包括由同一人物或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这两种形式,都含有变异势能。
C.三迭式叙事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二元对立关系的强弱与对立的双方矛盾是否不可调和有关。
D.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的设对方法包括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和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迭式叙事与“对锁”章法虽然笔法不同,但二者在同而不同方面有相似的审美效果。
B.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旨在让叙事在集中完整紧凑的基础上形成曲折变化。
C.三迭式叙事成为固定化程式结构以后,将随着读者求新求变的阅读心理的强化而消亡。
D.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对锁”“对峙”会使篇章形式更均衡。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三迭式叙事”论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刘姥姥三次进贾府,每次都会看到贾府完全不同的景象。
B.《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识破了化身村姑、妇人、老夫的妖精。
C.《三国演义》中,“定三分隆中决策”一回,诸葛亮运筹帷幄,纵论天下大势。
D.《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不同,其叙写过程十分精彩。
4.所谓“两对章法”中也包括对人物的叙事。请结合材料二和你对《红楼梦》的了解,以林黛玉与薛宝钗为例阐述《红楼梦》是如何使用这种章法造成“同而不同、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的。
5.王刚同学在了解到三迭叙事的相关知识后,在大型考试中采用了这种手法写记叙文,在文中设计了三次道歉,一、二次道歉被拒后还分别插入了“向人问计”“托人说和”两个“横云断岭”的叙事片段。本以为会一鸣惊人,孰料只得了45分。假如你是老师,如何帮助王刚解开心结?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名校

(甲)

白嘉轩重新出现在白鹿村的街巷里,村民们差点认不出他来了,那挺直如椽的腰杆儿佝偻下去,从尾骨那儿折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角,屁股高高地搬了起来;他手里拄着一根截短了的拐杖,和人说话的时候就仰起脸来,活像一只狗的形体;抬头仰脸跟人说话时,那双眼睛就尽力往上翻睁,原来鼓出的眼球愈加显得突出,眼白也更加大得耀眼;两个嘴角相反地朝下扯拉,阔大的嘴巴撇成一张弯弓,更显出执著不移近乎倔拗的神气。他在街巷里用简短的语言回答着一个个关切问询着的男女,仅作短暂地驻足,几乎不停步地移动拐杖,跟着拉牛扛犁的鹿三走出村巷。

已是秋末冬初,白日短促到巧媳妇难做三顿饭的季节。太阳坠入白鹿原西部的原坡,一片羞怯的霞光腾起在西原的上空。白嘉轩双手拄着拐杖站在地头,瞅着鹿三一手捉着犁杖一手扬着鞭子悠悠地耕翻留作棉田的地块,黄褐色的泥土在犁铧上翻卷着;鹿三和牛的背影渐渐融入西边的霞光里,又远远地从霞光里迎面奔到他眼前来了。白嘉轩手心痒痒腿脚痒痒喉咙也痒痒了,想攥一攥犁杖光滑的扶把儿,想踩踏踩踏那翻卷着的泥土,想放开喉咙吆喝吆喝牲畜了。当鹿三再过一遭在地头回犁勒调键牛的时候,白嘉轩扔了拐杖,一把抓住犁把儿一手夺过鞭子,说:“三哥,你抽袋烟去。”鹿三嘴里大声憨气地嘀嗒着:“天短得转不了几个来回就黑咧。”最后还是无奈放下了鞭子和犁杖,很不情愿地蹲下来摸烟包。他瞧着嘉轩把犁尖插进垄沟一声吆喝,连忙奔上前抓住犁杖:“嘉轩,你不该犁地,你的腰……”白嘉轩拨开他的手,又一声吆喝:“得儿起!”犍牛拖着犁铧朝前走了。白嘉轩转过脸对鹿三大声说:“我想试火一下。”

白嘉轩只顾瞅着犁头前进的地皮,黄褐色的泥土在脚下翻卷,新鲜的湿土气息从犁铧底下泛漫潮溢起来,滋润着空乏焦灼的胸膛,他听见自己胳膊腿上的骨节咯吧咯吧扭响的声音。他悠然吆喝着简洁的调遣犍牛的词令,倒像是一种舒心悦意的抒情。他一直到棉田的尽头掉过犁头,背着霞光朝东头翻耕过来的时候,吼起了秦腔:“汉苏武在北海……”三个来回犁下来,白嘉轩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身体毕竟是虚了,可那卧睡炕上三个月的枯燥郁闷的生活也终于结束了。

晚饭后在厅房东屋老娘的住室里,白嘉轩临时决定召集一次家庭成员的聚会。白嘉轩说:“我的腰好了。”他侧转头瞅着两个媳妇说:“我在炕上窝蜷了整整一百零七天,你俩——大姐二姐都受了苦尽了孝心都好。”两个儿媳得到了家庭长者的夸奖却感到惶恐,争相表白这完全是做晚辈的应尽的孝道等等。白嘉轩摆摆头就打断她俩的话:“你们还不知道我一辈子最怯着啥?我不怯歪人恶人也不怯土匪贼娃子,我不怯吃苦不怯出力也不怯迟睡早起,我最怯最怕的事……就是死僵僵躺在炕上,让人侍候熬汤煎药端吃端喝倒屎倒尿。”白嘉轩说到这里停顿一下,然后郑重地说出想告诉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话:“我说前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从明天开始,你们再也不用围着我转了。你们各人该做啥就去做啥,屋里人该纺线的纺线,该织布的织布,该缝棉衣的缝棉衣,外边人该做的地里活就尽着去做,孝文你跟你三叔犁完花(棉)田接着翻稻地。牛犊你喂槽上留下的牲口,叼空儿推土晒土,把冬天的垫圈土攒够,小心捂一场雪。地一下冻就赶紧套车送粪。把这些活儿开销利索,轧花机就要响动了。一句话,原先的日子咋过从明日开始还咋过。我嘛——好咧!”

白嘉轩被土匪砸断腰杆以后笼罩在庭院屋室里的悲凄慌乱的气氛已经廓清,劫难发生以前的严谨勤奋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完全恢复。整个四合院犹如那架置了一个夏天和秋天的轧花机,到了冬天就咔嗒咔嗒地运转起来了。这时候,一个致命的打击接踵而来,白嘉轩发觉了孝文的隐秘。这个打击几乎是摧毁性的。

……

惩罚孝文的举动又一次震撼了白鹿原。惩罚的方式和格局如同前次,施刑之前重温乡约族规的程序由孝文的弟弟孝武来执行。

白嘉轩仍然在台阶上安一把椅子坐着,孝武归来及时替代了不争气的孝文的位置,也及时填充了他心中的虚空。孝武领诵完乡约和族规的有关条款,走到父亲跟前请示开始执行族规。白嘉轩从椅子上下来,跷下台阶,从族人让出的央道里走过去,双手背抄在佝偻着的腰背上。白嘉轩谁也不瞅,端直走到槐树下,从地上抓起扎捆成束的一把酸枣棵子刺刷,这当儿有三四个人在他面前扑通扑通跪倒了。白嘉轩知道他们跪下想弄啥,毫不理睬,转过身就把刺刷扬起来抽过去。孝文一声惨叫接一声惨叫,鲜血顿时漫染了脸颊。这个儿子丢了他的脸亏了他的心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他为他丧气败兴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被土匪打断腰杆的劫难,他用刺刷抽击这个孽种是泄恨是真打而不是在族人面前摆摆架式……

(节选自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第十七章,有删改)

【注】:①白嘉轩,白鹿村的族长。②白嘉轩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孝文、孝武、孝义。③指已婚的孝文和田小娥在破窑洞私会的事。

(乙)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节选自贾平凹散文《秦腔》)

6.下列对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劫匪打断腰杆给白嘉轩带来的是身体摧残,儿子孝文的犯错则给他造成精神的重击。
B.白嘉轩用“孝”“义”给儿子取名,可以视为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乡土民间的寄寓。
C.当白嘉轩夺犁把和鞭子时,鹿三担心天黑得快完成不了土地翻耕,因而表现得很不情愿。
D.秦腔有快板也有慢板,由此可见秦腔唱腔既有豪迈激越的特点,也有凄恻动人的一面。
7.下列对两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写到秦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甲文是通过白嘉轩犁地时吼唱秦腔这一细节来体现的,而乙文是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直接表达的。
B.甲文开头对白嘉轩被打断腰杆后的肖像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这是为了突出他可怜可悲的形象,营造悲凄哀伤的氛围。
C.甲文划线处连用三个长句,语言节奏徐缓沉重,真切展现了白嘉轩对孝文的极度失望以及内心的无比沮丧。
D.“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乙文的这个句子有着声音和画面的质感,传神地表达出人物吼唱秦腔时爽快、狂喜和激动的心情。
8.小说节选部分写了“孝文被打”,《红楼梦》也写了“宝玉挨打”,试概括宝玉挨打的原因,并简要概述一下宝玉和孝文两人挨打背后的实质。
9.陈忠实说:“秦腔与《白鹿原》共有同一个灵魂。”请结合甲、乙两文,从语言、人物、思想三个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谓燕昭王曰:“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史䲡,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对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王曰:“何故也?”对曰:“孝如曾参、孝己,则不过养其亲其。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廉如鲍焦、史䲡,则不过不窃人之财耳。今臣为进取者也。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仁义者,自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

王曰:“自忧不足乎?”对曰:“以自忧为足,则秦不出殽塞,齐不出营丘,楚不出疏章。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忧故也。臣闻之,善为事者,先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为事者,不先量其国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强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东向伐齐之心,而愚臣知之。”

王曰:“子何以知之?”对曰:“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罢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间可取。”

燕王曰:“善。吾请拜子为上卿,奉子车百乘,子以此为寡人东游于齐,何如?”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

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对曰:“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B.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C.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D.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完之道也”的“完”指保全,与苏洵《六国论》中“不能独完”的“完”不相同。
B.三王,一般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和后文中的“五伯”一样都是君主的典范。
C.“先量其国之大小”的“量”指权衡,与贾谊《过秦论》中“比权量力”的“量”相同。
D.上卿,指古代官名或爵位名,文中燕昭王拜苏秦为上卿,意味着苏秦受到了重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昭王认为如果侍奉自己的大臣兼具孝、信、廉等品行,他就满足了;而苏秦却表示燕昭王如果满足于此,自己将回归田园,耕织自足。
B.苏秦以素、齐、楚三国为例,说明君王如果只有自忧之心,是无法开拓疆域的;之后他直接指出燕昭王有伐齐之心,诱导燕王继续发问。
C.苏秦指出即使是乌获这样的大力士,到了年老体衰时也需要他人搀扶;与此相似,齐国虽然是强国,如今也需要得到宋、楚两国的支持。
D.当燕昭王请苏秦代表燕国出使齐国时,苏秦并未立即答应;他担心自己的忠信不被理解,反而招来灾祸,希望燕昭王能够不受制于群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
(2)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
14.苏秦为什么不满足于兼具孝、信、廉等品行?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①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注]①孟公:刘龚,字孟公,东汉人(见《后汉书·苏竟传》)。当时有文士张仲蔚,家里很穷,住的地方蓬蒿没人,时人都不注意,只有刘龚知道他(见《高士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少年罕人事”可与“少无适俗韵”相互阐释,“好六经”是平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B.诗歌二、三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虽年过半百,但一事无成,虽饥寒交迫却选择坚守节操。
C.第五联“敝庐”“悲风”“荒草”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破败的意境,与作者的心境相吻合。
D.此诗语言简练自然,包蕴着渊明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心灵境界;辞气和婉,而精神凛然。
16.读此诗,读出了渊明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莫大孤独寂寞,但同时,又读出了一种超越回上之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之。
2022-07-22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