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7 题号:185136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文本二: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B.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C.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D.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在古代可以用来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的人,也是一种官名,文中指后者。
B.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的行为。
C.“如绛、灌之属”与“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D.“是亦不善处穷者也”与“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两句中的“穷”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才华出众,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很有名气,被河南郡守吴公招致门下,后来又被汉文帝征为廷尉。
B.贾谊向汉文帝上奏议,希望改订历法,改变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
C.汉文帝想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这一举动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由于朝中大臣诋毁,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
D.在苏轼看来,贾谊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2)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5.在苏轼看来,天子(汉文帝)为什么“不用其议”?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将军卫青者,宇仲卿。平阳人也。青同母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元朔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三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

(节选自《史记·卫青霍去病列传》)

材料二: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

去病侯三岁,为票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去病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类祁连山。谥之并广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注】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A悼之B发属国C玄甲D军陈E自长安F至茂陵G为冢H类祁连山。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正对”,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不同。
B.属,“归属”,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字意思不同。
C.归,“返回”,与《<论语>十二章》中“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相同。
D.道,“道路”,与《<论语>十二章》中“任重而道远”的“道”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朔五年,车骑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兵攻击匈奴,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突然到来,轻敌被俘。卫青凭此一战,被天子升任为大将军。
B.霍去病十八岁被卫青任命为票姚校尉,带领八百轻骑勇士,远离卫青大军几百里去夺取战功,捕杀敌人极多,被封为冠军侯。
C.匈奴左贤王带领数万骑兵围攻李广,李广与敌人激战两天,直到张骞赶到,才带兵退离。张骞因为行动迟缓,罪判斩首,但赎罪为民。
D.汉武帝虽命卫青和霍去病同为大司马,但此时霍去病所捕杀敌人的功劳已多于卫青。于是,卫青的地位日益衰落,而霍去病则日益显贵。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
(2)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5.材料二中,霍去病深受汉武帝“重爱之”的原因有哪些?
2024-02-02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爰盎字丝。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陵。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哙任盎郎中。

淮南厉王朝,杀辟阳,居处骄甚。盎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可适削地。”弗许淮南王益横。谋反发觉,上征淮南王,迁之蜀,槛车传送。盎时为中郎将,谏曰:“陛下素骄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有如遇霜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大弗能容,有杀弟名,奈何?”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陛下有高世行三此不足以毁名。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宿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盎由此名重朝廷。

上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盎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言曰:“臣闻千金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

及晁错已诛,盎以太常使吴。吴王欲使将,不肯。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初,盎为吴相时,从史盗私盎侍儿。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人有告从史,“君知女与侍者通”,乃亡去。盎驱自追之,遂以侍者赐之,复为从史。及盎使吴见守,从史适在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费买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醉西南陬卒,卒皆卧。司马夜引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弗信,曰:“何为者?”司马曰:“臣故为君从史盗侍儿者也。”盎乃惊,谢曰:“公幸有亲,吾不足累公。”司马曰:“君第去,臣亦且亡,避吾亲,何所患!”乃以刀决帐,道从醉卒直出。司马与分背。盎解节旄怀之,履步行七十里,明,见梁骑,驰去,遂归报。

吴楚破,上以盎为楚相,尝上书,不用,病免家居。盎虽居家,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梁王欲求为嗣,盎进说。梁王以此怨盎,使人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选自《汉书·爰盎晁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
B.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
C.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
D.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本义是指高处、上面,古时常特指尊长、上级,或特指君主、帝王,或特指天。
B.侯,是我国古代五等公爵的第二等,又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
C.“千金之子不垂堂”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两句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
D.“圣主不乘危”中的“乘”与姚鼐《登泰山记》中“乘风雪”中的“乘”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爰盎出身低微,父亲曾做过强盗,孝文帝时凭借哥哥爰哙保任做了郎中。
B.淮南王谋反败露后,汉文帝欲将其流放到蜀地,爰盎建议对其施以刑罚。
C.爰盎为吴相时,曾宽容过一个从史,后来爰盎出使吴国被困,从史救了他。
D.因为爰盎进言反对景帝立梁王为嗣,梁王怨恨,于是派人暗中杀害了他。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第去,臣亦且亡,避吾亲,何所患!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陈情表》
5.文中爰盎是怎样劝慰文帝不必为淮南王之死悲痛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2023-09-06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偃穷诎,服罪当死。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注。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石前行。驾下不匀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终军列传》)


【注】①“注”,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B.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C.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D.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鼎,西汉皇帝刘彻的第五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所以每个皇帝的年号都有若干个。
B.《春秋》,我国儒家经典著作,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C.匈奴,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其最高首领被称作“单于”。
D.和亲,也叫做“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受命宙问徐偃,令其服罪。徐偃独断专行,对张汤的弹劾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驳斥了徐偃,使徐偃理屈词穷,接受法律的审判。
B.终军前往京城谒见,踌躇满志。终军去京城谒见博士,过关时拒绝接受凭证,认为自己不需凭它作回来的凭证,最终终军被任命为谒者,奉使巡视郡国。
C.终军力争出使匈奴,欲建功业。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当好使者的助手。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D.终军请缨前往南越,为国捐躯。终军争取到出使南越的任务,成功地说服了南越王归附,结果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二十多岁的终军为国捐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②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
5.终军为什么不要出入关卡的凭证?
2023-01-21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