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183790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叩头曰:“让,圈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再拜曰:“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君汉怒曰:“本以公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君但努力自免,勿忧吾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时又有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皆拥众为盗。李密自雍州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庚戌,须陁引兵击让,让向数为须陁所败,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伏于大海寺北林间。须陁素轻让,方阵而前,让与战,不利,须陁乘之,逐北十余里;密发伏掩之,须陁兵败。密与让及徐世勤、王伯当合军围之,须陁溃围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陁跃马复入救之,来往数四,遂战死。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B.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C.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D.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法曹,汉代指掌管邮递驿传的官署,也可指司法官署或掌司法的官吏。
B.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C.和亲,文中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D.庚戌,“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与《赤壁赋》中的“壬戌”的“戌”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翟让因犯死罪而被关进监狱,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同寻常,给翟让打开枷锁,把翟让放了出来,于是翟让逃亡到了瓦岗。
B.李密往来于义军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这些首领起初并不相信,后来逐渐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开始敬重李密。
C.李密通过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武力收编其他的小股盗匪;翟让逐渐亲近李密,李密趁机劝说他起兵灭隋。
D.翟让领兵迎战须陁,李密派一千多人埋伏在大海寺后面的树林中;翟让兵败,李密命令伏兵袭击须陁,并联兵合围,最终杀死须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
(2)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
5.李密认为灭亡隋朝并不难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B.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C.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D.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B.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容甫因为仪征盐船着火死伤无数而作的《哀盐船文》,受到了当时大儒的叹赏,认为他是奇才。
B.毕沅在湖广担任总督时,听说汪荣甫的名声,邀请他去撰写了《黄鹤楼铭》,时人把这篇铭文和程瑶田书石、钱坫篆额并称为“三绝”。
C.汪容甫对当时流行的阴阳神怪之说极为排斥,这表现了他性情刚直的一面。
D.王引之的父亲就非常推崇汪容甫的学问与品行,王引之本人又曾得到汪容甫的嘉许。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5.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2022-07-26更新 | 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
②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曰:“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③帝尝谓和峤曰:“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曰:“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
④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寻使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先浑卒,追赠骠骑将军。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有才,风姿英爽逸:突出
B.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官去:辞职
C.侪类以此之少:轻视
D.朝臣莫能焉尚:推崇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王攸当藩师道不传也久矣
B.武帝尝会公卿藩牧式乾殿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C.济时伸脚局下,皓讥焉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幼
D.好言伤物乱易整,不武
3.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济个性的一组是( )
①风姿英爽,气盖一时②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
③济性峻厉,明法绳之④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
⑤帝尝与济弈棋……济时伸脚局下⑥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济年轻时不仪精通骑马射箭技术,力大无比,精通《易经》及《庄子》《老子》,且技艺超人,在当时非常有名。
B.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怏.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
C.王济外表儒雅,但言辞直白激切。皇帝曾指责其有愧,王济则以因琐事导致兄弟不相容而为陛下感到羞耻予以回敬。
D.王济与堂兄王佑不合,王佑的同党都认为王济不顾念王佑的父亲,后王济被排挤在外,将家也搬到了北芒山下。
5.5.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
(2)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
(3)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
2016-11-18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书学。稹九岁能属文,二十八应制举,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制下,除右拾遗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以前时王叔文、王伾以猥亵待诏,蒙幸太子,永贞之际,大挠朝政。是以训导太子宫官,宜选正人。乃献《教本书》,宪宗览之甚悦。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亩、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谓稹曰:“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稹因献其文,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太和初,就加检校礼部尚书。三年九月,入为尚书左丞。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四年正月,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元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B.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C.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D.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犹登科,特指考取进士。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拾遗,唐代谏官名,与补阙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一直沿设至清朝。
C.丁母忧,指遭逢母亲去世,也叫丁内艰。朝廷官员在此时应辞官守丧。
D.太和,中国及周边国家古代史上多位帝王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稹在其母郑夫人的亲自教育下,最终学有所成,参加科举考试而高中状元,被授予右拾遗的官职。
B.鉴于前有下流品行的人担任要职而扰乱朝政,元稹主张选用正直有品行之士任宫官,并上书给皇上。
C.元稹奉旨出使东蜀,上奏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违规征收赋税,东川所辖七州的刺史都因此遭受责罚。
D.元稹出任郎官时振兴法纪,与违法乱纪的七个朝臣交锋争斗,体现元稹整顿法度,肃清吏治的决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
(2)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
5.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侧面描写体现出元稹文章写得好?
2022-03-11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