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李煜(937-978)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0 题号:1819347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②砌:台阶。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用一个“别”字领起全词,点明伤感之由,发出怀人之音,抒发离情。
B.下片借用典故刻画了抒情主人公仰望天空雁阵,期盼亲人音信的愁苦形象。
C.这首词辞藻华丽,想象奇特,尾句把离恨比作春草,生动形象表达了愁情。
D.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
2.有人评价说“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是全词中的神来之笔,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知识点】 李煜(937-978)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   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   犹:如同
C.只是朱颜改        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
D.问君能有几多   愁:忧虑
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发生的事。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意思是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一江春水”写尽了“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着幽愤之情。
3.结合全词分析其表现手法。
2022-11-20更新 | 15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注】①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②尊罍(léi):尊,酒杯,罍,酒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柳眼春相续”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从柳叶的舒展和相续生长中,透露出小院中的春天信息。
B.“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吹箫之声和刚升的新月虽说依然如昔但欢乐不再,“依旧”二字表达的是词人心中深深的无奈以及抑郁之感。
C.“烛明香暗画堂深”,“深”即为“深沉”,诗人虽处画堂中,但孤独寂寞无法排遣,便觉得华丽而精美的居第也显得“烛明香暗”冷寂深沉。
D.用“满鬓清霜残雪”的霜雪来照应东风解冻的“冰初解”,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已是满鬓霜雪,但仍会像东风解冻那样透露出春天气息。
E.下阕写他的赐第里虽然管弦弹奏,笙歌未尽,酒罍交错,席宴未散,但就他的处境来说,已是日渐衰老憔悴,只有难禁的痛苦了。
2.词中在“思难任”中写了什么样的愁思,请结合整首词简要分析。
2018-07-16更新 | 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乌夜啼

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使用白描手法写秋夜风雨,并借风声、雨声等“秋声”反衬夜之寂静,让人倍觉凄凉。
B.“世事”句言人生如梦,两句中的“漫”“算来”表现出一种空虚、疑惑、迷惘感,细腻传神。
C.“醉乡”二句表明词人对未来已失去信心,在现实中又找不到解脱之路,只好遁入醉乡暂时忘却内心的愁闷。
D.全词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语言绮丽柔靡,情感真挚感人,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
2.“烛残”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2-01-25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