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51 题号:185136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11月,河南卫视与某站联合制作了一档舞蹈类综艺节目《舞千年》,陆续推出了《相和歌》《孔子》《火》《扶摇直上》《关公》等舞蹈节目,凭借精良的制作与创新的形式,节目一时备受好评。与此同时,迪奥公司在上海举办了《迪奥与艺术》的展览,摄影家陈漫的《骄傲的矜持》成为争议的焦点。照片中一位女模特戴着清朝头饰,头发油腻,妆容暗黑,手指戴着慈禧式的长护甲,这幅作品迎合了西方中心论视角下对中国女性的刻板印象,因而引起网友的不满。两起文化事件,影响截然相反。在看与被看、凝视与被凝视之间,是什么力量定义了我们的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反映着日常生活领域审美与文化消费之间的互渗状况。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审美文化的建构、流变往往与社会格局的变动相关,它是多重合力作用的结果。

关于审美文化的定义权,一言以蔽之,就是指是谁决定性地界定了审美文化的性质,主导了审美文化的标准和方向,这个问题必须放入历史与当下的坐标中考量。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学日炽,西方文化随列强入侵与国内洋务运动而流入中国。1884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创刊,它是中西文化交汇互通的缩影,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与文化场景不再只是书中的文字叙述,而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呈现:如对西方热气球实验、摩天大楼、消火队的西洋镜等的报道,在当时可谓令人大开眼界。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以西方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造成了持续且深入的社会及审美文化的影响。

商业资本是形塑审美文化的重要因素,鸦片战争以后,商业与贸易的繁荣加速了现代都市空间的形成,西方审美文化也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主导话语形态。资本市场左右着市民与知识阶层的日常生活。从晚清到中华民国,中国的审美文化呈现出传统审美式微、西式审美逐渐成为精英文化的趋势。但也应该看到,审美文化是复杂力量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同社会群体,审美文化的表征是迥异的。

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引导是造就审美文化的关键力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初级建设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审美文化也趋向于单一。1980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走上了经济腾飞的道路,物质财富急速聚集,社会文化也开始走向多元化。一方面,在中国走向市场化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审美文化也形成了新的形态:内与外的联动、中与西的融合建构起一幅多彩的文化图景。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始终都是不断博弈的过程,审美文化的定义权也渗透着各种权力的较量。

如何走出西方中心论与西方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的他者定义,并在开放多元的格局中树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创造具有深刻普世性的文化形态,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的当今社会,现代性不言自明地成为审美文化的标准,它表征在审美文化的民主化、大众化、多元化、消费性等诸多方面。

在消费主义语境下,我们进入了文化批量生产与机械复制的时代,审美文化也早已被纳入生产与消费的环节,具有符号化、狂欢化的特征。面对审美文化的芜杂面貌,我们必须保持批判性的审慎态度,适时适度地对文化资本进行弹性调控,在开放、多元、宽容的格局中形塑属于中国的现代性审美文化。

(摘编自蒋成浩《观看之道:谁定义了我们的审美文化?》)

材料二:

青年群体的审美态度、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反映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审美趣味与审美需要,映照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进步的程度。网络时代的青年审美异化现象已敲响警钟,如何消解异化审美,重塑青年审美价值?

营造主流审美文化引领的社会氛围。一要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网络审美治理功能,宣扬向上、向善的审美文化,彰显主流审美价值;二要重视家庭审美文化对青年审美理想和审美人格的塑造作用,做好社会宣传,以家庭为单位提高社会成员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让家庭成为网络审美文化治理的坚实后盾;三要持续完善网络空间道德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的法规制度,强化媒体企业和网络媒体从业者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让歧赏羞辱的奇观不再消费新时代的审美文化主体;四要形成网络监管机制,管控制裁恶意传播三俗文化的媒体平台、App、门户网站,净化网络生态,为青年群体形成正确审美价值观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鼓励和引导青年审美素养的自我提升。首先,鼓励青年群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关注个人审美人格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在新媒体同质化之风袭来时提升自我意识,拒绝网络跟风,积极参与健康的审美实践活动,积累审美感性经验,促进个体与审美之间的交流对话。其次,引导青年自觉抵制审美经济发展的诱惑,主动识别被市场娱乐化、浅层化、商业化的审美活动,拒绝接受各类另类审美内容,抵制低俗恶劣的审美趣味,投身于真正的审美文化潮流中,坚决反对审美的过度消费行为和猎奇化、世俗化倾向。最后,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文化审美产品创作,培养审美创造力,发挥审美想象力,传承优秀审美文化,在原有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对优秀文创作品给予推广宣传和资金支持,在广大青年自觉、自愿、自主发力于中华审美文明延续的进程中消解审美异化。

(摘编自张治夏《警惕网络时代的青年审美异化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晚清到中华民国,随着现代都市空间的形成,审美文化呈现出传统审美式微、西式审美逐渐成为精英文化的趋势。
B.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引导是造就审美文化的关键力量,它决定性地界定了审美文化的性质,主导了审美文化的标准和方向。
C.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审美文化具有符号化、狂欢化的特征,我们必须保持批判性的审慎态度去面对审美文化的芜杂面貌。
D.只要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网络审美治理功能,宣扬向上、向善的审美文化,就能够营造主流审美文化引领的社会氛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千年》与《骄傲的矜持》体现了不同的审美文化,前者反映了具有中国元素的“古风”审美文化,后者迎合了西方审美文化。
B.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审美文化经历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四个历史节点,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标识。
C.在社会主义初级建设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审美文化也趋向单一,这是商业资本作用的结果。
D.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文化审美产品创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推陈出新,是鼓励和引导青年审美素养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用来支撑“营造主流审美文化引领的社会氛围”观点的一项是(     
A.著名编剧汪海林,怒批娱乐圈空有颜值、娘里娘气的小鲜肉,认为他们影响甚至是威胁到了社会的审美安全。
B.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用好政策和财政“工具箱”,立足精品创作“北京模式”,启动了“1260”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C.王新教授的《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诗画融通的美育之道》堪称家庭美育的良方,主张家长、孩子共建审美金字塔。
D.教材部积极推动教材插图问题整改,并如期完成插图的重绘工作,以清新雅正、简洁大方的插图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请结合材料一内容,给“审美文化”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当前应如何构建属于中国的“现代性”的审美文化。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能源产出率指单位能源投入的经济产出,持续提升能源产出率是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标志。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比重高,经济增长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依赖程度较高,要转变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形态,必须把提升能源产出率作为重要目标,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节能降耗已取得显著成就,但能源产出率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4.4%,节能量占同时期全世界节能量一半左右。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投入代价仍明显偏高。2018年,我国能源产出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4%,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8%。同时,我国地区之间能源产出率差距较大,发达省份与最不发达省份之间相差有8倍以上。考虑到发达国家能源效率还在持续进步,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必须持续大幅提升能源产出率,这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要求。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能耗双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持续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强化提升能源产出率目标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进步。

(摘编自《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

材料二:

图1   世界主要国家 2015年单位CDP能耗

单位:克(标准油当量)/美元(2011年PPP)

注:标*数据时间为2014年,**中国数据为2017年,计算方法为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单位能耗经过单位换算得到。

图2   中国及世界1980年以来单位GDP能耗

单位:克(标准油当量)/美元(2011年PPP)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中国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因能源而崛起,进入新时代,也必然地背负起一个历史性的命题:做好能源绿色发展的文章,积极探索现代能源产业转型之路。

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四分之一的天然气、800多度电都产自鄂尔多斯。在时下的鄂尔多斯,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疏干水循环再利用、减排降尘、固废利用已经成为大型能源企业的必修课。而高新技术研发应用、延伸产业链、丰富价值链,才是能源企业转型发展见功力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一直在这里进行。

内蒙蒙泰集团将眼光投向了鄂尔多斯准格尔煤田及周边地区的高铝粉煤灰,这些粉煤灰主要来自当地火电厂,如中国能源集团国华电力全球最大火电厂大唐托电等等,长期以来它们深埋地下,数以千万吨计。粉煤灰扩散到环境中,会形成重污染,但是这里的粉煤灰含铝比例极高,如果利用好,其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将不可估量。

在蒙泰集团总部的专利墙上,记者看到了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铝硅氧化物的方法。铝硅合金目前每吨市场价格比铝高约600元,有的高性能的铝硅合金每吨要比铝高出2000元以上,年市场需求量约900万吨,且逐年增加。毫无疑问,粉煤灰制备铝硅合金的生产工艺在解决粉煤灰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

传统的熔配法生产铝硅合金,生产与冶炼所需的能耗高,重熔过程又需要大量能耗并形成原材料的二次熔损和环境污染;而利用铝硅氧化物一步到位生产铝硅合金,省去了重熔过程,同时所需的铝和硅元素直接来自固废物粉煤灰中提取的铝硅氧化物,就地取材,既利用了粉煤灰中的资源、节省运费,又从铝硅合金的全生产流程中大幅度降低了能耗。

项目实现产业化后,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大量燃煤电厂粉煤灰固废排放问题,还可以低成本地解决国内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供应问题;更重要的是,以弥补国内铝土矿资源的不足,减少对国外铝土矿的依赖,同时规避铝土矿进口方面存在的断供等风险,提高我国铝工业发展的战略安全性。

(摘编自《能源与固废利用结合,走产业转型升级新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要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转变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形态,亟待通过限制用能来实现。
B.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着能源产出率总体水平偏低、地区之间能源产出率差距较大等问题。
C.“十四五”是我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对能耗双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才可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D.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进步。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德日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能量折合标准油均不足100克。
B.在统计年份中,中国单位GDP能耗较高,高于高收入国家,也高于世界平均值和中等收入国家。
C.1980年以来,中国及世界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提高能源产出率是全世界的大趋势。
D.1980年到2000年间,中国单位GDP能耗降幅较大,2000年之后降幅则趋于平缓。
3.蒙泰集团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给能源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三分析。
2021-12-18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材料二:

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家的方面——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它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里士多德说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绝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它从那艺术家的理想情感里发展进化到一个完满的艺术品,也就同一个生物细胞发展进化到一个完全的生物一样。所以我向来的观察,以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最完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因为艺术是选择自然间最适宜的材料,加以理想化、精神化,使它成了人类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现。其实各种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也很不同。譬如建筑艺术在它建作一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随顺着几何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与艺术略谈》)

材料三:

艺术家中的古典派,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信奉理想的自然主义。他们承认自然之中有美也有丑。两只燕子,飞得最快而姿态最轻盈的一只是美的;许多耕牛中,最强壮耐劳的是美的;一个少女和一个老妇,前者是美的;两个青年,一个气色红润,一个贫血早衰,壮健的是美的。总之,在生物中间,正常的和典型的为美,完满表现种族特征的为美,发展和谐健全的为美,机能旺盛、精神饱满的为美。在无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间,予人以伟大、强烈、繁荣之感的为美。反之,自然的丑是不合于种族特征的、非典型的、畸形的、早衰的、病弱的。在精神生活方面,反乎一切正常性格的是丑的,例如卑鄙、怯懦、强暴、欺诈、淫乱。艺术既是自然的再现,凡是自然的美丑,当然就是艺术的美丑了。

(摘编自傅雷《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提出“文以载道”,这一创作理论把艺术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而忽略了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B.艺术创作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主观流露,但是表达需要客观化处理,只有站在客观审视的角度上才能创造艺术。
C.从主观上讲,艺术会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艺术也离不开创作者的创作自觉和想象能力。
D.音乐和抒情诗并没有取象于自然,表明艺术并非一味地模仿自然。艺术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一段自然的实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将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加以抽象化的表现方式。
B.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决定了艺术的民族性或个性,但理性知识仍对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C.艺术家中的古典派和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认为自然存有美丑之分,这种观点也对其艺术主张产生了影响。
D.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材料三介绍的“理想的自然主义”的美学理念,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的一项是(     
A.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
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C.断桥残雪,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成为西湖胜景。
D.在梵高的油画作品《星月夜》中,天空是旋涡状的,星云呈现出流动感。
4.材料二在反驳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时论证说服力强,请简要分析。
5.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千古传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其中蕴含的美学意义的理解。
2023-12-13更新 | 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的化身。

红学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

(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

材料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潮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
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
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之中,还存在于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之中。
B.《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
C.《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
D.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Y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
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研究成果与材料一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尹伊君《红楼梦的法律世界》B.李广柏《红楼梦的奇与美》
C.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研究》D.金兰《近三十年红楼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4.试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绪。
2023-07-24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