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82788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鞠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辩,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B.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C.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D.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而现在多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B.内艰,旧时指母丧。古代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又叫“守孝”,是子女对父母孝心的体现。
C.御史,秦以前指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曾任监察御史。
D.“贻书让王”中的“让”意为“谦让”,和《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含义是相同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因为母亲去世而向朝廷申请离职,很多官员和百姓四次向朝廷奏请想挽留他,李骥没有答应。
B.对民众不利的事情,李骥就向朝廷禀明免去;他向朝廷陈奏多件经国利民之事,多被朝廷采纳。
C.李骥在河南任职期间,通过设立制度、广泛宣传等措施教化百姓,使当地百姓品性改变,民风变得淳朴。
D.李骥在官场屡遭挫折,但他敢于维护自身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枉定李骥死罪时,他上章自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
(2)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先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日躔历指》《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日躔表》二卷、《割圆八线表》六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通率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徐光启传》)


【注】①台官:钦天监属下的五官灵台郎,掌管推算日月食等事。②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学家,主持编制《授时历》,施行三百六十天,为我国历法史上使用最久的立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B.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C.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D.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在原则上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并可以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徐光启“乡试第一”,可称之为解元。
B.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文中的“崇祯”既是年号,又是崇祯帝的庙号。
C.尚书作为官职,早期是负责文书奏章的低级官吏,自隋唐设立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后,成为各部的最高长官。文中徐光启就担任过礼部尚书。
D.古代用来纪日的方法有多种,干支月相兼用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文中的“辛丑朔”:干支置前,表示这天是辛丑日;月相列后,表示这天是初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爱好广泛,涉猎颇多,不仅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还全面研习了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方面的书籍。
B.徐光启有用世之志,在朝廷危难之时,曾多次上疏请求操练军队,以身体力行报效国家,他也因此受到了神宗的赞许和破格提拔。
C.徐光启虽怀经邦济世之才,然仕途坎坷,曾先后受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兆麟等人的弹劾,等到后来逐步掌握大权时却年事已高。
D.徐光启博学强识,他生前曾向朝廷呈现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科学著作,去世后,崇祯皇帝要他的家属把遗留的书稿送上,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因而得以刊行公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②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2024-02-02更新 | 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泰,字吉亨,光泽人。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举乡试第一,除安庆府学训导。

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再按山西。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六年夏言:“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帝从之。于是御史马谨等交章劾吏部尚书郭琎等数十人。已,复出按山东。泰素励操行,好搏击。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

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逮刑部狱,坐斩。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景泰元年擢大理右少卿,守备白羊口。四月,都督同知刘安代宁远伯任礼巡备涿、易、真、保诸城,命泰以右佥都御史参其军务。三年兼巡抚保定六府。寻命督治河道。自仪真至淮安,浚渠百八十里,塞决口九,筑坝三,役六万人,数月而毕。七年移抚苏、松。

天顺改元,罢巡抚官,改广东副使,以去。四川盗起,有言泰尝莅其地,有威名,乃复故官,往巡抚。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莅淮三年,谢政归。成化六年卒。

(节选自《明史·陈泰传》,有删改)


【注】也先,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B.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C.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D.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或新皇帝即位时改变先帝的年号,颁布新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那一年称元年。
B.大理卿,亦称大理寺卿,是掌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的最高行政长官。秦时称为廷尉,汉时改名大理,北齐则易名为大理寺卿。
C.忧,指父母的丧事,“丁忧”原意为遇到父母等长辈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凡官员丁忧必须解职回原籍守孝,期满后复职。
D.漕运,中国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漕运方法历经改革,在明代趋于完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积极建言,请求增俸。当时文武百官俸禄微薄,陈泰上奏请求增加俸禄,以养成清正廉明的风气,后来遭到阻止,未能执行。
B.陈泰守关不力,险些丧命。通过于谦推荐,陈泰负责守卫紫荆关。也先入侵,紫荆关失守,陈泰被判处死刑。最后景帝赦免了他。
C.陈泰惩奸去贪,威势严峻。陈泰三次担任巡按,惩处奸人,去除贪官,威名显著。以致于与镇守都御史寇深关系不和,遭到弹劾。
D.陈泰督治河道,政绩显著。陈泰役使六万人治理河道,几个月就完成任务。疏通渠道一百八十里,堵塞决口九处,修筑堤坝三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
(2)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景帝监国,赦复官。
2020-02-05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选拔,义同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先后随冯胜、傅友德征讨,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战绩显著,多次受赏。陈德在江武三年,被封临江侯。平定蜀地,被赐给白金彩币。死后追封为杞国公。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2)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5.陈德为什么最后被削除了爵位?请简要说明。
2020-01-31更新 | 3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