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曹雪芹(1715-1764) > 《红楼梦》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4 引用次数:559 题号:1836137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凛冬时节,围坐香屑小炉,手握诗词半卷,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共品茶香……最近,多地掀起冬季消费新风潮,“围炉煮茶”①旭日东升,大有接续露营成为城市新消费的趋势。据统计,“围炉煮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话题播放量已超过16亿次,各电商平台上更有上万件有关商品。与此同时,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B《茶经·六之饮》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茶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其厚重广博已经②颠扑不破;同时,一个文化传统如何走入当代,融入今天的城市生活,同样还需要不断地年轻化、仪式化,被赋予新的内涵。除了茶本身之外,年轻人更重视的还是社交价值,比如精致的摆拍、讲究的仪式、闲适的情调等等。当然,也有人认为他们不过是③附庸风雅:出去喝个茶,还讲究穿搭、出片,多半不是真的冲着茶去的。其实,人的消费行为,大体都是有多元意义的,哪怕满足④口舌之快只是品茶的一小部分目的,但只要能在过程中感受到喝茶带来的美好,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就足够了。

1.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成语中,有三处使用有误,请写出序号并进行修改。
2.文中A、B两处引用,一个提供了出处,一个没有提供出处,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古典名著《红楼梦》提及茶事的文字有260余处,涉及很多有趣的茶礼茶俗。请结合原著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简要介绍《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1】下列关于海棠诗社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海棠诗社的发起人是探春,故而也理所应当做了掌坛人。
B.海棠诗社的成员各有别号,其中李纨(稻香老农)、迎春(菱洲)、探春(蕉下客)、惜春(藕榭)
C.第一次诗会咏白海棠:李纨出题,蘅芜君(宝钗)以“含蓄浑厚”夺魁;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D.第二次诗会咏菊花: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最终仍是宝钗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夺魁。
2020-05-06更新 | 13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推荐2】《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对这部分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刘姥姥因姑爷家贫穷,这个冬天过不下去了,一进荣国府寻求王家和贾府帮助,最终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和雇车串钱。这里作为刘姥姥三次进贾府故事的开端,也借刘姥姥的眼粗写贾府和凤姐。
B.刘姥姥家又因遇上大旱颗粒无收,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在大观园里装疯卖傻,左右逢源,打浑逗趣,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作者借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描写。
C.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作者借助她三进荣国府,写出了贾府的由盛至衰。
D.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不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也塑造了一个善良的老人家、勤劳的劳动者、智慧的公关师、幽默的老太太、乐观的生存者的多样的刘姥姥形象。
2020-05-06更新 | 52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下列对《红楼梦》的内容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脂评”说:“撕扇子是以不知情之物供娇嗔,不知情时(事)之人一笑,所谓‘情不情’。”这是贾宝玉所独有的“情不情”观念而用于物的一种表现。但在读者眼中,恐怕就是贵族公子哥的“暴殄天物”了。
B.王夫人逐走病重的晴雯致其惨死,把芳官们放给他们干娘遣嫁,逼得芳官和藕官蕊官斩情为尼,落入了水月庵和地藏庵两个老贼尼手里——整治宝玉身边的妖精成了抄检大的主要目的。
C.在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黛玉已然了解了宝玉对自己的深情便抽身离开,遗憾而可怕的是,黛玉并没有听到他这番真情的表白,而是被赶来送扇子的晴雯听了去。
D.神瑛与绛珠的相互关爱之情,是产生于与人间相同的“自然之性”、“自然之情”基础之上的,而“金玉良姻”,则是贵族之家富贵传流、门当户对的象征。
2020-07-06更新 | 3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