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边塞 征戍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849487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辽东行

王建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注】①继隋炀帝出兵辽东征讨高句丽后,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持续对高句丽出兵,战争前后长达几十年。②丘坂:山坡,亦指丘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借辽东广阔辽水幽曲,表现边地的壮丽以及战士戍边的坚定和自豪。
B.黄云白雪,辽东气候寒冷,如果能有厚重暖和的衣服,又怎会吝惜黄金。
C.战争结束后,战士们收拾弓箭准备回乡,但遥望家乡,只觉得长路漫漫。
D.最后两句抒发感慨,宁愿为草木生于家乡,也不想来到辽东,意味悠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边塞 征戍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宫阙名。

1.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B.《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诗中主旋律充满战斗的激情。
C.杨炯《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整首诗既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雄劲。
D.杨炯《从军行》中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2.面对外敌入侵,人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明显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3-11-15更新 | 30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守睢阳作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①张巡,唐代民族英雄。安史之乱爆发,他力守睢阳。睢阳为江淮屏障,叛军围攻数年,张巡死守牵制了敌人南侵的主力,保障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后来粮尽城陷,张巡英勇就义。本诗作于城将陷之时。②鱼丽,古代阵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诗人忧心如焚,其满腔爱国情怀清晰可见。
B.三四句,用了拟人、夸张修辞手法既写出月下“孤城”的景象,又透露出唐军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
C.“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二句为唐军广大将士画像。“犹”“更”出神入化,成功凸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毅。
D.诗歌叙事简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中间八句,每两句间均各各对偶,饶有韵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2.最后两句在全诗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2021-03-26更新 | 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望 蓟 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笳鼓喧喧”渲染出一种欢快的气氛,同时这又是集结军队奔赴沙场的序曲。
B.本诗前三联均是远望之景,意象雄浑阔大,表现诗人豪迈开阔的胸襟。
C.颈联看似写景,实则写事,既体现了“战”,又写出了“守”,内涵丰富。
D.尾联运用班超、终军两人的典故,抒发作者渴望投笔从戎、立功疆场的豪情。
2.客心因何而惊?请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
2022-06-02更新 | 2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