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1832212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归燕词辞工部侍郎

章孝标

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

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

注:①好在:依旧。②秦:指长安。③社前:春社日之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诗第一句透露了家在长安附近的信息,第二句意为大白天回家却迷路甚感羞耻。
B.常诗中莺花讥“笑”是诗人的心理想象,“且”字折射出诗人落第后的情感态度。
C.章诗一、二句慨叹燕子旧巢零落,同情不知情燕子仍像过去一样在社日前飞回来。
D.章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把自己长安落第的心情寄托在燕归无巢的描写中。
2.两位诗人落第后的心态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巳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唯恐浅。


[注]①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宋,为右神武将军。博学能文辞。此词作于作者死前不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从城上、城下两个角度描绘了“莺语”“烟波”等春景,视听结合,富于动感。
B.绿杨芳草尚未衰败,词人已泪眼朦胧,愁肠断尽,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突出其愁思。
C.下阕前两句写词人自叹年迈,情怀衰减,“鸾镜”中的“朱颜”惊讶词人何时悄然变老。
D.本词先写景再抒情,写春日的景致,流露对春日将逝的忧愁,再转入对自身现状的感伤。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两句。
2021-09-25更新 | 8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盘陀岭驿楼

李德裕

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

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


【注】①唐宣宗大中年间,牛党白敏中、今狐绹等得势。年已六十二岁的李德裕遭李党诬陷,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县)司马,他苦心经营的会昌之政,也被牛党一一翻案,因家前途不堪设想。此诗就是李德裕赴潮州途经盘陀岭时所作。②嵩少:指嵩山、少室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嵩少心期杳莫攀”写自己过去登嵩山、少室山的愿望但根本无法实现,表达出了诗人的遗憾之情。
B.第二句写诗人见到眼前“好山”,产生登山一开心颜的念头,“聊复”二字悲而含喜,凸显由悲转喜的心理。
C.第三句中的“南荒”,突出了将赴之地的遥远荒凉。“明朝”则从时间上把内心悲愤渲染得更加浓郁。
D.本诗是一首用感情凝成的诗。全诗一句一转,富有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两句感情激昂,含蕴丰富。
2.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
2023-03-01更新 | 22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席上吴子似诸友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翰墨诸君久擅场,胸中书传许多香。都无丝竹衔杯乐,却看龙蛇落笔忙。

闲意思,老风光。酒徒今有几高阳【注】。黄花不怯秋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

【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记载,郦生为陈留高阳贤士,自称“高阳酒徒”,人皆谓之狂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擅场”有压倒全场之意,首句以此展现吴子似等诸位朋友的才华,表达了词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B.上片探讨了吴子似诸友获得诗词成就的原因,一是他们饱读诗书,二是有美酒之乐可构思佳作。
C.“酒徒”句,作者似问实答,以典故中的高阳郦生来类比吴子似诸友,展现了他们的狂放不羁。
D.“只怕诗人两鬓霜”,怕诗人苍老不能再赋诗,婉转地表达出希望今后能再次见到吴子似诸友新的作品。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行闲作草”,与该词“闲意思”一句,都包含一个“闲”字,请简要分析它们各自包含的意趣。
2024-01-30更新 | 2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