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5 题号:1851363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一)

晁补之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④楚魂。

[注]①吴松: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这首诗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所写。②震泽:太湖的古称。③夫差事:夫差重用伍子胥大败越兵,可是此后夫差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忠谏,还赐剑命伍子胥自杀,以致最后国灭身亡。④閟:掩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河浒”交代了地点,“日落”“天寒”表明时间和季节。
B.颔联“狐鸣冢”“犬吠村”紧扣了上联中“荒原”二字,写出了泊舟之地荒凉。
C.颈联写诗人帮船家系好风帆,希望早点穿越太湖,抢在大雨之前进入盘门。
D.楚魂,在古代常含有追吊屈原之意,然而所指则随诗所咏而异,这里指夫差。
2.诗歌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乱让作者饱受磨难,家境贫困,故而开篇“何事居穷”的质问就带有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鼓励弟侄珍惜时间、努力用功。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少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加以分析。
2023-08-11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清】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注】①陈维崧,明末清初词人。②并(bīng)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③豫让:春秋刺客,为主报仇,几次行刺,但最终失败。豫让桥是其伏击赵襄子的藏身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摹写秋色之阴冷,秋风之劲厉,渲染了深秋环境的荒凉凄苦,“酸风”意指吹得人眼睛疼的冷风。
B.“并马”句刻画了三河少年纵马驰骋、弯弓射雕的豪放之姿,这也激起了词人内心勇迈直前的豪情。
C.“残酒忆荆高”承上启下,由所见景转入怀古情,词人途经燕赵旧地,不由追忆起荆轲、高渐离的悲壮事迹。
D.全词格调深沉高昂,写景雄健苍劲,用典自然贴切。其中上阕实写,下阕虚写,虚实相生, 寄意遥深。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评价词作下片“不著议论,自令读者怦怦心动”,请分析下片中令人“怦怦心动”的复杂感情。
2022-07-01更新 | 6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杜牧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注]①大中四年七月,杜牧任湖州刺史,大中五年八月将离任赴京,新任刺史到任交接时,诗人由官署暂移居乌程县霅(zhà)溪馆驿。②《搜神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千年后化鹤归乡。③苏潭,湖州乌程县有苏公潭。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百姓以“歌板之声”庆贺秋收,其中“万家”“处处”二语充分呈现了喜庆的宏大场面。
B.颔联抒写诗人的不舍之意,虽然他只担任了一年的刺史,却对当地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岂无情”三字,采用反问方式,情感深沉。
C.颈联写溪馆内与僧人夜话,苏潭上明月升起,“夜凉”“风定”可以看出诗人平静的内心下面有着一丝落寞。
D.尾联不避重复,连用三个“闲”字,写诗人卸任湖州刺史时的心理,表现他对闲适生活的期待。
2.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评此诗说:“惟贤刺史胸中眼中乃能有此境界”,结合全诗谈谈刺史之“贤”是如何体现的。
2023-09-02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