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云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3-30 21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11月,河南卫视与某站联合制作了一档舞蹈类综艺节目《舞千年》,陆续推出了《相和歌》《孔子》《火》《扶摇直上》《关公》等舞蹈节目,凭借精良的制作与创新的形式,节目一时备受好评。与此同时,迪奥公司在上海举办了《迪奥与艺术》的展览,摄影家陈漫的《骄傲的矜持》成为争议的焦点。照片中一位女模特戴着清朝头饰,头发油腻,妆容暗黑,手指戴着慈禧式的长护甲,这幅作品迎合了西方中心论视角下对中国女性的刻板印象,因而引起网友的不满。两起文化事件,影响截然相反。在看与被看、凝视与被凝视之间,是什么力量定义了我们的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反映着日常生活领域审美与文化消费之间的互渗状况。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审美文化的建构、流变往往与社会格局的变动相关,它是多重合力作用的结果。

关于审美文化的定义权,一言以蔽之,就是指是谁决定性地界定了审美文化的性质,主导了审美文化的标准和方向,这个问题必须放入历史与当下的坐标中考量。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学日炽,西方文化随列强入侵与国内洋务运动而流入中国。1884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创刊,它是中西文化交汇互通的缩影,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与文化场景不再只是书中的文字叙述,而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呈现:如对西方热气球实验、摩天大楼、消火队的西洋镜等的报道,在当时可谓令人大开眼界。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以西方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造成了持续且深入的社会及审美文化的影响。

商业资本是形塑审美文化的重要因素,鸦片战争以后,商业与贸易的繁荣加速了现代都市空间的形成,西方审美文化也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主导话语形态。资本市场左右着市民与知识阶层的日常生活。从晚清到中华民国,中国的审美文化呈现出传统审美式微、西式审美逐渐成为精英文化的趋势。但也应该看到,审美文化是复杂力量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同社会群体,审美文化的表征是迥异的。

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引导是造就审美文化的关键力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初级建设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审美文化也趋向于单一。1980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走上了经济腾飞的道路,物质财富急速聚集,社会文化也开始走向多元化。一方面,在中国走向市场化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审美文化也形成了新的形态:内与外的联动、中与西的融合建构起一幅多彩的文化图景。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始终都是不断博弈的过程,审美文化的定义权也渗透着各种权力的较量。

如何走出西方中心论与西方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的他者定义,并在开放多元的格局中树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创造具有深刻普世性的文化形态,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的当今社会,现代性不言自明地成为审美文化的标准,它表征在审美文化的民主化、大众化、多元化、消费性等诸多方面。

在消费主义语境下,我们进入了文化批量生产与机械复制的时代,审美文化也早已被纳入生产与消费的环节,具有符号化、狂欢化的特征。面对审美文化的芜杂面貌,我们必须保持批判性的审慎态度,适时适度地对文化资本进行弹性调控,在开放、多元、宽容的格局中形塑属于中国的现代性审美文化。

(摘编自蒋成浩《观看之道:谁定义了我们的审美文化?》)

材料二:

青年群体的审美态度、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反映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审美趣味与审美需要,映照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进步的程度。网络时代的青年审美异化现象已敲响警钟,如何消解异化审美,重塑青年审美价值?

营造主流审美文化引领的社会氛围。一要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网络审美治理功能,宣扬向上、向善的审美文化,彰显主流审美价值;二要重视家庭审美文化对青年审美理想和审美人格的塑造作用,做好社会宣传,以家庭为单位提高社会成员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让家庭成为网络审美文化治理的坚实后盾;三要持续完善网络空间道德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的法规制度,强化媒体企业和网络媒体从业者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让歧赏羞辱的奇观不再消费新时代的审美文化主体;四要形成网络监管机制,管控制裁恶意传播三俗文化的媒体平台、App、门户网站,净化网络生态,为青年群体形成正确审美价值观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鼓励和引导青年审美素养的自我提升。首先,鼓励青年群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关注个人审美人格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在新媒体同质化之风袭来时提升自我意识,拒绝网络跟风,积极参与健康的审美实践活动,积累审美感性经验,促进个体与审美之间的交流对话。其次,引导青年自觉抵制审美经济发展的诱惑,主动识别被市场娱乐化、浅层化、商业化的审美活动,拒绝接受各类另类审美内容,抵制低俗恶劣的审美趣味,投身于真正的审美文化潮流中,坚决反对审美的过度消费行为和猎奇化、世俗化倾向。最后,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文化审美产品创作,培养审美创造力,发挥审美想象力,传承优秀审美文化,在原有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对优秀文创作品给予推广宣传和资金支持,在广大青年自觉、自愿、自主发力于中华审美文明延续的进程中消解审美异化。

(摘编自张治夏《警惕网络时代的青年审美异化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晚清到中华民国,随着现代都市空间的形成,审美文化呈现出传统审美式微、西式审美逐渐成为精英文化的趋势。
B.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引导是造就审美文化的关键力量,它决定性地界定了审美文化的性质,主导了审美文化的标准和方向。
C.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审美文化具有符号化、狂欢化的特征,我们必须保持批判性的审慎态度去面对审美文化的芜杂面貌。
D.只要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网络审美治理功能,宣扬向上、向善的审美文化,就能够营造主流审美文化引领的社会氛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千年》与《骄傲的矜持》体现了不同的审美文化,前者反映了具有中国元素的“古风”审美文化,后者迎合了西方审美文化。
B.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审美文化经历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四个历史节点,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标识。
C.在社会主义初级建设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审美文化也趋向单一,这是商业资本作用的结果。
D.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文化审美产品创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推陈出新,是鼓励和引导青年审美素养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用来支撑“营造主流审美文化引领的社会氛围”观点的一项是(     
A.著名编剧汪海林,怒批娱乐圈空有颜值、娘里娘气的小鲜肉,认为他们影响甚至是威胁到了社会的审美安全。
B.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用好政策和财政“工具箱”,立足精品创作“北京模式”,启动了“1260”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C.王新教授的《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诗画融通的美育之道》堪称家庭美育的良方,主张家长、孩子共建审美金字塔。
D.教材部积极推动教材插图问题整改,并如期完成插图的重绘工作,以清新雅正、简洁大方的插图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请结合材料一内容,给“审美文化”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当前应如何构建属于中国的“现代性”的审美文化。
2023-03-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鬃马

贺敬涛

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由于连续地奔跑,渗出的汗水闪耀着红光,像是在流血。

这是一匹纯正的蒙古红鬃马。

红鬃马兀立在队列中间,对面乌压压排列着一个日本骑兵中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此刻,凛冽的寒风像一头发怒的野兽,横冲直撞,涤荡着山野,在这荒凉的山谷里,呜咽嘶鸣,鹅毛般的雪花迎面扑来,拍在脸上沙沙地疼。

红鬃马摆动了一下头,两边是十四匹八路军骑兵团的战马,火车头”“黑骏马”“青花梨……高扬着头,喷着白气,躁动着,不停地用前蹄刨着脚下的积雪。

红鬃马背上威然端坐着杨班长,灰布军装整齐地扎进皮带里,乌亮的马枪背在身后,细长的马刀笔直地立在右侧,刀背轻薄,刀刃锋利异常。他目光如炬,充满杀气,左手轻抚着红鬃,像每次大战之前一样。此时,风雪戛然而止。

老杨同志,这次你的任务,是带领你的骑兵班引开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敌人是一个中队的日本骑兵!骑兵团周团长脸色铁青,眼睛盯着杨班长,有问题吗?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杨班长挺直了身板,后脚跟猛地一磕,举手行了个军礼。

走出团部,红鬃马正静立在那儿,高扬着头,目视前方,仿佛一百年、一千年,就那样立着,像一尊雕像,左腿上一道五厘米的伤疤分外抢眼,那是与日本骑兵激战时挂的彩。

兄弟,一个中队,交给你了!杨班长伏在马耳边交代完,像蚱蜢一样飞身上马,一抖马缰,红鬃马一声长啸,飞驰而去。

唰!那是向前挥动马刀的声音。

骑兵团,冲锋!杨班长的声音炸雷般响起。

战士们高举着马刀,十五匹战马像一股巨大的旋风,向小野中队冲去。

狂风骤然猛烈,雪花打着旋地扫向前方,呼啸声、马蹄声、嘶鸣声、马刀碰击声与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声震山野。

空旷的开阔地上,红鬃马傲然与小野中队对视,雪地上横躺着十多具尸体和马匹,一匹战马吃力地爬起来,又无力地躺在地上,脖子上的血汩汩地流了出来。

对面的骑兵听着,不要做无谓的抵抗,放下马刀,皇军大大优待!一名日本骑兵喊话。

骑兵团,冲锋!杨班长高亢的声音再次响起。

折返时,只有红鬃马立在雪中,它左腿被马刀刺中,鲜血顺着腿注入雪中。杨班长左臂也被砍掉了,血流不停,右手的马刀刀刃已卷了口,手哆嗦不止。

对面的骑兵战士,小野中队长敬你是一名真正的武士,只要放下马刀,皇军大大优待!

风陡然增大,飞起的雪花飘在杨班长残臂上,白色雪花瞬间变成了红色羽片,杨班长回望一眼大部队突围方向,仰天大笑,高声呐喊:骑兵团,冲锋!一抖马缰,冲向日本骑兵。

好大的白绢布哇,就铺在身下,杨班长静静躺在白绢布上,右手举着马刀,斜着身子,嘴巴大张着像在嘶喊,一副冲锋击杀的姿势,身边,立着红鬃马。

一名日本骑兵端起枪。八嘎!被小野厉声呵责制止。

红鬃马一低头,衔起杨班长衣角,拖曳着向前挪动,一步、两步……雪地上,徐徐铺展开一匹鲜艳的红帛。

雪花又飘了下来,像白色的蝴蝶在红鬃马面前起舞。

下马!旷野上响起小野的狂叫。日本兵齐刷刷地下了马,士兵们开始在雪地上刨土,咚、咚!土太硬了,日本兵轮番刨着。

坑刨好了,日本兵抬起杨班长,轻轻放入土坑中,开始封土,红鬃马却衔着杨班长衣角,半天不松口……

小野走到坟前,啪,双腿并立,恭恭敬敬地弯腰行礼,身后,整个日本骑兵中队默然肃立。

接下来,红鬃马的举动,令小野一行惊呆了!

只见红鬃马绕坟一周,猛然卧倒,头深深地偎依在坟土上,眼眶里流出泪水,许久,它站起身,回头看了一眼覆满雪花的坟茔,径自踉踉跄跄往远方走去……枯树,原野,大山,白雪,正前方就是百丈悬崖。风雪猛然增大,风,嘶鸣着,一阵猛过一阵,雪,重重拍在马背上,红鬃马吃力地抖擞起身形——那是一匹多么健美的骏马呀,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

红鬃马长啸一声,用尽气力紧走几步,迎着风雪,纵身跳下悬崖……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从红鬃马非凡的外部形象人手,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同时,为下文红鬃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做铺垫。
B.虽然杨班长率骑兵班以少战多,但他们毫不畏惧,三次“骑兵团,冲锋!”之语彰显了战士们的英勇奋战精神。
C.虽然杨班长奋力拼杀的行为失败,没有完成周团长交代的任务,但赢得了敌人尊重,令整个日本骑兵中队肃立致敬。
D.红鬃马和杨班长的形象很鲜明,二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互相映衬,浑然融于一体,读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7.关于小说中红鬃马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鬃马的命名主要是因其有油亮血红的毛发和连续奔跑后渗出的汗水会闪耀着红光。
B.“红鬃马傲然与小野中队对视”运用夸张手法,明写红鬃马,暗写杨班长的无畏精神。
C.小说中多次写红鬃马衔着杨班长衣角的情形,突出了红鬃马与杨班长之间的深厚情谊。
D.小说结尾描写红鬃马纵身跳下悬崖的情景,催人泪下,增添了小说悲壮色彩。
8.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小说的写作富有特色,请结合小说从叙事主体、节奏、手法角度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文本二: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B.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C.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D.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在古代可以用来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的人,也是一种官名,文中指后者。
B.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的行为。
C.“如绛、灌之属”与“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D.“是亦不善处穷者也”与“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两句中的“穷”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才华出众,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很有名气,被河南郡守吴公招致门下,后来又被汉文帝征为廷尉。
B.贾谊向汉文帝上奏议,希望改订历法,改变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
C.汉文帝想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这一举动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由于朝中大臣诋毁,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
D.在苏轼看来,贾谊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2)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14.在苏轼看来,天子(汉文帝)为什么“不用其议”?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一)

晁补之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④楚魂。

[注]①吴松: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这首诗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所写。②震泽:太湖的古称。③夫差事:夫差重用伍子胥大败越兵,可是此后夫差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忠谏,还赐剑命伍子胥自杀,以致最后国灭身亡。④閟:掩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河浒”交代了地点,“日落”“天寒”表明时间和季节。
B.颔联“狐鸣冢”“犬吠村”紧扣了上联中“荒原”二字,写出了泊舟之地荒凉。
C.颈联写诗人帮船家系好风帆,希望早点穿越太湖,抢在大雨之前进入盘门。
D.楚魂,在古代常含有追吊屈原之意,然而所指则随诗所咏而异,这里指夫差。
16.诗歌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治国能力的不足,这也从侧而表现了其谦逊的态度。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023-03-2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社会,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品琳琅满目,新模式推陈出新,新生活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有些行业消失了,有些产品萎缩了,有些技术失传了,不少有识之士发出救救非遗的呐喊。毋庸置疑,非遗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保护传承。各级政府在行动,激励政策相继出台;专家学者在探索,活化路径妙招涌现;非遗传承人在坚守,创意引领别开生面。一度濒临失传的老手艺逐步焕发新的生机。

其实,只要非遗走进生活,就像鱼儿回到水里,就不愁没有活路。近来,江苏扬州明清古城火了,央视等主流媒体将对其进行了报道,分享其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成效,仅2022年端午节假期3天,央视就集中报道11次。其中,仁丰里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节目精彩纷呈,文创销售红火一时,那个热闹劲、烟火气、文化味,让人

看那热闹的场面,小夫妻带孩子的、年轻人陪父母的、三五成群结伴而行的,参加仁丰里端午民俗文化节的大多是年轻人。谁说年轻人不爱非遗?非遗以合适的方式打开,年轻人就会饶有兴趣。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湿北干、南米北面,南北差异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这,就不得不说起一条著名的线——秦岭—淮河线。

要确定一条地理界线并不简单。那么,?这里主要有三个指标。第一个是降水量,通过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析发现,秦岭—淮河线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指标。第二个是温度,秦岭—淮河线也基本上是我国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零度等温线的意义决定了河流冬季是否结冰,秦岭—淮河以南区域1月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而在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河流冬季一般结冰。第三个是植被,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指标。通过以上三个主要指标,才能基本确定秦岭—淮河线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那么,秦岭—淮河线能划出一条非常精细的界线吗?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了多年,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认识。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秦岭山系南北跨度超过100公里,地形非常复杂,因此不管综合什么指标,。或许,称之为南北过渡带更为准确。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B.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C.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D.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喜欢观察的老司机,开着开着有了发现:我开了20年汽车,路越建越好,越来越宽,车子越来越好,开得越来越快。但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能看到什么呢?绿化带、隔离桩、路牌、交警、收费站;绿化带、隔离桩、路牌、交警、收费站……再来一遍,再来一遍,没完没了,开着开着就要犯困。奇怪得很,我现在有时反而怀念以前的乡村公路了,虽然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开车时速度慢,需要人注意观察,但是有好多新鲜事,有味儿啊!

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请结合老司机的感受,就“得”与“失”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班固(32-92)  《汉书》  苏轼(1037-1101)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人生感悟  任务驱动型作文  哲理·思辨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